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油田通过掺污水替代高压蒸汽输油,实现从井口到集油站外输不加热、不加药降黏集输,每年可节约燃料油2.57万吨,节约燃煤5000吨,节约了大量生产成本。
稠油需要热采,热采能耗巨大。河南油田生产的原油中,稠油占到了1/3,每年用于伴热集输的高压蒸汽量达40多万吨。在稠油油田开采中,为保证稠油的正常输运,输油系统都配有蒸汽伴热管线,热源是采用燃油锅炉产出并经过减压的优质蒸汽,集输成本高,能源浪费大。河南油田从创建资源节约型企业的战略高度出发,多年来一直围绕降低稠油热采集输成本,在节能降耗上动脑筋下工夫,尝试各种新技术,取得显著成效。
河南油田开发时间长,开发成本居高不下,该油田在认真分析成本、效益的基础上,从去年开始推进“323节能降耗工程”,通过“三个替代”、“两代提高”实现节能降耗。其中一个替代就是“水代汽”,即稠油集输掺污水替代高压蒸汽。
目前,河南油田已对井楼、古城、杨楼和新庄四个稠油热采区块实施水代汽节能改造工程,包括71座计量站和1071口井,实现从井口到集油站外输不加热、不加药的降黏集输,每年可节约燃料油2.57万吨,节约燃煤5000吨,节约生产成本9138万元。同时,减少大量环境污染物的排放,给油田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
2007年5月20日,河南油田在采油二厂召开节能示范工程总结表彰大会,对水代汽工程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和技术分析。8月6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耀仓在河南油田,到现场专门考察了这项工程,用“精细管理、精打细算、精耕细作、精雕细刻、精益求精”高度评价水代汽工程。
水代汽工程是充分利用污水,这些污水是在稠油热采过程中产出的并带有大量热能,用来替代稠油集输过程中的蒸汽加热,实现废物利用、节约蒸汽的目的,有效降低生产成本。
目标明确后,河南油田成立了以副经理张毅为组长,油田开发事业部、设计院等单位和部门联合参加的技术攻关小组。油田开发事业部负责项目组织和总体协调,设计院负责工艺改造方案的制定,采油二厂负责现场试验和全面实施。
河南油田设计院与中国石油大学合作开展稠油管道模拟试验研究,旨在了解稠油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黏温变化关系曲线,探寻含水稠油转相点、黏温不敏感临界点,对掺水不加热、不加药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指导稠油水代汽工程的方案设计。 经过认真分析、现场反复试验和多方论证,河南油田于去年12月份制定了水代汽工程改造方案。根据该油田稠油热采特点,采用不加热、不加药掺水工艺,使节能降耗最大化,利用现有的蒸汽伴热管线改掺水管线、实现掺水降黏集输工艺。
其基本原理是将稠油热采井注汽后排出的含有大量热能的含油污水,在集油站将油水脱离后,将污水替代以往蒸汽作为热源进入掺水系统,通过单井流程掺入输油管线,进行升温和降黏,以保证稠油的正常输送。
推进节能工作就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水代汽节能项目的成功实施,就是一个观念转变的成功例子。思想解放、观念创新,是推进节能工作的基础。蒸汽伴热已经运行了二三十年,人们对此已经习惯。熟视无睹的东西难以发现增效点,习以为常的事情难以实现创新。只有思想的解放,观念的转变,才能有这种节能减排的思路,才能有水代汽这一节能工程。
领导重视,思路清晰,全局统一,是做好节能工作的前提。河南油田节能委员会由局长李联五、书记周世良挂帅,并将节能工作纳入局、分公司的重点工作,转变旧的观念,形成定期研究的工作模式。在实施“323”节能工程中,油田全体干部职工统一思想,进行全面的动员部署,每一个项目都有专门的攻关小组,各小组思路十分明确,全局上下统一行动,节能降耗工作稳步推进。
求真务实、科学决策,是推进节能工作的关键。河南油田首先通过科技人员多方面的论证,觉得方案可行了,开展先导性试验获得成功,再进行大面积的推广。不同的石油企业,在节能降耗上都有适合自己实际的独特做法,都有自己的一套经验。
节能工作首先要从管理抓起。管理既是我们的薄弱环节,又是我们的强力所在。水代汽工程实际上也是从管理入手,分析能耗,分析工作,找出工作的出发点、落脚点和突破点。上游板块的能耗,重点是油气的消耗、煤的消耗、电的消耗和蒸汽的消耗,只有抓住重点,才能有实现最终目标的可能。
节能工作要抓源头。油田企业大量的地面管线、锅炉、硬件设备都已经建起来了,为了节能,把它推倒重来,显然不现实。对各种项目的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因素,避免事倍功半。通过技术改造,把污水的余热利用起来,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节能项目,同时还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污水改造项目。
节能工作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技术的进步可以带来无穷的效益,水代汽改造是通过含水技术的革新和改造实现节能。新技术有无穷的效益,今后的工程建设也同样必须坚持依靠技术节能的理念。
节能要向全员参与要结果。节能工作要系统抓,节能工作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工作,而是全体员工的工作。要使广大员工意识到节能的重要性,从而把节能工作自觉渗入到每一个人的工作和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