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能源备受关注的今天,《油气资源开发与西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研究》把目光投向我国西部油气资源,从影响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要素来分析,得出其竞争力正在增强的结论。
我国西部地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石油生产的主力军,也是我国现代石油工业的发源地。1980年我国提出“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战略后,我国全国石油工业和西部石油工业共同迎来了一个新的转折,使西部地区油气勘探和生产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好局面,展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把石油天然气的开发作为一个产业问题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成为相关专业人士及能源行业不断思考的方向,从中可以找到石油天然气开发和产业发展的合理路径,而石油天然气的竞争力问题研究,则是这些研究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这里首先明确一下企业竞争力和产业竞争力的问题。其研究起源于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波特认为产业竞争力是竞争力研究的核心,产业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基础,而国家竞争力是产业竞争力的最终体现。
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的研究,还需要对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产业特点进行分析。石油天然气产业是一个集油气勘探、开发、集输、炼化、石油化工和销售为一体的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的产业,它包括上游的石油开采业、下游的石油加工业及石油化工业等几个主要产业链环节。近年来,国际大石油公司出现多次兼并重组的现象,使石油产业呈现出上下游业务领域更加紧密的特点,往往一个石油公司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石油天然气产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其地理分布的不均匀性和资源的有限性,这样的特点形成产业的资源优劣和生产优劣的差异;而在产业形成过程中,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的投入也非常关键,该产业有技术密集和资金密集的特点(又称“三高”,即高技术、高投入、高产出),同时还存在产业生命周期的问题。因此,石油天然气的竞争力主要在于如何把资源优势、生产优势、资金优势和技术优势以及外部环境优势转化为产业整体的比较优势,同时还要克服产业固有的生命周期特点对产业竞争力的影响。
本书为我们提供了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最主要的六个方面,即生产规模要素、资源潜力要素、资金及管理要素、技术及创新要素、关联产业发育状况要素、产业生命周期要素,前五个要素是针对石油天然气产业的特点而构建的一般性竞争力指标要素,而第六个要素是产业生命周期要素,用来反映产业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
从上述评价指标中可以具体分析一下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竞争力的总体趋势。
从原油、天然气产量上看,西部的陕西、四川、青海、新疆四省区2000年原油产量占全国比例为15.75%,到2005年达到24.3%,天然气达到69。71%。油气生产总量快速增长,原油每年平均增加305.6万吨,天然气产量平均每年增加43.5亿立方米。可见,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上游的开发环节竞争力强大且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2004年原油产量的全国排名,新疆排在第三位,陕西排在第4位,天然气产量则四川、新疆、陕西分列第一、二、三位,青海列第七位,且显示了较大的增长态势。但是,油气加工比较落后,加工量不到全国的1/10,石油化工则更为薄弱,与产业上游的规模和发展极不相称。
从油气资源量上看,西部的石油资源总量占全国的32.85%,接近1/3,335.5亿吨的数量接近东部两大油田渤海湾盆地和松辽盆地之和;最终技术可采资源总量超过全国的1/4,占27.15%。西部的长庆、西南、塔里木、青海和新疆五个油田的天然气累计探明储量数据显示,位列前五位,天然气的可采储量之和是东部六大油田之和的近25倍,充分显示西部地区油气开发的潜力之巨大。
在资金及管理要素各指标中,总量规模的3个指标中西部的新疆和陕西仅位列东部的黑龙江之后;而在反映经济效益的资金效率类指标中,西部则相对其他省区较为落后,显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和环境恶劣而导致管理成本较高、管理效率差的现象,西部大开发并未改变西部在这一要素上的竞争劣势。
在技术及创新要素方面,西部总体的优势也稍差。有数据显示,其研发总经费和科技投入度落后于东部油田,只有技术及开发人员比例和全国平均水平相持平。
在关联产业发育状况的分析中,可以看到,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本身的区域特点,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落后的问题在这一指标上体现得尤其明显,西部地区的数据基本排在全国的末尾。
在生命周期要素方面,西部油田的大规模开发相对较晚,两个要素指标——综合含水率和自然递减率都较优,尤其是综合含水率的优势明显,采出程度也远远低于东部油田。
通过上述分析,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在我国油气资源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新疆、陕西的石油天然气产业是西部石油产业发展的重中之重,特别是在原油天然气产量、油气资源量、生命周期要素等方面潜力巨大。
因此,本书得出结论,随着西部石油天然气产业的不断发展,在我国石油产业中的竞争力的地位也会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