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商情信息

石油专用车如何二次提速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7-09-24 中国石油报 关注度:0]
摘要:   据统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国的石油专用车生产企业超过60家,具备年产近1000个品种、6万辆的生产能力,成为专用车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但近日,记者从刚在杭州结束的“石油装备车辆座谈会”上获悉,由于这一产业的自身...

  据统计,经过多年发展,目前全国的石油专用车生产企业超过60家,具备年产近1000个品种、6万辆的生产能力,成为专用车产业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但近日,记者从刚在杭州结束的“石油装备车辆座谈会”上获悉,由于这一产业的自身特点,现在还有诸多影响我国石油专用车产业发展的管理难题亟待破解。

  怎能拿到“准生证”

  在我国,专用车被纳入汽车产品类别加以统一管理,但在产品标准的适用上没有考虑到专用车的特殊性。

  辽河油田公司盘锦改装厂副总经理姚忠杰介绍,目前我国汽车产品适用统一的国家标准(GB1589),每个新品要想问世,首先要符合国家标准,才能获得国家发改委的“准生证”,并在公安、交通、质监、环保等部门获得登记备案。然而少数专用车品种,如酸化压裂车等就因为其特殊性而无法满足国家标准,因而难以获得合法地位。

  以目前常见的道路清障车为例,这种车型在东北地区特别是石油单位用量比较大,由于要满足拖运需要,在设计上不得不“前重后轻”,这造成车辆的轴载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所以一度难以“合法生产”。

  青年曼卡公司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国家规定非整车生产企业无权生产或改装汽车底盘,而少数专用车型由于特殊需要,不得不对底盘进行改动。以国内年需求量约为500辆的石油固井水泥车为例,其底盘就与普通车辆不同。这位负责人说,现在很多改装厂在购买底盘时,由于购入规模小,整车制造厂一般不会满足其提出的生产特殊底盘的要求。

  专用车期待“专门”管理

  很多厂商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充分考虑专用车的特殊性,在行业标准和政策上采取一些特殊方式,以适应这一产业的发展需要。

  华北石油机械厂副厂长赵庆龙介绍,目前在石油行业近1000个专用车品种中,部分品种一年都生产不了30辆,但为了石油生产需要也要进行改装和生产。而以目前汽车公告的管理模式,每一个车型只要在规格和结构上稍有改动,就算一个新车型,必须花费较长时间和费用申请公告,往往一个新车型的利润还不够申请公告的费用。相比之下,一种轿车车型可能会卖几万甚至几十万辆,规模生产降低了成本。因此应考虑专用车的这种需要,对部分品种的公告制度进行改动。

  不少石油改装厂负责人和业内人士认为,有关部门在对汽车标准进行完善的同时,还要对专用车按车型进一步细分,部分品种可以比照工程机械或农机类产品,以相应模式加以管理。

  政策环境促其良性发展

  专用车产业的主要特征是劳动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而劳动密集型是中国专用车产业的特点,发达国家正好相反。如果要完成产业的发展,这两个优势均要发挥出来。尽管石油专用车产业还不是一个技术密集型产业,并且技术仍然是该产业的弱项,但随着石油专用车产业的发展,这种弱势局面将会逐渐转变。

  据了解,在我国现有的628家专用车生产企业中,70%左右的企业产品雷同,基本上以自卸车、厢式车、半挂车、罐式车为主,产品附加值低。但一些高技术、高附加值的石油专用车由于企业研发和市场开发能力有限,仍然摆脱不了进口的局面,如地震车、高空消防车等。

  江铃专用车辆厂副厂长龚爱民介绍,在国外的展览会上,专用车零部件和上装部分的展览规模比整车大,而国内正相反,整车多,上装零部件少得可怜。事实上,专用车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价值主要体现在上装部分。国内很多高档专用车,就是把国外的关键零部件装在底盘上,虽然整车的附加值比较高,但企业获得的利润却不高。国内企业不注重上装零部件的专业化分工,如果这样发展下去,国内专用车的发展后劲和增值空间就非常有限。

  龚爱民认为,企业要把好产品变成好商品,关卡太多,成本太高,企业根本耗不起。抓专用车应该抓源头、抓根本,专用车的上装部分就是源头和根本。

  专家指出,目前,国内标准法规的制修订还跟不上产品开发的进度,政策法规执行中的随意性、部门之间缺乏协调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专用车行业的发展,我国的专用车要在技术和产品档次上要有更大突破,需要有一个良好的政策法规环境和市场环境。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