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08年3月18日,渤海钻探工程公司华北钻井四公司已连续安全生产5028天,实现工业死亡事故、井喷失控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为零的目标,创国内同类企业安全钻井新纪录。 这个公司拥有25个钻井队,分布在国内外7个市场。14年来,公司安全钻井1748口,进尺达430万米,曾两次被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中国企业家协会评为“中国企业新纪录优秀创造单位”。 那么,这个公司在安全工作中何以取得如此令人瞩目的成绩?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安全源自经常性的教育 华北钻井四公司的管理者认为,再好的制度、再好的设备、再好的工艺,也代替不了牢固的安全意识,岗位员工安全意识不强、违章操作,是安全生产的“大敌”。为此,公司首先从安全教育抓起,实现安全观念的根本转变。 从公司领导到职能部门,凡是到基层检查工作,都要讲安全、查安全。钻井队大会小会、班前班后会的主题也是安全。公司还经常围绕安全生产开展群众性大讨论,使员工深刻体会到安全既是公司生存发展的需要,更是自身安全的保证。仅近两年,公司就先后召开安全报告会5场,编写安全手册3000多份,组织宣讲组深入基层宣讲68场次,参加人数总计4800多人次,使安全教育深入人心。 与此同时,公司从点滴抓起,搞好安全养成教育。2006年6月,32971队一名员工在作业中图省事,不停机加固联动机压板,因扳手滑脱,肘臂碰到传动皮带造成擦伤,酿成一起轻伤事故。32971队在向公司汇报时认为,现在全局正在开展“三比”劳动竞赛,这位员工是怕影响进度才不停机操作的,主观动机是好的,而且没有造成大的影响,建议从轻处罚。对此,公司派专人进行深入调查,认为这一事故虽然不大,却是重速度、轻安全思想的典型表现,必须坚决纠正。为此,公司及时召开安委会,在处理相关责任人的同时,对这起事件的起因、经过、后果、教训和引发事故的思想根源进行了深入剖析,引导员工正确认识安全与速度的关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 安全源自过硬的操作技能 没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安全生产就没有保障。针对新钻机增多,人员变化较大和新技术、新工艺应用加快的实际,这个公司在钻井队普遍推行了一日一学、一周一讲、一月一考和岗位练兵、岗位交流、现场讲评指导等做法,加强对员工的安全培训。50667队2005年12月组建,员工对50JD新型钻机不熟悉,这个队除派骨干到厂家学习外,还经常组织班组间互相交流学习,使员工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操作要领。同时,编写了50JD及顶部驱动的操作规程,使各班员工很快掌握了操作规范,并为其他钻井队输送了2名司钻。公司把这个队的司钻选树为“标准化操作示范岗”,组织其他钻井队多次参观学习。两年来,公司先后选树了10个标准化示范现场、10个标准化操作示范岗位、10个标准化示范班组,促进了队伍“三标”水平的提高。 公司施工所在地河北省赵县地区是高含硫化氢区块,井喷风险很大,为此,这个公司专门成立井控培训督导组,对井控的学习演练和标准化操作进行了统一规划和实施,并编印井控知识学习手册和试题库,下发钻井队人手一册。坚持一季一训、一季一考,先后组织了10轮次的演练和考试。各钻井队坚持开展好各种工况下的防喷演练,公司逐队检查,逐个纠正动作,直至完全达到标准化要求。 安全源自有效的管理机制 为了使安全真正成为员工的自觉行动,并养成习惯,这个公司注重发挥制度的约束作用和政策的激励作用,使员工安全意识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逐步得到固化和提高。 公司先后建立完善了安全第一责任人、季度安全生产评比挂牌、单井与安全考核挂钩、安全监督检查等9项规章制度,完善了各种类型的井场布局标准和各岗位操作标准,实行钻井队、班组、岗位三级检查制度,形成了一套切合实际、严密、完善的安全工作机制。14年来,公司的施工范围由冀中先后延伸到国内9个省区和海外3个国家,公司机关、基层领导先后进行过几次调整,但这套安全制度却始终按照自身的轨迹正常、高效地运行,成为培养员工安全习惯有效的制度保障。 在实际工作中,公司还推行了许多安全激励政策。推行了“四单井”考核兑现政策,安全上出了问题,扣除相应比例的单井奖金,使基层干部在思想上必须时刻绷紧安全弦,员工也不敢闯“红灯”、越“雷池”。实行了先进评比安全一票否决制度,2006年,有一个钻井队现场管理、进尺总量、人均收入在公司名列前茅,就因为有一名实习生受伤,这个队在先进集体评比中被一票否决。实行了井队员工技能考核末位待岗制度,对井队主要工种的标准化岗位操作,每半年考核一次,对成绩排在后10位的人员实行为期3个月的待岗培训,对成绩排在前10名的员工命名为“岗位明星”,享受每月100元的明星奖励津贴。这一措施的推行,使得学标准化知识、上标准岗、干标准活蔚然成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