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页岩气探矿权竞标,民资犹如饿虎出笼。抢滩战略性能源产业,其中商机稍有头脑的人都不难判断。然而,其中的风险也明明白白:投入大、经验缺,探矿权有效期短,而盈利前景遥远。民资为何如此勇敢?我看到了这其中“敢为天下先”的企业家精神,更看到了民营企业家一贯需要面对的制度建设落后于现实发展的困境。
先干了再说!这是他们一向的选择。这一次或许也不例外。但我更希望,相关的配套制度与服务体系能迅速跟上,别让“页岩气革命”打了水漂。
美国有8000多家天然气公司,其中7900多家是中小公司。人家是怎么做到的?金融服务是怎么支持勘探开发所需的巨额资金投入的?为什么小企业不需要做整个周期就可以盈利?产业链上专业化的分工体系是依靠什么分配机制建立起来的?政府如何进行监管与服务?这些真可以好好学习。
其实,不仅仅页岩气开发是这么回事,那些向民资敞开大门的垄断行业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为什么大门敞开了,民资却仍在门前彷徨?因为不是准入了,就是市场发育完善了。怎么进?进去了怎么呆得住?退得出?都是第一时间需要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