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丹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泵站改造项目被称之为工程中的“硬骨头”,六建公司人员在当地气候条件恶劣、施工环境艰难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提前1个多月完成了任务,受到业主的赞扬
今年6月份,中国石油天然气第六建设公司接到苏丹大尼罗石油作业公司苏丹泵站改造项目的紧急任务。按照业主的合同要求,工程项目在6月16日开工,10月底完工,工期4个月。
截至9月底,所有泵站改造项目主体工程施工完毕,比业主提出10月底完工的要求提前了1个多月,得到了业主高度称赞。
改造从4号站起步
这个项目包括1至6号泵站以及苏丹港海洋终端工程改造,7个站点从南至北横跨整个苏丹,南起黑格里,北至苏丹港,总跨距2200多公里,每个泵站间距300多公里,各站点气候差别极大。
泵站地处偏僻,社会依托差,泵站改造项目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减少不必要的损失,根据各泵站改造施工内容的可比较性,项目部决定以位于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4号泵站为突破口,率先改造4号站,以便为其他泵站改造工程的施工准备及调迁工作提供经验。
经过充分的施工准备之后,6月16日项目部开始了4号泵站改造施工工作。由于这个站点位于交通等各方面都比较方便的城市边缘,无形中减少了一些困难,减轻了对这个泵站施工的影响。从项目开始的施工预制,到项目安装,以及后期的站点转移,施工队伍在项目部精心组织管理下,采取多种办法和措施,主动克服包括生活中和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困难,于7月2日彻底地完成了4号泵站项目改造施工任务。
有4号泵站施工经验后,项目部又组织强有力的施工力量,分成三个小分队,分别从南部的1号泵站、北部的3号泵站及东部的海洋终端开始进行施工,在项目部掀起了全面施工的高潮,顺利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泵站的改造工程。
艰难的施工转场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难是施工转场。8月8日,由六建公司泵站改造项目部经理莫振东带领的第一小分队在完成6号泵站的施工转场去5号泵站途中,由于车辆越野性能差,没法通过300多公里的沙漠路,只能绕远路行驶800多公里的公路。说是公路,一路也是坑坑洼洼,每小时行走不了50公里。
第一天行驶了400多公里,到达了一个不知名小城镇旁的加油站,经过一路的颠簸,全体人员已疲惫不堪,此时,天空突然一片乌黑,狂风挟着疯狂的沙尘暴席卷而来,紧接着一阵阵暴雨倾盆而下,队伍决定就地休息。
管理人员到镇里打听,本地没有旅馆可住。征得加油站工作人员的同意并与附近兵站取得联系后,队伍决定就在加油站过一夜。车上的施工机械材料,由项目部人员轮流看守,其他人员吃了干粮以后就在车内睡觉。经过又一天的长途行驶,第二天晚上队伍终于安全到达了目的地。
第二小分队在从4号泵站到3号泵站的转场中,同样遇到了困难,从4号泵站到3号泵站只有一条沙漠路可走,而且转场前几天正好一场暴雨将道路冲得稀烂,虽然经过当地有关部门修补,但道路依然泥泞难行。
为了尽快赶到现场进行施工,项目部人员在喀土穆租了几辆具有较好越野性能的车,带上卫星电话,开始了艰难的转场征途,300多公里路程,一路颠簸15个小时,才终于到达3号泵站。
到达现场后,个别员工出现中暑、腹泻、水土不服等症状,但是他们没有一人要求休息,吃了一些药,身体恢复后,很快就又投入到紧张的施工工作中。
齐心协力保工期
工期意味着信誉,工期也是工作效率的标志。为了保证工期,六建公司改造项目部克服了重重困难。
第二小分队施工班长李志对每天要干的活做到心中有数,每天早上7时,全班人员进入施工现场,李志首先给大家开个小会,分配好各小组的施工任务,并向员工强调当天应注意的安全、质量事项。工作中,哪里难度最大,他就到哪一组,哪里条件最艰苦,哪里就有他大干的身影,员工们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字“服”,整个班组在他的带领下,施工难点一个个被攻克。
一班的管工李海涛,别看只有20多岁,由于肯学肯干,不但专业水平高,而且还会多种技能。材料需要火焰切割,火焊工忙不过来,他就忙着进行切割,切割出来的管材、型材,线条笔直,质量过硬。在9米深的污油池内作业时,里面又闷又热,臭味难闻。每一次进行池内作业,都有李海涛,他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走出来,员工们都称李海涛是队上的“小铁人”。
正是因为有了员工们的拼搏奉献,整个工程施工进展迅速,所有项目施工点都按期或提前完成了施工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