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商情信息

滚烫的石油可能“灼伤”中国经济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8-07-28 中国石油石化装备网 关注度:0]
摘要: “兵败”沙特后,权贵们再战西班牙马德里。 马德里世界石油大会于6月29日至7月3日举行,包括20多位能源部长在内的约4000名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参加。 然而似乎没有谁能够阻止石油价格的狂飙猛进,诸多国际权势人们焦头烂...

    “兵败”沙特后,权贵们再战西班牙马德里。

    马德里世界石油大会于6月29日至7月3日举行,包括20多位能源部长在内的约4000名政府官员、企业代表和专家学者出席参加。

    然而似乎没有谁能够阻止石油价格的狂飙猛进,诸多国际权势人们焦头烂额之余也不得不眼睁睁看着石油价格的暴涨。

    石油价格持续暴涨

    受国际能源机构预测未来全球石油供求依然紧张等因素影响,纽约、伦敦两地油价7月1日盘中再次双双冲破每桶143美元,并创下最新收盘记录。

   6月22日,沙特国王在国际石油会议上宣布,沙特的原油日产量将增加20万桶,增至970万桶,但“杯水车薪”仍难遏制油价涨势。

   6月12日,国际能源署(IEA)公布的估算显示,2008年购买原油费用占全球GDP总额的比例将接近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机时的水平。

    暴涨之后可能还是暴涨,已经有人在预测250美元的到来。

    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Gazprom)首席执行官阿列克谢•米勒(Alexey Miller)接受英国《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我们生活在油气价格飙升的时代:市场正在发生结构性变革,最终,价格将达到一个全新的水平。”

    坐拥全球最大的化石燃料储量资源之一,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自然希望油气价格能涨多高就涨多高。

    他甚至预测“明年油价可能达到每桶250美元” ,因为“人们正在为了获得能源资源而展开激烈的竞争。油价的攀升与远景预期的重大调整有关。它们表明,在未来几十年,全球能源供需局面将处于不平衡状态。”

     国际能源机构(IEA)首席经济学家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最近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撰文警告称:“我预计,在未来几年,我们将得到一个高(油)价曲线。这条曲线可能会有转折起伏,但就长期而言,如果油价跌至三、四年前的水平,我会感到非常吃惊。” 国际能源机构当天在世界石油大会上公布报告说,受高油价和经济减速影响,全球原油需求在未来两年里增速会有所放缓,但其后会加快增长,而未来5年的全球原油供求关系依然紧张。

    “灼伤”中国经济

    作为50%石油需求依靠进口满足的国家,我国承受着国际油价不断飙升的冲击。

     “进口支付增加和财政压力加大,是高油价对我国经济最直接的影响。作为基础能源产品,国际油价上涨势必推动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走高。” 亚洲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研究院等机构权威专家认为,“面对不断飙升的能源价格以及劳动力成本上涨、人民币升值等压力,我国传统的出口加工型企业正在经历产品升级和结构调整的“阵痛”。”

    那些抵抗能力差的经济体已经败下阵来,中国很难一支独秀,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破产,更多的企业无法承受成本上升与融资紧缩的压力。

    据海关数据计算,今年前五个月我国进口原油和成品油导致的贸易逆差达593亿美元。而国家为保障国内成品油生产和供应,每年直接或间接给炼油企业、粮农和低收入群体的补贴达数百亿元之多。

    国家统计局数据也显示,5月份PPI同比上涨8.2%,连续第三个月处于8%以上高位。企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1.9%。

     由于国内成品油价格较低,国际高油价给炼油行业带来巨大压力。由于炼油亏损,国内部分炼油厂特别是地方炼油厂停产或半停产,成品油市场供应受到严重影响。 “加油难”现象蔓延全国,囤油倒卖、擅自加价、走私出口等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随之伴生。今年前5个月,香港海关共侦破42宗由内地走私燃油至香港的个案;同期,深圳口岸出口成品油92.2万吨,同比增长38.4倍。

    亚洲金融研究院、中国金融研究院等机构权威专家认为:国际油价高企不下,国内石化石油等企业持续巨额亏损,国家要拿出巨资来补贴相关企业。可是,如果大幅提高油价又会让目前已经十分严峻的通胀形势更加恶化,有可能导致通胀失控,这将使中国经济受到重创。

    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齐建国说,国际油价持续上涨的影响是世界性的,但对石油需求处于上升期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影响无疑会更大。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