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轮式通井机。陈允长 摄
国内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是油气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演变过程,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崛起和发展立下汗马功劳。
10月12日,中国石油和石油化工设备工业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志明接受记者采访,对国内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现状和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展望。结果表明,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正逢良机,相对国产化程度较高的石油装备制造业来说,石化装备制造国产化远景可期。
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现状
2006年,世界原油价格持续高位。在高油价的刺激下,石油石化装备制造行业呈现出高速发展态势。这一年,全行业各项经济指标表现出色,经济效益全面提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19家,较上年增加12.1%;拥有资产总额674.16亿元,同比增长29.98%;完成工业总产值739.64亿元,同比增长42.36%。市场前景良好。
目前,我国石油天然气装备门类比较齐全,规格、品种基本能满足陆上石油勘探开发的需求。从生产能力、产量、产值、生产的品种规格和从业人员等方面衡量,我国已是一个生产油气设备的大国。
但我国石油化工装备还存在差距。按投资来算,炼油设备95%已实现国产化,化工设备70%已实现国产化。由于生产装置的大型化带来石化装备的大型化,国内已经国产化的设备如反应设备、压缩机组、特殊泵类设备和专用机械有的仍需进口。另外,石化生产技术进步加快,国内石油化工设备开发滞后,特别是不少反应设备经常是国外专利商的专利设备或专有技术设备,造成不少反应设备大量进口。
据海关资料统计,2006年石油和石油化工装备行业进出口总额为93.16亿美元,进出口顺差为42.24亿美元。全年全行业出口交货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其中钻采设备行业出口占70.3%。这表明我国石油钻采设备已在世界石油装备生产中占有一席之地。
但炼油化工装备出口总量远低于石油钻采设备,与世界先进制造技术和水平有较大差距。而大型石化装置中许多关键设备仍依赖进口,去年炼化设备中换热设备进口额超过4.9亿美元,干燥设备进口1.2亿美元。这说明在炼油化工设备制造技术方面我国与国外差距仍在。
经历几十年发展,我国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为石油工业发展奠定了重要物质技术基础。但设备的高新技术含量少、技术创新能力低,海上石油开发设备及一些特殊设备等进口依存度未减。因此,我国还不是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的强国。
发展环境分析及需求预测
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刺激了石油石化产品的需求。
首先,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石油消费也进入快速增长阶段。2020年前,我国仍处于新一轮经济增长周期的上升阶段,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石油消费将持续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其次,经济快速发展,不仅对成品油和化工原材料的需求猛增,而且对质量、品种要求也逐级提升。随着国内市场的开放,我国石油化学工业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满足需求和提升国际竞争力,工业技术改造和基本建设的规模越来越大,石油化学工业进入蓬勃发展期。
第三,国际油价攀升在对全球经济产生负面影响的同时促进了国际大石油公司增加对油气基础设施的投入,深海石油设施、重油开发设施、管道设施等方面的建设项目增加,促进了能源多样化和能源节约技术的开发。
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及油价的高涨,促进了石油和石油化工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这必将带动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的发展。
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正逢良机
石油石化装备制造业良机空前。
从国际大环境看,西方发达国家正在进行产业转移,我国面临着成为世界制造业中心的良好机遇。受人工成本高等因素影响,美国等西方国家逐步将制造业向外转移,集中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大的信息技术产业。加之我国目前投资环境好、市场潜力大、人工成本低,吸引了大批加工制造业务,装备制造业出口额持续增长。
国际油价持续走高,刺激投资者将资金投向石油勘探开发、石油加工,形成了新一轮的石油投资高峰,石油石化装备需求剧增。国内一些产品性价比优于发达国家,具有一定的比较竞争优势。另外,国内三大石油公司均加快海外业务发展,带动石油化工装备走向国际市场。
从国内环境看,国家明确提出了“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的目标要求,已将机械制造业作为“十一五”期间重点扶持和发展的产业之一。明确要求装备制造业要依托重点建设工程,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强化政策支持,提高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水平。这为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一系列加快和扶持石油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更为石油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良机当前,石化装备制造企业要实现新发展,粗放式、求全式的发展模式必须改弦更张。企业要精于心,简于形,苦练内功;要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名牌产品,以及适应用户需要的个性化产品。行业应扩大集中度,调整产业布局,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转换,形成结构合理、强强联合、加快发展的态势,实现全行业的持续、有效、较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