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遭遇45年来历史同期最低温度情况下,大连石化公司的精细管理和预案管理初显效果,生产装置仪表冻凝故障率比往年平均下降了40%以上,未发生因仪表冻凝而影响生产的事故。
今年年初,在南方遭遇罕见雨雪冰冻天气的同时,大连也经历了45年来历史同期最低气温,最低温度达到零下14.2摄氏度,而且持续10多天。这种天气,极易造成生产装置仪表的冻凝事故,对正常生产带来困难。
据这个公司有关人员介绍,2006年以前,大连石化公司的仪表冻凝故障率比较高,每到冬季上冻时,公司都要投入大量人员到现场用蒸汽为仪表系统解冻,还曾出现过因仪表系统冻凝而使装置停工的事故。从2006年年初,这个公司加强应急预案管理,专门成立了仪表防冻凝小组,研究解决仪表防冻凝问题。公司副总经理焦玉瑞指出,要破除大连冬季上冻时间短,一些单位对仪表冻凝问题重视不够的麻痹思想,找出根治仪表冻凝的措施,制定出具体工作预案并切实落实。公司还派出技术人员到东北地区的大庆、锦州等炼化企业进行考察,结合实际制定出生产装置仪表防冻凝改造方案,并在装置检修时逐步进行仪表防冻凝改造。
仪表冻凝主要发生在仪表导压系统,在低温状态时通过导压系统的油、气等工艺介质带水就会出现冻凝,造成仪表指示失灵,影响生产正常进行。针对一些装置仪表导压系统存在伴热不到位的情况,大连石化公司加强精细管理,对低温介质设备的伴热线进行整改,确保仪表导压系统全程伴热,效果达标,对催化装置机组等重要设备,采取伴热加仪表隔离防冻液的双保险措施,保证生产安全。
采取伴热或装隔离防冻液的措施虽然可解决仪表的冻凝问题,但会增大能耗,增加生产成本。大连石化公司技术人员结合实际进行创新,设计了“自伴热”和“空腔包温”的防冻凝措施,将介质温度高于50摄氏度的管道或油罐的仪表导压系统通过弯管贴附在管道或油罐旁边,并包上保温层,对于介质温度超过 100摄氏度的设备,为避免仪表电路板因过热而受损,在设备保温时设计出一个“空腔”,使仪表导压系统与高温设备既包在一起又保持一定距离,充分利用介质的温度防冻凝,减少了能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实际工作中,技术人员还发现,一些仪表导压管线与生产设备连接处因保温不严易成为冻凝多发点,有的连接处的保温层只因差10厘米没包严,就造成了仪表的冻凝。于是,大连石化公司有关部门加强施工监督,对施工单位提出了作业时必须做到导压管保温包到根的质量要求。
为了确保防冻凝措施落实到位,这个公司在对装置进行仪表防冻凝改造时,特意安排仪表维护人员检查改造项目的施工质量,要求仪表维护人员按照仪表防冻凝预案进行检查,及时纠正了一些容易导致仪表冻凝的隐患。从2006年起,这个公司先后按照三催化和三蒸馏装置仪表防冻凝预案进行了防冻凝改造,对其他装置的仪表也进行了一些改进,进一步完善了防冻凝预案管理。
今年1月12日至23日,大连地区遭遇45年来历史同期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为零下8.4摄氏度,日平均气温连续12天都在零下5摄氏度以下,日最高气温也都在零下2摄氏度下,最低气温为零下14.2摄氏度,创1964年以来历史同期最低值。由于大连石化公司近年来重视抓好精细化管理和预案管理,生产装置未出现因仪表系统冻凝而影响生产的情况。仪表公司有关人员说,今年防冻凝管理在现场投入的人员比往年少,生产装置的仪表故障率与前两年相比却平均下降40%以上,其中改造后的三催化和三蒸馏装置的仪表冻凝故障率分别下降了50%和80%。公司今年还将利用装置检修时机,对其他生产装置的仪表系统进行防冻凝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