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9000米钻机从准噶尔盆地传来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由这部钻井“利器”承钻的我国陆上最深风险探井——莫深1井成功完钻,井深达7500米,从此开创了我国陆上石油超深井钻探的新纪元。
而此前,在四川德阳承钻川科1井的由宝石机械公司研制的全球首台陆地用12000米交流变频电驱动钻机,经受住了强烈地震的考验,成为多家著名媒体争相报道的热点新闻。
宝石机械公司近几年相继研制成功国内首台海洋模块钻机、国内首台2200HL高压泥浆泵、全球首台7000米环轨移动模块钻机等数项填补我国石油钻采装备空白的高新技术产品。
由此,我们深刻领会了“宝石机械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创新史”这句话的厚重内涵,它高度概括了技术创新在公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和突出地位。
近年来,宝石机械公司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项目每年都保持在20项以上,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公司研制成功的一项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石油钻采“重器”,使领跑中国石油钻采装备行业研发重任的“宝石”,成为闪亮在国际石油钻采装备舞台的一颗璀璨的“明星”。
勇争第一的研发文化
宝石机械公司总经理张永泽明确要求,“宝石机械在技术上要永远比别人领先一步”。
为了保持技术领先,推动宝石机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大、做强、做久,公司科技创新的“四先”理念应运而生:先于对手信息跟踪、立项;先于对手开发设计;先于对手生产试制;先于对手评价验收、推向市场。独具特色的“四先”研发理念,成为公司“勇争第一”研发文化的扩展,极大地丰富了科技创新的内涵。
因为争先,宝石机械公司把一台台国内、国际首创技术的石油钻采装备推向市场:2004年研发成功我国首台3000米拖挂钻机;2005年先后研发成功我国首台9000米超深井钻机、我国首台大功率2200HL高压泥浆泵;2007年更是历史性地连创四个“第一”:相继研发成功全球首台陆地用12000米特深井钻机、全球首台7000米环形轨道移动人工岛模块钻机、我国首台万米测井绞车、国内第一台3000米全系统设计海洋钻修机。
激励创新的人才战略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宝石机械公司在践行“勇争第一”的研发文化中,大力实施激励创新的人才强企战略,激励技术人员勇于创新,多出成果。
宝石机械公司更有着培养技术人才,催生技术成果的一系列激励措施。技术中心待遇最好、人气最旺、受尊敬系数最高,研发人员的人均收入是全厂人均收入的1.75倍。同时,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等6所高校联合办学,为科技人才提供继续深造的机会;为技术人员设置了职称和职务“双轨并行”的晋升通道,建立了动态的专家评聘制度,为其提供了一条成才的专业路径。技术中心原副主任工程师龚慧娟被提拔为主任工程师。有4名技术人员通过深造取得了工程硕士文凭,其中高级工程师王定亚被提拔为海洋装备研究所副所长。原钻机室主任栾苏被提拔为技术中心副主任。张福、王卫刚、张志伟3名年轻的技术人员成长较快,分别担任技术中心钻机室、机加工室、结构室副主任。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技术专家和技术人才,公司还奖励住房资格。
在每两年召开一次的科技大会上,宝石机械公司对优秀科技成果及先进科技工作者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奖励,并将其贡献写入《厂史》,激励技术人员勇于创新。2005年4月,公司隆重召开第一次科技大会,拿出50多万元对2002年以来的技术开发先进单位、先进科技工作者、技术创新、优秀成果、专利技术推广、优秀科技论文进行了奖励,大会首次对重大技术创新项目7000米交流变频钻机主要完成者授予特等奖。同时,每年对科研项目进行奖励,2006年的科技项目奖励金额高达130万元,2007年仅对基层分厂的技术创新项目奖励就有17万元。
“搭建平台、营造环境、提供路径”的人才强企战略,为科研人员打破“思维瓶颈”大胆创新,提供了“没有天花板的舞台”,使广大研发人员把自己的睿智才思,以最快的速度转化为以钢铁为躯干,以数字化自动控制为中枢神经的大型石油钻采装备。
领先同行的重大成果
