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商情信息

大连石化公司推行绿色生产模式纪实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7-12-11 中国石油报 关注度:0]
摘要:  进入12月份,大连市第二届环保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已进入关键阶段,大连石化公司依托“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理念,使循环经济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也由此入围大连市环保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候选行列。   这其中,这个公司提出的“水可回用...

  进入12月份,大连市第二届环保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已进入关键阶段,大连石化公司依托“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大力推行绿色生产理念,使循环经济体系得到不断完善,也由此入围大连市环保先进集体评选活动候选行列。

  这其中,这个公司提出的“水可回用,气可回收,味不扰民”的绿色生产模式得到了当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和一致好评。作为国内最大的石油炼化企业之一,绿色生产一直是大连石化各项工作的重心所在,也正是绿色生产模式的有效实施,使这家企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加强科学管理是绿色生产的坚实基础

  在大连石化,绿色生产模式的集中体现就是实行环境“三保护、十不准”。即保护大气、海洋、土地,不准放火炬,不准冒黑烟,不准产生扬尘,不准排放恶臭气体,不准超标排放噪声,不准各类污染物落地,不准各类污染渗漏地下,不准乱堆乱放固体废弃物,不准向雨水、净水井(沟)排放污染物,不准擅自停用、拆除和改动环保设施。

  为了将绿色生产模式落实到每一个生产环节,大连石化将环保责任明确分解到每一位员工,使他们在企业中的每一个行为都与环境保护和切身利益相关联。在环境管理上,这个公司加强监测检查,落实全员环保目标责任制。各生产装置都有明确的环保指标,考核中,各项环保指标对装置的达标具有一票否决权。

  为了更加科学、规范地管理,大连石化还积极向国际标准靠拢,先后推行ISO14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相继实现了QHSE一体化管理和ISO14001的换版认证工作。

  提高技术起点是绿色生产的必要手段

  绿色生产模式强调的不是等污染形成以后被动地解决,而是在源头上提前预防。在做各项生产规划之初,大连石化就将环保治理作为首要考虑的问题,在工艺设计上采用全加氢型工艺,规划建设柴油加氢、渣油加氢、加氢裂化等装置,并对硫磺回收、污水汽提、污水处理场等环保设施作了全面、系统的规划。

  在每套装置设计之前,大连石化都要对配套的环保设施进行技术交流、考察和论证,确保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将传统的“末端治理”过渡到“源头控制”,把清洁生产的思想贯穿到产品的整个生产过程中,将污染物的产生降到最低,为实现全过程清洁生产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海水淡化装置,大连石化采用美国CNC公司技术,利用四催化装置排放的温热海水进行三级反渗透,出水达到除盐水水质,既充分利用了装置产生的低温热量,又节省了新鲜水消耗。同时,中水回用装置采用加拿大达斯玛公司技术,对大连市春柳河污水处理场二级排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于循环水补水与电厂除盐水,此举既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总量,又节省新鲜水消耗。这也是国内首次大规模将生活污水深度处理后回用于锅炉补水的环保项目。

  实施清洁方案是绿色生产的有效途径

  为了降低加热炉燃料消耗,大连石化专门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以三蒸馏常减压装置为分析重点,采用增大一次风,适度调节二次风,提高火焰根部燃料气与助燃风掺混效果,降低火焰高度,提高火焰刚性,调整后炉膛温度由零上930摄氏度下降到零上880摄氏度,不仅达到指标要求,还确保了三蒸馏加热炉的最佳燃烧效果。石蜡加氢B套炉的改造也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使流室换热管因腐蚀泄漏而停用的状况得到根本解决,加热炉排烟温度从零上480摄氏度降到零上 150摄氏度,热效率由71%提高到87%。

  在提高发汽品质、回收烟气余热方面,大连石化利用装置停检的有利时机,改造三催化余热锅炉系统,使过热蒸汽能力和过热蒸汽温度大幅提高,降低装置能耗1.7个单位。

  为有效建立全厂蒸汽管网动态管理系统,大连石化还借助完善的计量手段、先进的模拟技术和网络平台使全厂蒸汽管网实现动态管理与监控,解决了部分蒸汽排凝损失大、保温热损大、蒸汽管网管托与钢管间热损失大等问题,使管网漏损率由7.5%降低到6.1%。

  “环保无小事”是大连石化实施绿色生产模式的主导思想,这个公司在抓好生产经营的同时,始终将环境保护视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工程”,并且一直坚持“珍爱生命,共享绿地、碧海、蓝天”的环保理念。

  现如今,大连石化公司正通过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环境友好型企业,努力实践着“水可回用、气可回收、味不扰民”的绿色生产模式。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