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了解到,发改委近期可能特批中国化工集团(简称“中化工”)旗下昌邑石化、正和石化、华星石化、安邦炼化、蓝星石化等5家炼厂2013年起获得合计1000万吨/年进口原油配额。目前,中化工正与拥有原油进口权的公司联络实施进口的可能性。
市场人士认为,如果该1000万吨原油配额最终得以落实,将是国家层面首次向地炼大规模敞开原油进口大门。地炼炼油原料中原油比例的大幅提高,将对地炼炼油盈利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
“破天荒”获原油
目前,中化工在山东共有6家地方炼厂,其中以华星石化、昌邑石化和正和石化规模最大,一次加工能力分别为850万吨/年、800万吨/年和650万吨/年。由于没有原油进口配额,中化工此前只能借助和国有石油集团合作以及自行进口燃料油。目前,中海油是其炼油原料最主要的供应商。
根据安迅思息旺能源的统计,2012年上述三家炼厂使用海洋油的数量预计在380-400万吨,使用进口燃料油的数量在300-330万吨,两项合计为700万吨左右。
分析人士指出,从数量上来看,700万吨的原料加工量只能满足上述一家地炼的全年加工量所需。原料不足导致目前这3家地炼的开工率均只能保持在30-40%左右。因此,一旦发改委特批1000万吨原油进口配额得以实施,将极大改善中化工炼厂原料供应不足的窘境。
此外,由于和中海油合作购买海洋油,还需同时按一定比例购买进口燃料油,而目前燃料油的深加工亏损严重。因此,业内人士认为,若获得原油进口配额,中化工可能会绕过中海油,而不再需要加工燃料油,炼油利润也有望扭亏为盈。
地炼盈利将改善
据悉,目前“三桶油”都在加大和地炼的原油合作力度。据安迅思息旺能源透露,预计中石油2013年为山东地炼进口的原油总量将达到2300-2400万吨。其中包括,为日照-东明石化输油管线提供每年600万吨的原油,为中化弘润输油管线提供每年400-500万吨的原油,以及中石油下属中油燃料油在满足自身炼厂所需之后向地炼投放的原油。
中海油、中石化也在抢滩地炼原料的供应市场。据安迅思息旺能源统计,2012年,中海油向山东地炼提供了500万吨海洋油,主要供给中化工旗下的炼厂。若中化工获得原油进口配额,中海油大量的海洋油可能将寻找其他地炼买家。此外,中石化也会加快推进和地炼的合作,加大原油供应量。
“综合上述数据,2013年山东地炼接受的原油数量最高可能达到3500万吨,预计地炼使用燃料油的数量也会因此大幅下滑。”该机构分析称。
长期以来,“油源不对等”一直是地炼和国有石油集团矛盾最集中的焦点。据我国相关规定,目前原油进口权掌握在三大油企以及珠海振荣、中化集团五家国有公司手中。地炼的油源则以燃料油为主。
燃料油是指原油经蒸馏而留下的黑色黏稠残余物,黏度大、杂质多,生产成本较高。据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对同样多的燃料油和原油进行加工,得到的成品油的量后者可能是前者的7、8倍,而2009年我国提高燃料油消费税后,地炼加工燃料油成本进一步提高。业内人士认为,若2013年地炼原料中原油比例大幅提高,将对地炼炼油盈利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