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宣布成立次日,试运行近一年的镇海石油储备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从1993年开始酝酿,到2003年正式批准,中国的石油储备工作前期工作一共用了10年的时间。石油储备被人们寄予了厚望。
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自从我国成为石油进口国后,原油价格一路上升,使我们不得不为进口支付越来越高的成本。来自商务部的消息显示,去年1至10月,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49%。这样的比例将使我国能源需求随时面临潜在的危险。与此同时,国际原油价格在2007年下半年更是持续攀高。进入新年,国际原油期货价格1月2日在历史上首度突破每桶100美元大关。
各国的经验证明,建立战略能源储备是保障能源安全的必要措施。世界上主要消费国家不仅多方开辟石油生产、供应基地,而且建立大量的储备,以稳定供求关系、平抑市场价格、应对突发事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主要石油消费国也相应采取了一系列的能源政策。美国继续力求在国际石油事务中起主导作用,加大对欧佩克产油国的压力,同时启用战略石油储备,加快能源多元化,减少对欧佩克的依赖。欧盟各国政府在高油价冲击下加强了联合行动。美国和日本曾凭借动用石油战略储备,安然度过1973年的石油危机;在本轮石油上涨行情中,日本因为储备充足,受到的经济影响远远小于中国。
能源专家查道炯表示,战略石油储备不但可以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还可以起到一种威慑作用,使人为的供应冲击不至于发生或频繁发生。经验证明,在石油生产出口国集团欧佩克交替实行“减产保价”和“增产抑价”的政策时,战略储备能够使进口国的经济和政治稳定不至于受到以政治或经济动机为出发点的人为石油供应冲击的影响。
目前,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状况并不乐观。有数据显示,以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两大石油公司为主进行的商用储备,总数量不超过使用21天。而已经建立战略石油储备的美、日、德、法等发达国家,政府储备加上民间储备,可分别满足其158天、161天、117天和96天的石油消费。自2004年6月,首批4个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基地开始建设以来,目前,镇海石油储备基地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大连、黄岛、舟山石油储备基地建设正在加快推进,将于2008年底全部建成,总储备能力为1600万立方米,可以满足16天的需求。
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陈德铭曾表示,目前我国战略石油储备量在200万吨至300万吨之间。2010年前石油储备将增至1200万吨,达到相当于30天进口量的石油战略储备规模。这个目标离发达国家90天的储备量差距很大,我国的石油储备还需在探索中逐步完善。
事实上,在国际背景下,我国能源储备问题已经是影响到国际能源领域的大课题。油源如何解决,制度如何完善,措施如何制定,动用的条件等,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形成一套完整科学的石油储备体系来。
从当前来看,关于战略储备的模式,可行的来源有三个。第一是在国际市场上采购,这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受到指责最多的方式。有专家表示,如果中国在高油价下大举采购,不但会为自己增加不必要的成本,还会提高需求预期,进一步提高国际价格。第二个方式是用份额油积累,份额油是指中国公司海外区块的权益产量;第三种方式是使用我国石油公司本土的产量。其实,对大多数人看来,其实后两种方法,也一样会减少整个市场的供应,它和第一种方式没有本质不同。
从建设性质来看,我国实行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相结合,以国家储备为主的方针,争取建成相当于90天石油进口量的国家战略储备能力。国家储备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和管理,保证稳定供应;企业储备是生产经营使用的周转性石油储备。国家储备与企业储备应严格分开,以保证国家储备库的石油在数量和质量上准确无误。确切地说,在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之前,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储备,现有的原油、成品油储罐属企业储备,不能用作战略储备功能。专家指出,以前中国并没有所谓企业义务储备,也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三大石油集团所储备的石油只是用于周转用的商业性质的储备。
此外,国家石油储备中心已经成立,储备基地已经验收,而相关制度还没有确立。人们关心的是,作为石油储备体系健全的一个标志,《国家石油储备管理条例》何时出台。
因此,不论是管理制度,还是实际措施,目前我国的石油储备能力远远不能适应石油企业和国家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中国的石油储备真正要完备还有一个过程。
我国能源储备大事记
2001年5月17日,我国石油计划提上日程。
2003年11月03日,博鳌亚洲论坛深入探讨能源储备。
2004年04月07日,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立法提上日程。
2006年01月19日,广东拟建立能源储备基地。
2006年01月26日,中国石油储备中心着手组建。
2006年07月10日,国家发改委提出“十一五”将加快石油储备步伐。
2006年08月9日,镇海基地公布10月投产。
2007年12月18日,国家石油储备中心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