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天然气(LNG)就像巴黎香水,只能在必要的地方洒一洒”。
《第一财经日报》昨天从第二届亚太(LNG)国际会议上获悉,由于各国对LNG需求大量增长,现货市场交易越来越频繁,气价一路走高,致使我国规划的十余座LNG接收站中仅有四家确定气源,整体供求相对失衡。
目前被列入国家总体规划的共有11个LNG项目,包括广东深圳、福建莆田、上海洋山等。此外澳门、海南也在着手开展LNG接收站的建设。但获得资源落实的仅有四座,江苏如东站属于中石油,它的气源应该是来自中石油最近签署的壳牌和伍德塞德两家公司每年约300万~400万吨的LNG合约,计划 2011年建成。其他三家均是来自中海油,广东深圳LNG接收站去年6月已投产,是国内唯一投产的接收站,第一期工程由澳大利亚每年供应300万吨 LNG。上海接收站计划2009年建成,气源是来自马来西亚的每年300万吨供应;福建莆田预计2009年投产,目前确定落实了印尼东固每年260万吨的气源。昨日马来西亚天然气有限公司的商务部总经理萨哈鲁丁透露,东固项目目前的进展比其想象的要快,2008年第四季度将会完成,2008年底或2009 年一季度就将向中国供气。
其他的一些项目,比如中石油与伊朗签署的300万吨南帕斯气田,中石化和壳牌签署的萨哈林供气,虽然已经有了合作意向,但尚未签订正式商业合同,存在很大变数。也就是说,另外一期建设的总规模2750万吨/年的9座LNG接收站,至今仍在寻找气源,且进展艰难。
来自中国石油规划总院的数据显示,2010年进口LNG需求为2680万吨到3620万吨。但从目前进展看,2010年进口LNG规模仅能达到700万~800万吨,远远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专家透露,之所以难寻气源,主要是因价格上无法达成一致。据业内人士透露,目前我国签订的LNG合约中,以中海油签订的澳大利亚LNG合同价格最为合算。中国石油和化学工程研究会的副理事长张位平表示,目前LNG已经形成了“卖方市场”,全世界范围内的LNG消费热使其供应明显滞后。出于国家能源供应安全考虑,未来我国LNG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