高端重型石油钻采装备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装备资源。多年来,宝石机械公司在我国石油钻采装备研发领域一直担当着领军者的角色。特别是近年来,公司高端重型产品频频问世,多次填补国内空白。
海洋模块钻机南海大显身手。2004年10月12日,一条喜讯从美丽的南中国海传来,宝石机械公司研制的国内首台海洋模块钻机顺利开钻,圆了几代石油人对海洋模块钻机研制国产化的梦想。在研制过程中,针对海上工况复杂、产品可靠性和耐用性要求高的难题,公司技术人员从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入手,成功地解决了防海水腐蚀、防台风等多项前沿尖端技术难题,使其总体性能达到了同类产品国际领先水平。
9000米钻机与“神六”媲美。2005年12月9日,国内首台9000米超深井钻机在宝石机械公司问世。作为我国自行研制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000米钻机,共有5项技术获得国家专利。它在5大部件13项关键技术上实现了突破,取得了9大系列创新成果,被誉为石油装备工业的“神六”。
2006年8月13日,9000米钻机在准噶尔盆地腹地莫深1井开钻,经受住了长期高泵压钻进的考验,于2007年10月16日成功钻至7000米。这是中国人首次使用国内首台9000米钻机探及7000米的深度,当时在场的所有人都激动不已。今年7月23日,从准噶尔盆地传来令人无比振奋的消息,由9000米钻机承钻的我国陆上最深的风险探井——莫深1井成功完钻,探至地下7500米深处,超过7380米的设计深度。由此开创了我国陆上石油超深井钻探的新纪元,并于8月6日开始试采油。
12000米钻机享誉神州。2007年11月16日,全球首台陆地用12000米特深井钻机在宝石机械公司诞生。这台挑战入地极限的“探地神针”,其核心部件均由我公司自主创新研制。它一举创造了特深井钻机研制的三项“世界之最”:同一产品获得专利最多,研制时间最短,核心技术最先进。今年1月20日,“12000米特深井钻机研制成功”被两院院士评为“2007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第二位,排位仅次于“嫦娥一号发射成功”。3月12日,12000米特深井钻机在四川省德阳市孝泉镇川科1井投入使用,并以卓越的技术性能经受住了汶川“5•12”特大地震和后续多次强余震的考验,到目前钻深已达到4700多米,众多媒体将镜头和笔触对准了这一“里程碑”项目。
人工岛移动钻机光耀渤海湾。2007年11月21日,宝石机械公司为冀东南堡油田量身研制开发的我国首台人工岛7000米环形轨道移动钻机主模块通过验收。该钻机主模块在海洋钻机陆用化上开创了先河,其弯道移运技术属全球首创。中国石油资深专家钟树德在参观人工岛模块钻机时曾发出这样的感叹:“制造出这样高难度的模块钻机,不可想象啊!”今年2月24日,首台人工岛7000米环轨移动钻机在冀东南堡油田1号人工岛顺利开钻。截至目前,我公司研制的4台环轨移动钻机在南堡油田高效运行,其拆装移位效率比常规钻机提高了近五倍。
据悉,宝石机械公司研制开发的我国首台3000米全系统设计海洋钻修机,也即将奔赴渤海湾,在国内第一条海洋多功能船上为多个油气作业平台提供服务。
近年来,宝石机械公司共承担国家级计划项目19项。其中承担国家科技攻关计划项目8项,完成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7项,完成国家火炬计划项目4项。承担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计划项目15项,有6项产品列入中国企业新纪录,19项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国家或行业空白。
敢于追梦的科技精英
宝石机械公司张永泽总经理说:“技术人员要敢于做梦,才能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该公司拥有一支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科研队伍,他们以超人的智慧和力量把重型石油钻采装备国产化的梦想一一变成了现实。
2005年,在我国首台9000米钻机攻关的日子里,项目组全体科研人员攻克了一道道技术难题。时任钻机室副主任的贾秉彦担负总体接口及绞车设计,他一开始就打破国外已有模式的束缚,大胆地从我国超深井钻机绞车研制的实际水平出发,对总体参数设定及结构模块划分提出了新思路,最终设计出独特的齿轮传动绞车结构,合理地解决了绞车运输的难题。承担井架、底座设计的李厚岭、李治平大胆构思,突破已有的几套方案,经过反复琢磨,最终设计出优于国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方案,井架、底座均可以实现整体起升,有效地提高了油田作业的效率。主任工程师蒲容春为了研制9000米钻机的“心脏”泥浆泵,他日夜精心钻研,与他的研发团队终于研究出液力端为“L”型结构的2200HL高压泥浆泵,并在此后的日子里,通过反复实践,最终攻克了延长高压泥浆泵易损件寿命的技术“堡垒”。
