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国最大的整装海相气田——普光气田的发现,宣汉县便成了世界聚焦的中心:亚洲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厂落户该县普光镇铜坎村,“川气东送”管道工程首站也圈点在普光。
时间的指针已转动到2008年,作为国家“十一五”重点工程之一的“川气东送工程”所涉及的钻井与开发、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建设、输气管道铺设进展如何?浩大的工程建设给当地带来了什么效益?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深入相关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采访。
“不管是资金投入、建设规模、参战的人数、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刷新了中石化油田开发史上纪录。”谈到普光气田的开发与建设,负责该工程的中石化专家介绍说。据悉,普光气田的开发与建设,投资数百亿元,涉及到钻井、净化厂建设、输气管道铺设等工作,中石化派出了2万多名石油工人昼夜奋战在一线。目前,各项工作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钻井是川气东送工程的“龙头”和主战场, 2007年,来自9个油田的40多支钻井队分别在普光、老君、土主、黄金、清溪、柳池、双河、大成、红岭等9个乡镇设置钻探井和开发井67口,其中,已确定为生产井的52口。针对普光气田天然气储量丰度高、地层压力高、硫化氢及二氧化碳含量高和天然气埋藏深等“三高一深”特点,各钻井队积极开展技术攻关,集成应用包括防斜打直技术、空气钻井技术等一系列新技术、新工艺,有效解决了多项技术难题,钻井速度大幅度提高,目前普光气田已探明储量高达3560多亿立方米。
井场开采出的天然气需通过集输管网,输送到普光天然气净化厂。从各生产井通向净化厂的道路上,到处都能看到工人们在铺设管网。宣汉山高林密,坡高沟深,河流众多,集输管网需要翻山越岭,穿河过沟。各参建队伍精心组织施工,使集输工程驶入建设快车道。截至 2007年底,普光120亿产能建设主体道路工程完成总体工作量的80%以上,隧道完成90%以上,跨越工程完成70%以上。
在普光镇铜坎村赵家坝,更是一幅如火如荼、气势磅礴场面,占地3000多亩的净化厂工地上,各种车辆来回穿梭,数千工人正在热火朝天地修筑地基、焊接管道、安装设备。据了解,正在建设中的普光天然气净化厂将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天然气净化处理厂之一,年处理天然气120亿立方,产硫磺300万吨。该净化厂土石方挖填工作量相当于三峡工程的三分之一,仅西区场平工程就涉及施工单位18家、各类施工人员 4000多人、车辆设备1000多台套。目前,东区场平已移交SEI,正在进行桩基、道路、地管、土建基础等施工。西区场平土石方工程及边坡整治工程累计挖方2808万立方米,完成总量的95%。
经过净化处理后的天然气将通过1700多公里的长输管道,由四川普光首站,途经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直达上海市。截至目前,管道工程进场单位达到156家,施工人员1.2万多人,全线累计线路组焊877公里,占线路总长度的39.8%。
宣汉县依托中石化在普光建立了工业新区,大力发展以天然气、硫磺为原材料的化工产业,积极发展以服务天然气钻探、净化厂建设为主的服务性配套工业,努力把普光工业新区建成“达州市天然气能源化工产业区”的“配套部”和“补充区”。目前,绵阳宝路钻井材料厂、恒祥木业公司、恒成能源公司、新兴食品公司、编织袋厂等企业已入驻,普光工业新区初具雏形。在普光气田开发与建设项目的拉动下,宣汉县“工业强县”步子迈得更大,全力打造天然气化工、煤电冶、农产品加工和中药材深加工产业链,全县工业增加值、利税额、工业新上项目和技改投入年均增速达到40%以上,工业经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活力。石油企业的入驻,使宣汉的建筑、餐饮、娱乐等行业迅猛突起。仅普光镇新建房屋200多幢,沙厂、砖厂30余个,饮食、娱乐店铺100余家。随着石油工人的增多,蔬菜、肉食供求量增大,种养业得以迅猛发展。普光镇进化村、灯笼村、北斗村发展起了柑桔、梨、桃、反季节蔬菜等特色农业。土主乡农民瞄准市场,不仅建起了大棚蔬菜,还建起了200亩的蔬菜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