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油价使石化行业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有专家指出,油价每上涨10美元,原油开采业的利润将激增20%,但与此同时,以石油为原料的石化行业的利润会锐减8%,首当其冲的是石油炼制,现在油价远远高于炼油成本,结果是炼得越多,亏得越多。尽管国家最近调整了成品油价格,但仍不足以弥补成品油价格倒挂给炼油企业带来的亏损。当然,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国有炼油企业,尽管亏损,还将开足马力,满负荷运转。
处于石化产业链不同位置的产品,因油价上升受到了不同影响,价格向下游传递速度和幅度显然不同。有机化工原料和化纤、塑料等原料价格向下游传递的速度快且幅度大,而塑料、化纤、橡胶等制品价格向下游传递的速度慢且幅度小。因此,油价上升会使有机化工原料、化纤原料、塑料原料等产品价格“水涨船高”,而塑料、化纤、橡胶等制品企业则受原料涨价影响较大。精细及日用化工由于位于石化产业链末端,油价的变化对其影响较小。
在高油价的形势下,世界各国加快调整能源战略和能源政策,围绕石油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特别是产油国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的控制,大力延伸发展炼油化工产业,追求资源收益最大化。仅今明两年,就有约830万吨/年的乙烯生产能力在沙特阿拉伯和其他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投运。这种情况使其他国家向外获取石油资源的难度和成本越来越大,但也给他们到国外发展中下游业务带来了机会。
投资势头不减
在发布石油加工业严重亏损信息的前一天,即6月2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前5个月全国主要行业的投资情况,其中石油和化工行业累计完成投资2626.84亿元,同比上涨32.65%。
高油价是这几年来一直延续的趋势,为何石化行业的投资势头却不见减弱?从根本上说,是因为石化产品有巨大的市场需求,而高油价并没有改变这一需求。有一个规律,GDP增长1%,石化产品的需求就将增长1.5%左右。党的十七大制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要比2000年翻一番。很显然,这一目标的实现与石油化工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石化企业的主打产品除了油品,就是乙烯、芳烃及其衍生物,这些都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原料,存在相当大的发展空间。
据统计,未来全球炼油在建产能仍集中在亚太和中东地区,至2010年前增加约3亿吨炼油能力,同期世界新增乙烯产能3000万吨左右,主要集中在中东和中国,前者投放量在2000万吨左右,后者投放量800万吨左右,而预计同期世界乙烯消费增长量在2800万吨,其中中国增加当量消费800万吨,占世界需求增量的28.5%。世界石化行业从2003年开始进入景气周期上升阶段,目前处于高峰后期。由于高油价的推动,周期高峰有望再延续一段时期。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高峰期投资形成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特别是大量乙烯产能将集中在2009~2011年投产,使世界同期乙烯产能增长高于需求增长,中东低成本石化产品可能对我国石化产品市场造成冲击,这对石化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发展高端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高油价的形势下,市场分析家们比较看好石化产业链的两端,即上游的油气开采和下游的精细化工,尤其是一些化工新材料,如工程塑料、有机硅等。随着消费的逐步升级,国内化工新材料需求强劲,供需缺口较大,企业效益也不错。
惟有科学发展
高油价挡不住石油化工发展步伐,石化企业却不能因此高枕无忧。高油价肯定会给企业带来不良影响,如何降低原料成本,是至关重要的大事。1973年和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都曾导致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严重衰退,但今年以来的油价飞涨对发达国家的负面影响,却比前两次小得多,主要原因就在于对石油的节约使用。据统计,发达国家创造一个单位GDP所需石油,1973年为100的话,如今已经降到了40。我国在这方面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尽管近年来石油利用率已经大大提高,但消耗量仍然偏大,节约潜力较大。
有关数据显示,目前中国GDP单位石油消耗是英国的3.8倍、法国的3.2倍、德国的3.1倍、日本的2.5倍、美国的1.9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6倍。这与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快速发展时期有关,但更与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粗放、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有关。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石油消费模式,优先节约能源资源,进一步提高石油资源利用率。石化企业在这方面无疑将起到关键作用。高油价带来了高昂的生产成本,使企业难以承受,但也逼着企业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强化精细管理,加大节能减排力度,千方百计提高石油资源的利用率,节约日益变得昂贵的自然资源,压缩生产成本,以更高的投入产出比去迎接更加严峻的市场竞争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