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管道局(简称CPP)国际化战略的实施,其国际业务突飞猛进。2006年,管道局国际市场中标额达4.55亿美元,是2000年的7倍。成绩的取得,离不开这个局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党组织随着工程“走”
在国际工程中,管道工程前线党工委坚持“三三”工作标准。即健全党工委、党总支、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做到“三同时”,确保上级党组织的方针政策都能准确快速地落实到工程建设的各个点、落实到每个人,做到思想政治工作任务与生产经营任务同布置,思想政治工作成效与工程进度、质量、效益同考核,工程干到哪里就在哪里建立健全党组织,同时聘任各级专兼职党的干部。
管道局党委积极推广管道工程前线党工委的工作模式。在各工程项目建立党工委,统一领导项目部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工作。此举充分发挥了党组织的优势,保证了国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目前,管道局在苏丹、利比亚、泰国、哈萨克斯坦、印度、俄罗斯等国家的管道工程施工中,成立了6个境外党工委,建立了15个党总支、40个党支部、69个党小组,有近千名共产党员在境外工作。
国外浇灌“和谐花”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是国际化大公司的标志,也是树立负责任的大公司形象的必然要求。在国际工程建设中,管道局各境外党工委要求党员干部带头了解所在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所在地区民众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各海外工程项目部正确处理与当地政府、居民、企业的关系,热心参加当地的公益事业,树立了中国公司的良好形象。
管道局施工队伍在苏丹1/2/4区沿线打了150多口水井。工程结束后,管道局将这些被誉为“生命之源”的水井无偿捐给了当地居民。当地老百姓非常感激管道局,他们自发组织起来,只要发现有破坏管道的可疑迹象,就立刻向正在负责管道运营管理的管道局队伍报告。在利比亚,管道局员工积极参加关注孤儿行动,为当地孤儿捐助学习用品和玩具。在印度,管道局的同志看望并慰问生病的外雇工,并选派最好的英语老师为古吉拉邦省的中小学生教授汉语,他们还准备为当地建学校,帮助当地发展教育事业。管道局队伍施工的地方,就有随行医务人员免费为当地居民提供医疗服务。
困难面前有“先锋队”
国际工程中,施工队伍所处的环境、工作条件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管道局各境外党工委围绕工程建设目标,不断创新工作内容,进一步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党工委通过大力弘扬企业文化,以“创新、争雄、和谐”为核心的“CPP—管道巨擘文化”教育员工,感染外国雇员,增强大家对企业的归属感。在多年的海外工作中,管道局还形成了独有的“红树”精神。管道局党委书记、局长苏士峰是这样诠释“红树”精神的:红树生长在海边,迎着无形的风浪,艰难地用自己的身躯去固化泥沙,营造新的天地、创造新的生存空间……这就是国际市场开发、国际工程管理精英们所应具有的胸怀和精神。
也正是有了各级党组织的细致工作,管道局国际工程才有了政治保障,广大管道员工才能穿雨林、斗风沙,战高温、卧冰雪,战胜各种困难。在工程建设中,管道局各境外党组织始终靠前指挥,最艰苦的地方、最困难的时候、危险关头总能见到共产党员的身影。共产党员张立福是苏丹管道项目的调度长,他为了解决制约工程进度的最大难题——钢管运输,勇挑重担,最终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
从苏丹项目部成立临时党委开始,到利比亚项目部设立党工委,管道局施工队伍在哈萨克斯坦、泰国、印度、俄罗斯等均设立了党的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充分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按照国际标准和规范,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组织好施工,克服一系列困难,确保人身安全健康,并在实践中创新工程施工管理模式,及时总结经验。全体员工发扬不畏强手、敢打敢拼、勇夺第一的精神,取得了一个个辉煌,赢得了国际同行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