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工业本来就是高污染的行业,开采海底石油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威胁更大,在经济利益和环境之间,各国都是如何抉择的?
海上石油与国际原油价格
2008年6月17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再次催促国会尽快取消已经实行了26年的对海上石油开采禁令,并开放北极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一部分用作石油钻探。布什还提出,要增加原油精炼厂的建设,“这将扩大美国本土的石油和天然气产量,缓解石油价格上涨的压力。”
但他的逻辑似乎有些漏洞,即使未来美国建设无数海上石油钻探平台,将领海每一寸土地下蕴藏的石油都开采出来,对国际原油价格的影响很可能也可以几乎忽略不计。美国能源信息管理局在2004年进行了一次研究发现,如果当时就开放对北极圈自然保护区的钻探开发,那么到2027年时美国汽油价格可能才会下降每加仑3.5美分。如果石油价格持续快速增长的话,那阿拉斯加石油开发对价格的影响可能会略大,但绝不会扩大到可以影响国家油价变迁的程度。根据1982年开始实施的一些列禁令,现在美国石油蕴藏量最丰富的墨西哥湾地区周边每一个州都保留了一部分海滨地区禁止进行石油开采,而根据自然资源委员会的分析调查,即使完全开放这些采油禁区,充其量也只能在短期内让油价下降3-4%。况且,海上石油钻探开采需要相当长的准备时间,至少需要几年,当原油开采出来时,中国、印度和世界其他快速工业化的国家早就把石油价格拉动到更高的水平。国际原油市场分析公司环球视野的执行经理凯文·lindemer说:“现在,石油的价格是建立在国际市场基础上的,某一个国家向通过大量开采海上石油资源来降低国际油价是不可能的。”
原因很简单,美国石油储量占世界3%,但却消费了24%。海上和阿拉斯加的自然保护区等地的石油储量加起来大约有750亿桶,听起来似乎不少,但到2030年,世界原油需求量将会增长30%,每天需求量就将达到1.2亿桶。或许,尽可能多地开采国内的石油可以让美国对进口石油的依赖降低——现在美国60%的石油依赖进口——但国际石油价格并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况且,环保主义者是不会在乎油价如何的。在过去,海上石油钻探平台曾经发生过数次灾难性的泄漏事件,但在近年,石油工业已经改进了安全系统,近年来,污染美国水域的石油中只有不到1%来自钻探平台的泄漏,包括卡特里娜飓风那样的灾难都没有造成海上石油平台的泄漏。因此,许多人相信在海上建设更多石油平台不会再对环境构成威胁,毕竟,当今的世界经济是建立在石油工业的基础上的,并且,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还找不到可以替代的能源。
海上石油开采兴起
美国正规的现代海上石油开采的兴盛始于《外大陆架土地法》颁布之后,也就是1953年。上世纪40年代政府任意哄抬近海土地租赁权的历史结束了,这个法案详细规定了海湾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模式,规定私人公司开发海上石油资源时需要集体竞价,然后租赁土地的使用开采权。而管理权由美国内务部转交给地质探测和土地管理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探测、挖掘等开采技术飞速发展,海上能源开采成为非常重要的工业,海上石油钻探平台开始大量出现在墨西哥湾。美国的科学家们开创了很多新技术,进行了数次技术革新,包括井口防喷器、钻探船以及管线铺设船、地震亮点测量技术等。到1967年,全世界有74个国家建设了自己的海上钻探平台,有20个国家用来生产石油。一些国际知名的石油公司,如壳牌和BP,开始活跃在各个国家的海域里。
一直到1969年以前,在全世界还没有什么人真正反对在陆地上和海中开采石油和天然气,所有的争端无非是因为利润分配不均衡。1968年,美国缅因州宣布海岸线外80英里范围内所有石油开采平台都要向州纳税,这引起了美国政府和石油开采商的不满,直到美国最高法院最终裁决大西洋沿岸各州只有权力对海岸线外3英里内的开采平台征税。
第一次石油泄漏灾难
但1962年,雷切尔·卡森(Rachel Carson)撰写并出版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引起了爆炸性的轰动,让人们认识到了新的环境威胁。卡森是一位生物学家,曾在美国鱼类和野生动物组织主办的期刊担任编辑。她用了五年时间写成了《寂静的春天》,在写作的最后一年里她一直被足以致命的可怕癌症折磨着。这本书并不长,印刷装订后看起来只是一个小册子,但它和从前的环境小说完全不同,它是为了普通人创作的,在书的开头,作者用诗一般优美的语言勾画了一个同周遭环境和谐共处的美国小镇。之后发生的一切却让这里的环境越来越糟,滥用化肥和农药的可怕后果一幕幕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就在《寂静的春天》一书在全美国乃至全世界激发了新一轮的保护环境运动之后第七年,圣巴巴拉石油泄漏事件发生了。1969年1月28日,加州石油联合公司建在圣巴巴拉海峡的A平台突然发生了井喷事故。一名工人发现天然气溢了出来,他用盖子盖住天然气,结果造成海底的压力增大,地层龟裂,原油从5条裂缝中涌了出来,大约有1万多吨原油从海底涌出,并引起了漫延几百里的海面大火。这片海域的海豚、海豹都死了,它们的尸体,连同浮在水面的原油一起被冲到岸边。油田被迫封闭后,每天仍有两吨原油喷出,致使附近海面覆盖一层一到二厘米厚的油层。总共将近300万加仑原油涌入大海,此时,美国内政部长沃尔特·希克尔(Walter Hickel)上任仅四天。
