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中旬以来,国际油价一改凌厉升势,开始掉头下跌。纽约商品交易所基准原油期货价格近日一度跌至每桶110美元的水平,与今年7月11日创下的每桶147.27美元的历史纪录相比,跌幅近1/4。与此同时,伦敦市场油价和欧佩克油价也持续回落。
乍看起来,油价下跌对遭受高通胀威胁的国家和主要依赖进口的石油消费国来说似乎是个好消息,但这还取决于下跌趋势到底能够持续多久。此外,对油价下跌是否应该有过高预期和侥幸心理,这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日前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的多位专家均认为,油价下跌趋势未必能够持久,其对经济构成的利好因素也只是表面的,油价大起大落“过山车”,更折射出世界经济宏观形势正变得日益复杂、不确定和不均衡。
油价起伏的不确定性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刘军红对《瞭望》新闻周刊说,从供需基本面来看,石油市场的供需关系有缓和的迹象。需求方面,2008年7月10日,国际能源机构(IEA)发表7月份的“石油市场月报”,预测2008年世界石油需求将为8685万桶/日,比2007年增加1%。该月预测虽然比6月份的预测增加了8万桶,但基本维持了自2月以来连续下调预测值的基本态势。而对2009年的全球石油需求预测也仅增加1%,为8772万桶/日。
从供给方面看,也在7月10日这一天,欧佩克秘书长巴德里在维也纳总部举行记者招待会时称,当前石油供给充足,为了构建未来稳定的石油供给体制,欧佩克拟在2012年前增加设备投资2200亿美元。同时,美欧5大国际石油财团也宣布,拟将高油价下赚取的巨额石油收益投资于油田开发。
此外,近期商品市场资金获利回吐和美元对主要货币明显升值,也是油价回落的因素。
不过,刘军红强调,长期看,鉴于当前的世界经济、国际政治,乃至国际货币体制存在很强的不确定性,全球石油供需关系、世界资金流量流向以及美元币值,同样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
从全球市场石油消费情况看,美国的石油消费占全球的1/4。眼下,美国经济出现低滑,日欧等主要石油消费国和地区经济也相继下降,直接导致其他新兴市场国家经济不振。世界经济能否由此进入新的调整期,将决定国际油价的长期走势。
从全球石油市场的技术层面看,由于期货价格往往对今后数年的现货价格构成决定性影响,而前一阶段国际石油期货价格一度接近150美元/桶,由此,今后的国际石油价格持续下降仍难以期待。
另外,美国夏季的汽车和冬季的取暖用油量,通常是考察短期油价走势的不可忽视的参考指标。如果今年美国特别是北美地区出现严冬,取暖用油需求量必将上升,年内油价恐怕不会有大幅回落。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副所长邹新也认为,近期油价和美元走势、实体经济表现以及资金流向等有关。但他指出,这一次美元反弹和油价下跌并非构成长期趋势反转的开始,短期变化对世界经济长期增长和全球通胀形势长期变化的影响比较有限。
邹新认为,从长远看,油价走势取决于供需基本面的变化,目前来看,未来几年世界经济有可能重新复苏,而石油供给的增长却较为有限,加之石油卡特尔的垄断力量未见削弱,因此油价在长期内仍可能居于高位,波动性非常大。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查道炯教授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此波油价下降的核心原因,还是石油头号消费国美国的消费下降。
他指出,一般夏季是美国的石油消费高峰,但是今年的情况不太一样,统计结果表明今年夏天美国石油消费不但没有上升反而下降了。第二个原因就是地缘政治比如说格鲁吉亚局势,一开始担心它的油管是否会在战争中被毁,现在已经知道油管不会有什么损失。第三个原因只是猜测没有得到证实,就是在美国注册的大型期货投资银行像雷曼兄弟和高盛这些公司将面临美国国会的审查。
查道炯指出,在众多因素中,最核心的还是美国消费的下降。他认为,地缘政治对石油的影响已经不像以往那么见风就是雨,当然这也与期货公司认为能从中占多少便宜有关系。
查道炯的观点是,油价一定还会往高处走,因为这更符合多方面的利益,不光符合中间操作商的利益,还符合产油国和整个供应链条的利益。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祝宝良也对本刊指出,油价再回到七八十美元不太可能了,更可能是围绕在一百二三这个水平波动。
他指出,除非找出新的替代能源的办法,否则对石油的需求还是有的。“现在大家都说原油供给还能用40年,这么看将来需要找出替代石油的其他有效办法,如果找不出来还是要往上涨的。”
油价成为最具影响力的变点
刘军红认为,新世纪以来全球石油价格总体呈现不断攀升的姿态,并与世界经济的结构性变化、全球政治安全形势及货币体制的力量结构的变化相呼应,成为对世界经济最具影响力的变点。
刘军红进一步指出,当前新的不均衡发展现象,将直接影响世界经济的基本走势,并进而影响到油价的长期走势。首先,以美国为震源的金融危机,导致欧美金融市场出现流动性紧缺,而在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又出现了局部的流动性过剩,全球流动性出现不均衡分布动向;其次,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以企业批发物价上涨为先导的通胀率,又呈现了犬牙交错的不均衡分布局面;第三,在日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出现不同程度的经济增长率下滑的形势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亚洲等新兴国家和地区依然保持高增长态势。
在此情形下,如何加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政策协调,真正注意到新兴市场国家在推动世界经济结构变化上的作用,积极引导全球投资分布,应对新世纪世界经济的新型不均衡,恐将是全球共同的课题。
邹新分析了可能会影响甚至改变未来几年世界经济较快增长趋势的一些负面因素,包括全球房地产市场大范围萎靡、新兴市场经济体接连发生类似越南危机的金融震荡、美国新总统取消扩张性政策搭配、欧洲货币一体化遭遇重大挫折、能源和食品供应垄断力量大幅增强、美元彻底崩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等。
不应对低油价心存侥幸
对此次油价下跌,美国一位专家的评价是喜忧参半。喜的是油价下跌对通货膨胀问题有釜底抽薪的作用,忧的则是油价下跌是否会导致美国的企业和消费者因此再重新回到过去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当中,而不是继续像油价高涨时那样节制对石油的过度消费。
查道炯对《瞭望》新闻周刊表示了他的忧虑:“我们观察世界油价不能有侥幸心理,认为油价下来了我们的油就又可以便宜了,长远来说,油价将会处于高位,而为世界高油价埋单的只有中国等刚性需求大的国家。”
他说,特别有一个现象,就是像美国和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它们的石油消费量都在下降,真正有刚性需求、价格再高也不得不买的是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
“所以我们除了节能减排,还要加快步伐把我们的油价市场化。”在查道炯看来,油价无论是上升还是下降,市场化是必然的结果,当然改革一定会带来冲击,那就小步快跑,每次改革的幅度不是那么大,但是方向一定是市场化。
邹新认为,国际油价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将有助于缓解中国的通胀压力,与此同时,油价下降也为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的改革创造了更好的外部条件和时机。
不过,他指出,在目前的情形下,光看油价不行,还要看油价下降的原因。虽然目前的美元反弹可能还不是事实弱势美元的结束,但市场对未来美元见底的较强预期意味着,最需要关注的一个问题是新兴市场可能面临的境外热钱大规模流出的风险。
刘军红则认为,鉴于中国前期为确保能源稳定供应,大规模增加了油气田开采投资,一旦油价出现持续下降趋势,前期的大规模投入恐将面临“产出效应”难题。此间的风险,特别是油价变动导致的信贷风险不可不防。(记者皇甫平丽 实习生王漫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