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有望建立
——第四次中俄哈油气论坛在京闭幕
欧亚经济论坛秘书长 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 张德广(左)
哈萨克斯坦驻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伊戈拉姆—阿德尔别科夫 (左)
俄罗斯联邦工业与能源部 国家能源政策局局长 弗拉基米尔—萨恩科
2007年12月5日至7日,第四次中俄哈油气论坛在中国北京顺利闭幕。该论坛由Confidence能源公司组织,来自中俄哈三国的有关政府部门和管理机构、重要的上下游一体化油气公司、独立油气生产公司、炼油企业、运输企业、贸易公司、投资公司代表以及行业技术专家们聚集一堂,分别就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三国油气市场的当前形势和未来前景;中俄哈三国在油气勘探、生产和精炼加工方面的合作;能源领域中的金融;天然气计划与战略;运输路线;投资气候以及贸易等多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刻地探讨与交流。
能源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阻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单独解决能源问题,因此油气生产国与消费国必须在市场机制下就油气生产至运输中的各个环节达成一致,必须抛开一些政治或经济因素谈能源合作,所定协议要符合双方或多边的共同利益。中俄哈油气论坛的举办为三国的能源合作架设了一个交流的桥梁。
欧亚经济论坛秘书长、上海合作组织首任秘书长张德广出席了此次论坛。他在致辞中说,作为国际上举办非常成功的论坛,中俄哈油气论坛将主要关注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中国之间不断发展的有效的能源贸易联系,对三国的能源情况、市场的总体前景进行专门分析;创造条件以促进市场相接、扩展三国间以及中亚其他国家和亚洲太平洋地区在能源方面的合作与相互关系。
作为油气出口大国,俄罗斯的全球影响力与丰富的油气资源是分不开的,在此次论坛上,俄罗斯联邦工业与能源部,国家能源政策局局长弗拉基米尔·萨恩科表示,中俄哈三国在能源方面的合作,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互补性,俄方很关注三国当前的能源形势以及未来的合作前景。
中国是世界油气消费大国之一,自建国以来,中国的油气生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近年来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加快、汽车工业时代迫临,中国的油气消费呈高速增长,供需矛盾十分突出。2006年中国天然气产量达585.5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9.2%,在这一年中国原油加工量达到2.72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了43%。今年我国天然气产量继续增长,需求缺口同时也在拉大,预计2010年我国天然气需求1000—1200亿立方米,2020年将至2000—2400亿立方米,而11月份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达到49%,距国际警戒线50%仅一步之遥。
“经济安全受制于能源安全,而能源安全又受制于油气资源的安全”,中国的国家能源安全问题已经迫在眉睫。在此次论坛上,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原副总经济师张卫平认为,多元化石油安全已成为中国的战略选择,未来必须开源节流,同时进行能源的有效替代;应实现生产结构、消费结构、能源资源来源、储备、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多元化发展;加强能源利用法律及政策上的保障。
对俄哈两国来说,中国是一个潜在的大市场,这个“油气蛋糕”非常大;对中国来说,这两个油气供应地临近,且供应量丰富。据与会专家预测,未来5至10年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将是中国能源市场的重要伙伴,未来15年有可能成为中国最大的能源供应者。中俄哈三国建立区域性的能源合作前景广阔。
中俄之间的能源合作被外界广泛关注,但横梗在中俄天然气合作面前的是价格和时间问题。
根据俄方天然气定价原则,即针对同样质量的天然气,无论销售给任何国家,俄气必须保障自己得到同等的收益。据了解,由于该定价原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近一个时期以来在天然气价格上和许多邻国的关系一直很僵,该公司与多个国家的石油公司所进行的谈判也一直步履维艰。据俄罗斯联邦工业与能源部政策局局长弗拉基米尔•萨恩科发言时表示,俄罗斯天然气最快也只能在2010年后供应。目前,俄气公司仍在继续就天然气定价机制问题和中国公司积极谈判。
在此次论坛上,中俄哈三方还就成立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达成初步共识。中方提出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应符合上海合作组织精神,突出区域性间的合作,必须体现开放性合作思维,要有积极稳妥的建设步骤,应认识到上海合作组织能源俱乐部是双边或多边关系,是一种互补关系而不是排斥关系,应平衡各方利益,达到合作共赢。
据介绍,目前该能源俱乐部尚未到实施层面,成立时机尚未成熟。(《石油与装备》杂志 记者 王云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