1969年1月28日,联合石油公司的世界各地的报纸、电视纷纷对这一事件进行报道。电视上播出了满是油污的沙滩以及浑身沾满石油的水鸟的画面,生活杂志更是用一张绝望地在石油中挣扎的水鸟照片作为封面,这让环保组织将矛头转向海上石油开采公司,政府协调机构也将全部注意力转移过来。有人揭露出一位美国地质勘探局的高级官员竟然纵容钻探平台的经营者们不建设保护性装置,而在美国和加洲的钻探条例中,这些设备都是必不可少的。联邦政府暂停了加利福尼亚海岸的海上石油勘探。
在溢出事件发生的第二年,激进分子第一次发起了地球日活动。尽管海鸟的数量后来得以恢复,但这次泄漏事件的影响到今天仍未结束。美国在之后的三年内迅速制定并通过了《环境法案》,成立了环境保护局,在1970年,还通过了《清洁空气法案》和《海湾区域管理法》。这些法案同1972年的《净水法案》一起构成了美国对海上石油开采行业管理规范的核心内容。
开采禁令的解除
就在这些环境法案刚刚获得通过之后,1973年,阿拉伯石油禁运引发了新的能源危机。石油短缺让美国人加快了建设海上石油钻探平台的速度,在密西西比,阿拉巴马和佛罗里达州新建了大量石油钻探平台。
而尼克松和福特谨慎地放松政策很快又由卡特总统重新收紧了。卡特是一个坚定的环境保护主义者,他还倾向于保留美国本土的资源,并全力促进其他替代能源的开发。1977年4月18日,卡塔在电视演说中重申了自己的态度,他认为能源危机以及开发能源带来环境恶化对美国的威胁部下于一场战争。当时的美国内政部长cecil andrus也接受了他的观点,决定尽量减少海上石油开采的规模。
但很快,1978年到1980年间,伊朗引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危机让美国人重新审视了本国的海上石油开采政策。安德鲁斯在议会和当地政府双双反对在南加州建立新的开采平台的时候,发挥了自己出色的斡旋能力,当里根在1980年的竞选中击败卡特时,安德鲁斯还正在为让马萨诸塞州批准开采乔治海岸地区的海底石油而奔波。
但到1981年,关于海上租赁钻探点的规定更加严格,基本上整个加利福尼亚州的海上石油勘探都被禁止了,还扩展到佛罗里达州和大西洋海岸。1982年,里根政府的内政部长将海上石油开采的管理权移交给了新的机构,矿物管理局。在这一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近海采油禁令,在1990年,老布什总统签署政令,确定在除墨西哥湾中部和阿拉斯加沿海外,美国国土周边所有近海区域禁止开采海底石油。但今年7月14日,他的儿子小布什终于宣布解除这条禁令。
充分考虑到环境
现在,挪威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石油出口国,每年出口超过16亿桶原油。挪威拥有庞大的海底石油运输管道系统,并在海洋石油开采工艺上领先世界,可以建造大型的钻探平台,铺设海底管道,还拥有生产并运输液态和固态天然气的先进技术。
挪威石油业今天的成功源于1969年,在北海发现的蕴藏量丰富的埃克弗克(Ekofisk)油田。挪威政府随后决定,在国际石油专家的帮助下建立起充分竞争的国内石油工业。挪威海上石油管理部门建立起一个国有的石油公司,后来被称作挪威国家石油公司,公司将同私人合作,开发北海和挪威海的石油资源。
挪威政府最开始授予国家石油公司特殊的优惠政策。因为吸取了斯堪地纳维亚地区一些国有企业的经验教训,挪威国家石油公司从建立之初就有意地不依赖于政府的补贴,现在,更是可以不需要任何政府财政优惠。
自从上世纪80年代早期开始,挪威政府就决定,不存储本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于是开始了快速的建设和大规模的开采。但这并不表示挪威政府完全不为将来考虑,自从1990年开始,挪威就利用大部分的出口收入建立了一个基金,用来平衡石油出口的收入波动,以及为有朝一日石油资源枯竭做准备。这个基金到现在已经发展到1300亿美元。
在制定开采计划之初,挪威就充分考虑到环境保护的问题。从70年代开始就对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评估,但一直到1996年,才正式对此立法。不像美国通过几十项国家和州的专门法律来详细地约束,挪威的体系是建立在效果基础上的合作模式。
挪威很少有议会法案。同海上石油开采相关的法律包括1996年通过的《石油法》,《污染控制法案》和《公共安全法案》。环保部的一个部门——污染控制处和石油能源部下属的石油委员会以及劳动部下属的石油安全局共同监管。而因为对海外石油开采方面的业务并不熟悉,最高法院没有多少权力参与海上纠纷的管理。而且同美国不同,挪威的国家服务部门政策不会因政府换届选举而有太大的改变。
在环保组织和公众更加广泛地参与政策制定的情况下,挪威不断取得环境保护方面的进展。1996年,挪威成为第一个在海底地层中掩埋二氧化碳废物的国家,到现在,利用这种方法,每年能减少100万吨二氧化碳的排入大气。这些温室气体大部分掩埋在sleipner油田地区。2005年,挪威国家石油公司更是宣布计划在未来让海上石油开采平台实现零污染、零排放。
在对环境负责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指导下,挪威开始开发位于巴伦支海的snohvit油田。这个项目在2006年正式启动,在运送天然气的管道旁边,还有另一条管线,抽出天然气之后,再将二氧化碳废气填充到地壳内部的空洞中。挪威的海上石油开采系统不但高效,而且充分考虑到公众对环境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