在12000米钻机研发期间,宝石技术中心就有60多名技术人员参与设计,每个人都为梦想成真辛勤工作。钻机项目主设计、高级工程师贾秉彦,对研发团队提出明确要求:“困难再多,标准不能低。我们必须瞄准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2005年到2006年底的一年时间,贾秉彦多次奔赴北京,有的时候由于方案评审时间紧,他一个月要在宝鸡——北京之间往返四五次。2006年6月的一天,为了向中石化领导介绍钻机技术方案,在接到任务后,贾秉彦下午4点多立即奔赴机场,晚上11点多到达北京,第二天早上8点开始方案介绍汇报,上午10点前结束汇报后,他马不停蹄地于11点多乘飞机赶回宝鸡,下午就出现在办公室,又开始对总体技术方案进行完善。
12000米钻机高强度耐低温钢材料项目负责人白永宏,在钢材试板试验的关键时候,他和焊接工艺人员一起,对原料打号、各工序搬运、试验机械加工、力学性能试验等,进行连续跟踪,先后共完成30多块焊接试板、70多个拉伸计划接头、130多个弯曲试样、600多个冲击接头试验。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他们终于完成了高强度耐低温钢的焊接工艺试验,而桥梁企业做同样材料试验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
钻机井架主设计李厚岭等人精挑细选,找到了强度大又重量轻的高强度钢材。这是国内首次在井架上使用这种材料,与常规材料相比,井架主体重量一下子减轻了15%。
还有6000马力超大绞车主设计者之一姚爱华、钻机底座主设计李治平,他们都用自己的智慧在12000米钻机上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
日臻完备的科研体系
在贯彻落实产品长远发展战略的进程中,宝石机械公司立足当前、着眼未来,始终把目光锁定在石油钻采装备的最前沿技术上,倾力打造国内一流的石油钻采装备研发体系。
完善科研机构建设,构筑宽阔创新平台。在中国石油装备制造分公司三级研发机构的框架下,宝石机械公司准确定位企业技术中心的职能与功能,逐步完善了专业室(所)的组建,充分发挥各专业室(所)的特长,综合开展研究、设计、工艺及试验为一体的技术研发工作,在种子业务、工程设计及服务支持上全面推进新产品的科技创新。
强化产学研联合开发,快速提升研发水平。目前,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成立有“石油装备研究中心”,与西安石油大学成立有“石油机械技术研究所”,与西南石油大学共同建立“机械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进一步加强与用户的联合开发。这些外脑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快速提升了公司的研发水平和技术创新步伐,使技术系统具备了“攻克难关、切入高端、跟踪前沿”的研发实力,确保公司技术的前瞻性和领先地位。
加强技术标准研究,引领行业技术发展。宝石机械公司技术中心标准室是我国唯一的石油钻机标准制定依托机构。技术标准人员以公司的技术资源优势和行业龙头地位,全力组织开展相关国家、行业标准的研究和制、修订工作,有效发挥企业在行业的领军作用,承担与一流企业及一流企业研发中心地位相一致的责任与义务。
调整技术系统业务布局,初步形成三代技术研发体系。为建设“百亿企业、百年宝石”,按照三大业务集群的战略布局,宝石机械公司从全局的高度和长远发展的要求,在年初调整了技术研发系统的业务布局,新设立了海洋装备研究所、热工材料研究所,与技术中心一起形成了三足鼎立、互为呼应的业务关系。目前,公司本部3个技术研发机构共有技术人员163名,其中高中级职称占63.2%。公司已经初步形成了成熟业务的技术完善、新兴业务的技术开发、种子业务的前沿研究相互推动的三代技术研发体系,共同支撑起宝石机械美好的明天。
今年上半年,宝石机械公司技术系统共完成钻机类及相关技术准备项目40项,新产品开发、技术攻关项目19项,申报专利23件。新成立的海洋装备研究所完成前沿开发项目10项,完成新产品方案设计3项,申报国家专利16项。新成立的热工材料研究所有效支撑新产品开发,先后承担了多项新材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科研系统卓有成效的技术创新工作,为宝石机械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并作为核心竞争力,不断推动宝石机械这艘石油钻采装备的“航母”驶向令人向往的“蓝海”。
(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孙秦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