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转型升级的紧迫性、艰巨性与世界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的剧变力、震荡力广度交融。要按照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的要求,尽快将工作重心转到“转方式”和“调结构”上来,扩大内需,努力培育可持续的竞争力,实现由“粗放增长”向“优质发展”的转变。
经过30多年不懈奋斗,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战略目标,正在向第三步战略目标阔步前进。当前,我国人均GDP已迈上 5000美元台阶,从国际经验来看,这个阶段既拥有继续发展的有利条件,也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从国际环境看,国际金融危机的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欧债危机仍处于高危阶段,发达经济体仍处于衰退边缘,非经济因素对世界经济复苏的干扰和影响加大,也必然通过多渠道传导给我国。综上所述,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出3个显著特点:一是政治周期、商业周期与地区动荡三者叠加,多种矛盾及利益冲突不断升级,日趋白热化。二是国际协调与合作更加困难,在世界经济形势可能趋于恶化的背景下,发达经济体与新兴经济体面临的经济问题不同,各国之间的政策协调与国际合作难度加大。三是经济结构调整与短期政策目标存在明显冲突。发达国家政府受债务规模高企、削减财政赤字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难以有效实施重大结构性调整。与此同时,受信心缺失和去杠杆化的影响,发达国家继续推行的宽松货币政策难以发挥有效的作用。因此,发达国家实质性的结构调整尚未真正启动,新能源和低碳、生物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进展缓慢,制约着经济复苏的步伐。
从国内环境看,2012年受国际市场低迷、能源资源竞争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愈加突出等诸多因素影响,出口增速将明显降低,不排除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内需增长虽然由政策扩张刺激开始向市场主导转变,但基础还很不稳固,内需弥补外需任务仍然艰巨;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困境短期内难以根本转变,制造业投资增速可能明显降低。与此同时,货币供给总量仍然偏大,加上成本推动、输入性等因素影响,通货膨胀压力仍然不可忽视。
综合判断国际国内经济形势,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离不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抢占世界经济发展新的制高点,把握好全球经济分工中的新定位,创造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离不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质与量的统一、快与好的统一、物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也离不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因此,只有顺应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我们的发展才能迎来新契机,孕育新希望。
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精神,牢牢把握机遇,深化改革,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调整经济结构,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夯实经济社会得以健康、持续、较快发展的基础。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加快调整需求结构,着力提高社会最终消费在内需中的比例。要尽快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解决居民住行困难和消费结构调整有机结合起来;要注重在经济发展基础上较大幅度增加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提高政府公共服务水平和覆盖范围,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要加快解决制约城镇化的瓶颈问题,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进程,开拓国内消费投资增长的广阔空间;要全面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充分发挥市场竞争和产业政策引导作用,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要大力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要根据长远发展规划促进区域、城乡经济在调整、转型中科学协调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作用,要着力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创新驱动作用,充分发挥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功能。要充分激发和尊重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大力推进体制改革,优化创新环境。在近现代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中国能与世界主要国家同步迎接新的科技革命、产业革命,当前尚属首次,这是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我们要坚定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制高点,走出一条具有鲜明时代特色和中国特色的科技振兴之路。与此同时,还要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加快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宏大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谋求经济长远发展主动权、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根本上要依靠深化改革,依靠市场体制机制的保障。要坚定不移地深化经济体制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要以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和涉外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健全和完善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机制,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加强政府自身改革,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公共服务、社会管理方面的职责,减少对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进一步理顺政府、市场、企业三者关系,建立健全法制、透明、公正、高效的政府管理体制。要加快企业改革,特别是加快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入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中小企业,鼓励创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之,要提高各种主体对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承受力,比如,政府要加快从“经济增长主导型政府”向“公共服务主导型政府”转型,企业要加快从“速度效益型企业”向“质量效益型企业”转型,等等。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还要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战略重点,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要按照优化需求结构、供给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的方向和基本要求,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加快调整城乡结构,加快推进城镇化,加快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国土开发空间结构,既着眼于化解过去积累的矛盾和问题,又为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长期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创造条件。
必须看到的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是一场攻坚战,也是一场持久战,必须通过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来推动。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深化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努力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实现改革的新突破,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有利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制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