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结构将作战略调整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11-30  来源:凤凰网  关注度:0]
摘要:   十八大以后,新领导层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即如何确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当前北京面对的内政层面的挑战,多数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要经济仍在高速运转,就能从容应付乃至逐步消化,一旦发展停滞了,爆炸性的问题就不可收拾了...


 

  十八大以后,新领导层面临的一个棘手的难题,即如何确保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当前北京面对的内政层面的挑战,多数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只要经济仍在高速运转,就能从容应付乃至逐步消化,一旦发展停滞了,爆炸性的问题就不可收拾了。换言之,在今日中国,经济问题实质上就是政治问题。

 

  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已臻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增长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积重难返之下,企业和雇员均无提升技术的要求,自然工资水平难以提高,阻碍了中产阶级的壮大。至此,就业不足、雇员收入增长缓慢,是尽人皆知的现象。中国社会已经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巨大变化,变得越来越复杂,乱象丛集。倘若中国在崛起之前就出现经济衰退的困境,那种结局是十分凄惨的。一言以蔽之,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究竟应该往什么方向发展?

 

  一国经济高速发展以后,从高增长过渡到中等增长,不可避免,举世皆然,何况中国经济以近乎两位数的速度发展已臻三十余年矣。其实中等经济增长更加有序,是理性的、持续性强的经济状态,适足以遏制暴发户如雨后春笋般产生的现象,也能够提供稳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社会安定和政治稳定提供了保障。焦点在于,如何稳妥地实现经济从高增长过渡到中等增长。假若这个问题处理失当,则直接破坏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经济局面。

 

  经济如何才能从长期的高增长稳妥地过渡到中等增长?不言而喻,必然要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实际上,这项调整早在今年初已经端倪尽现。今年3月 18日,副总理李克强在“2012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开幕式上致辞时即已指出,当前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中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也是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目标。

 

  本月21日,十八大闭幕才6天,国务院召开“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全国11个改革试点省市负责人出席会议。未来总理李克强在会上指出,为了最大程度减轻改革阻力,要稳妥推进存量利益的优化,调整改变预期利益,更加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使所有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应有利益。

 

  李克强的讲话显示,今后中国将调整经济增长速度。只要中国维持7%的增长,到2020年就完全可能实现小康。而实现这一目标靠什么?还是要靠改革。接着,他说目前改革已经进入攻坚区、深水区,下一步改革,既需要政治勇气和胆识,同时还需要智慧和系统的知识。改革要既有顶层设计,又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他强调,“改革还是最大的红利!”

 

  从中共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李克强两人的表态,可以看到北京领导层双管齐下的施政思路:在政治上侧重反腐败,增强中共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在经济和社会问题上强调通过改革保持经济增长,调整利益格局,强调社会公正,化解各阶层之间的尖锐矛盾。

 

  北京将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这已经是既定政策了。至于战略性调整的具体内容,最终可能体现在“国进民退”、“民进国退”这一节点上。

 

  过去数年,经济政策上向“国进民退”方向倾斜。具体而言,近年全球经济普遍欲振乏力,中国民企产品外销欧美受阻,而内需出路则尚待开拓。银行业、金融界贷款始终向国企倾斜,向民企贷款则步步为营,轻易不开口子。

 

  过去认为国企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安全保障,可能已经明日黄花了。据资料,2010年民企从业人员1.6亿人,解决了75%城乡就业和90%新增就业,是迄今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主道。可见,民企的繁荣发展确实有助于维持政局的稳定。然而,国企占尽天时地利,垄断金融、通讯、地产等资源,而在科技创新等具有竞争性的领域却远远落后于民企。

 

  事实上,若将国企垄断性的资源和资金匀出一部分给民企,或许更有利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今后,北京可能保持“国民并进”的局面,产业转型归于国企、民企的公平竞争,甚至会出现“民进国退”的现象,也不足为奇。



          您的分享是我们前进最大的动力,谢谢!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120803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