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6日,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招标结果发布。从结果来看,多元主体公平竞争、共同开发的“正义”得以彰显:19家中标企业中两家为民企,17家为国资委直属企业或地方国企,同时四大石油企业无一中标。
这个结果或许让一些呼吁页岩气市场化的人士松了一口气。页岩气,作为改革未来能源格局的能源新星,在2011年被正式批准为中国第172个独立矿种之时,就被人们寄予厚望,著名财经评论员叶檀甚至直呼其为中国打破能源垄断试金石。
而这只是迈出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中国页岩气要迎来其革命式的发展,激发高达25.1万亿立方米的储备量(国土资源部初步评估)仍面临着政策缺失、技术瓶颈和市场化的难题。
曾一举改变了美国能源格局和其在世界能源版图中地位的美国页岩气革命成为了中国启动页岩气革命的动力。从美国经验来看,具有连续性的政策激励、在开发实践中累积进步的技术能力和众多投资主体的参与,是页岩气开发在技术上取得突破、在商业上获得成功的关键。
接受《中国产经新闻》记者采访的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宛学智指出,页岩气属于新型行业,前期发展需要政府部门优惠的政策及合理的产业规划,国内相关部门、地方政府应当积极出台明晰的产业指导文件,落实各项补贴政策,为页岩气开发奠定良好的基础。
页岩气相关的行业补贴已经颁布。“目前页岩气开发的补贴标准为0.4元/立方米,比煤层气开发补贴高一倍。补贴力度还可以,但不会像预期的那么大,因为只有投入商业化生产后才能拿到补贴。”卓创资讯能源分析师李凌轩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如是说。
技术瓶颈成为当前最大的难题。据悉,美国经过近80多年的摸索,技术人才日益成熟,而我国页岩气开发才刚刚起步。与美国相比,我国页岩沉积时代早、埋藏深,勘探开发难度更大。
我们企业不仅没有掌握水利压裂核心技术,而且很多开采企业资质尚浅。李凌轩表示,就以这批参与招标的中标企业而言,多数为电力、煤炭(含勘探)、能源投资企业,天然气行业经验预期相对缺乏。中标的16家企业中,2011年以后成立的企业有8家。在招标日期推迟的3个月时间里,就有3家中标企业成立。
“市场化开发、商业化运作是行业快速健康发展的保障,我国页岩气行业也应积极探索商业化开发模式,以市场供求决定页岩气的产销状况。”宛学智说。
市场定价是大趋势,已经讨论了很多年,但实施起来有难度。李凌轩认为,关键是上下游关系不好协调,给上游涨价,下游企业如何消化是个问题。如何寻找平衡点,进行价改,还要进一步摸索。
目前天然气市场化程度比成品油还要低,仍是国家定价模式,没有开放。李凌轩认为,在产量小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行得通,但一旦产量提上去,要大规模化生产,就必须进行价改。
在页岩气产业政策中,急需明确的还是页岩气生产出来如何运出去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一旦页岩气开采量增大,就要通过管道运输,但目前我国天然气管道主要为中石油和中石化垄断。有专家建议,我国要借鉴美国经验,采取天然气开发和管道运输两种业务垂直分离,管道运行商对天然气供应商实施无歧视准入。
“从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上级部门曾明确表示,可以放开上游的进口价,可以放开下游的门店价,但决不会放开管道的运用。因为管道如果放开,将会给国家安全造成威胁。”李凌轩说。
但无论如何,一个是价格,另一个就是页岩气如何运输的问题,这都是很重要的问题。如果这两点不能解决,将打击大家的积极性。可以说3年时间内,如果这些得不到解决,那么将不会有其他公司愿意投资页岩气开发。李凌轩说。
此外,李凌轩指出,要完善环境的法规,页岩气开采存在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的问题,这需要对开采企业做出一定的规范和限制。“在对企业的扶持政策中,减税和免税政策也不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