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中石化胜利油田胜利油田孤东三采中心注聚一队月度班组奖金考核结果在队务公开栏公开了。8#注聚站因为电费等节约8%,人均奖励20元。打了节能降耗翻身仗的王瑞和站长,看着队务公开栏上公布的数字,他的脸上终于有了多日未见的笑容。
原来,该班组因为成本超支而连续好几月被扣奖金了,搞得班组员工有点人心浮动,大伙私下里嘀咕:“活没有少干,汗没少流,节约的工作没少做,电费、材料费等成本咋还是照样超支?”
于是,大伙开始一个月一个月地回顾:一次,站上的3台注聚泵润滑油液位低了,为省油只好补充部分新油,可却因润滑油变质烧了轴瓦,不但没省油,而且还枉花了配件费。更闹心的是,由于聚合物非常“娇气”无法通过阀门调节泵排量,全用变频器调节造成“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比较严重,可愣是没辙,于是只好采取了间开照明灯、调整空调设置温度、缩短空调运行时间,微机及时开关机、节约一团棉纱这样的常规措施,可以说大伙能想到的节约措施都“吃干榨尽”了,可班组成本依然超支,成了大伙的一块“心病”,让王站长等班组员工好不郁闷!
怎么办?成本压力压得大伙喘不过气来。
痛定思痛。今年初,王站长首先提出动议:该换的润滑油要及时更换,更要摸索合适的液位。员工李智东冒出一句:能不能针对“大马拉小车”和“小马拉大车”做做文章。他说:“前几天我用钳型表测试时发现,不同频率单耗相差很大,现在‘小马’、‘大马’太多了,能不能让‘大马吃饱’,‘小马也别撑着’”。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王站长归纳大伙的意见后,决定向队上申请,对这些泵的流程动一番“手术”,在站外调整“大马”和“小马”的管线流程!没有想到的是,王站长的建议一“出笼”,立马就得到了队干部的大力支持。
经过反复计算合计,1月下旬队上组织对8台泵的管线流程在站外进行调整。调整后,原来“蹦”得快的电表计数器明显慢了下来,压在大伙的心头的石头也算落了地。原来4头“大马吃饱”后不再慢条斯理,而4头“小马”也不再累得气喘吁吁,均转入了35-45赫兹最佳运行范围。一个月下来,站上居然节约了6000千瓦时。在王站长的带领下,对每台泵摸索出了合理的加油液位,润滑油的消耗量明显降低。这个过程中,大伙的技能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当笔者问起王站长的秘诀时,王站长喜笑颜开:“其实没有什么秘诀,就是让‘大马’、‘小马’谁也别累着,谁也别闲着。话说回来,关键还是我们抓住了单耗高的‘死穴’,如果不掌握最佳工况范围,就不会想到要调整设备流程,因此节能要讲‘科学’”。李智东接茬说:“要不是我们一起想办法,累死累活也不顶用啊。滑润油液位低了加油好象天经地义,实则不然,甚至会适得其反,活得算计着干。”
“没错,光靠节省一团棉纱已不顶事了,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不该花的钱花一分也是浪费。”王站长意犹未尽地补充道。
笔者点评: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班组节能减排
在刚刚召开的人代、政协两会上,节能减排再次成为参会代表的热点话题。在刚刚召开的人代、政协两会上,节约已成为参会代表的行为习惯。人民日报刊发的图片中有两组十分醒目: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为尽量减少浪费,倒水量只加默认值的七成,如需要更多,再根据情况加满或续杯;另一组图片反映的是采用“阶梯式”开灯,即会前随着出席人员入场,照明灯部分开启,会后,出席人员离场,照明灯逐渐关闭,只开部分照明灯供清理会场之用。这种“阶梯式”开启照明灯可以节约大量照明用电。这是党中央、两会参会人员以实际行动为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了表率。
按理说,煮鸡蛋是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若说谁不会煮鸡蛋,恐怕没有几个人会相信,不就先打开炉具点火,锅内加几百毫升水,放进鸡蛋,水开后再煮10分钟,鸡蛋就熟了。多简单的事,谁不会?难道这还需要人教吗?
然而,事情的确如此。看似简单的煮鸡蛋,其中还真有学问呢。
不信请看,日本人煮鸡蛋还真跟咱们不一样!他们对煮鸡蛋也很有算计。他们煮一个鸡蛋按如下程序操作:用一个长宽高各4厘米的特制容器,放进鸡蛋,加水50毫升,点火后1分钟把水煮开,3分钟后熄火,再利用余热3分钟把鸡蛋煮熟,实际煮鸡蛋的时间约5分钟,整个过程耗时7分钟。与我们煮鸡蛋的惯常做法比较区别明显:他们节水五分之四,节省燃料近三分之二,效率却比我们提高了近1倍!
同样煮熟一个鸡蛋,日本人关注的不仅是要把鸡蛋煮熟,而且还充分考虑如何煮鸡蛋才能更节约能源和提高工作效率;而我们煮鸡蛋却常常是只问结果--只要鸡蛋煮熟就行,至于能源消耗和效率等问题,似乎压根儿就不去考虑。
从上面的事件中看到,以王瑞和站长为代表的班组员工原来虽然节约的工作也做了不少,但由于找不出设备能耗高的关键因素,有点简单蛮干而事倍功半,因而连续数月受到队上的经济处罚。他们痛定思痛,相互启发,依靠“头脑风暴”集聚智慧,激发出了节约金点子,找对策可谓“入骨三分”,找到了一把节约“金钥匙”,使电费、材料费等成本有了明显的下降,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并悟出了“该花的钱要舍得花,不该花的钱花一分也是浪费”的道理,由此说明了节约需要靠智慧的至关重要性。
据笔者观察,现在一些班组员工也并不是没有节约意识,可常常盯着看得见摸着的表面现象做文章,而对深层次的挖潜措施不甚清楚,花了不少冤枉钱,做了不少无用功。有的甚至对设备耗能指标、影响耗能的因素、设备运行参数是否合理、节约的意识和潜力在哪里都不甚了了,说到底就是缺乏节约的智慧和技能。而这正是制约节能减排取得突破的拦路虎。实际上,班组员工最了解设备的运行状况和脾气,只要用心思考,肯于钻研,潜心研究影响成本消耗、耗能的关键因素,对症下药,就能找到节能降本的突破点,为节能减排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笔者认为,为提高员工的节约智慧和技能,首先管理者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根据岗位特点组织开展节约挖潜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引导,帮助员工练就一双“慧眼”,培养员工的节能减排意识,对有效的节约措施要“授之以渔”,提高员工的节约技能和智慧,转化为员工的自觉行为。
其次,员工要学会洞察设备运行的状态,从纷繁的设备运行状态中了解节约的潜力,增强节能挖潜的本领,做到“长缨在手”,使员工把握“金技巧”,掌控“金钥匙”,提高节能降本措施的科学性,并转化为实际成果。
第三,在班组开展节能减排“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攻关”提“金点子”征集交流活动,集聚大家的智慧和力量,让大家共享节能降本技能,并成为班组节能减排的共同财富,在班组形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和风气。
对每一名企业员工来说,节约从一杯水、一度电、一升油、一团棉纱等做起,做到一次并不难,难的是天天做到,难的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只有当节约成为一种常态、一种工作态度、一种行为方式,甚至成为一种生活时尚,成为发自内心的需要的时候,我们才离真正的节约型社会不远了。
(作者为中石化胜利油田孤东采油三厂首席工程师顾永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