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冬论”蔓延石油加工业
“由于受到美国次贷危机、石油危机以及粮食危机,全球进入了自二战以来最为复杂、最为困难的时期,让处身其中的江湖儿女也感受到了经济‘冬天’的寒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第二届APEC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雪工商咨询理事会亚太中小企业峰会上表示。
从6月开始,“过冬论”不断升温,与夏天温度的上涨几乎惊人一致。在证券行业,各大券商半年报还没有出,中信证券等几大券商已经在为“过冬”发愁;在房地产行业,昔日的巨头们正在谋划“过冬”的自救行动;在IT业,华为的任正非、电子商务老大马云、QQ教父马化腾等也纷纷发出了“过冬”宣言。而此前,纺织、外贸等行业早已深处“寒冬”。“过冬论”划破了多个行业此前如梦如幻般的天空,这在中国这30年企业发展史上实属罕见。而到了今年,“过冬论”也开始在一直红红火火的石油业蔓延。
中石油与中石化全年炼油亏损可能达400亿美元
根据中石油季报,该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录得收入人民币2590亿元,比2007年同期增加764亿元;其成本则大幅上涨894亿元至2180亿元,导致该公司2008年第一季度的税前经营利润为人民币411亿元,比2007年同期的540亿元减少129亿元。也就是说,由于成本的增加和对下游业务的补贴共573亿,本可以增加的444亿元的利润反倒减少了129亿元。
中石油的成本上涨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除所得税外的其他税赋”,另一个是“采购、服务及其他”,各为303亿元和1349亿元,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80亿元和619亿元。根据业内人士的解释,前者为政府对原油价格高出40美元/桶以上部分所收取的特别收益金,依据是原油价格和销量的变动;后者则为中石油的实际成本变动。
中石化2008年第一季度的原油和天然气产量为1033万吨和20.57亿立方米,实现销售价格为人民币3943元/吨和917元/千立方米,高于2007年同期1360元和118元。以上述方式同样计算,中石化在原油和天然气的销售方面应增加的增值税、所得税前利润140.5亿和2.4亿,共计142.9亿元,扣除17%增值税后的所得税前利润为118.6亿元。
而中石化的“营业(亏损)/利润”一栏的表现为亏损的43.5万元,与2007年的盈利284亿元是天渊之别。
中国炼油亏损大于印度?
对于中国石油企业究竟需要补贴多少到成品油的问题,一位石油行业的分析师指出,考虑到中国的石油消耗量和两大石油公司目前的状况,中国的总补贴额很可能会与印度相当甚至高于印度的水平。
根据6月1日本报16版《亚洲石油大危机降临》,印度各石油公司的亏损,则远超过政府给予的约1000亿人民币的补贴,其国有的石油企业的亏损额预计在2008年内达到18000亿卢比(约合3000亿元)。
印度目前的汽油价格为每升45卢比左右,约合人民币7.5元左右,中国的汽油价格则在人民币5.5元左右。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的数据,中国目前每日平均的石油消耗量为790万桶,约等于印度的3倍左右。可以判断,中国也承担着巨额的成品油补贴。
当然,印度的数字不能拿来和中国的作简单对比,两国的情况有些不尽相同。在印度的石油产品中,日常使用的煤油的比重甚至比汽油还多。根据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印度每天使用的煤油为19.8万桶,高于汽油的19.2万桶,而中国的煤油消耗量则只有汽油的4.6%左右。印度目前的煤油销售价格仅为10卢比,约合人民币1.67元,远低于成本的30卢比。
炼油亏损难撼石油巨头盈利“坚石”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中石油、中石化两大石油巨头的炼油企业依然亏损严重,高达57.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亏47.9%。尽管上半年国家给了一定的补贴,成品油价格也做了上调,但巨头们总体盈利情况仍大减。消息人士透露,中石油今年上半年税前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39%,中石化也预计利润将减50%。而基本不涉及炼油的中海油则尽显优势,该公司披露,上半年合并净利润达189.5亿元,同比增长35.2%。
石油对外依存度近50% 加工业亏损500亿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表的经济述评称,目前,我国经济的对外依存度已超过60%,因而,国外市场价格能够比较快地通过传导引起国内价格的变动。输入型通胀已成为我国物价高涨的重要“推手”。
所谓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在开放的经济社会中,由于本国与国际市场关系紧密,当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上涨时,就会通过本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普遍、持续上涨的现象。
根据统计局的解释,国际通胀对我国的传导,主要是通过“两油”(石油和粮油)和铁矿石价格的传导。我国是第二大石油消费国,石油对外依存度接近50%,所以国际原油价格暴涨对我国的经济影响更大。我国原油跟国际接轨,成品油由政府管理,导致今年我国的石油加工业亏损500亿元。我国铁矿石超过一半以上依靠进口,而目前西方国家已经控制了全球70%的铁矿石资源,由此,我国进口铁矿石的价格也是持续上涨:2005年上涨71.5%,2006年上涨19%,2007年上涨9.5%,今年则上涨了65%以上。铁矿石价格上涨,带动钢材价格上涨,而钢材价格上涨,提高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产品成本,导致物价上涨压力进一步传导和扩散。
在原油、铁矿石价格等输入性通胀因素的推动下,我国上游产品价格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开始攀升,包括工业品出厂价、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价格、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都有所扩大,生产领域价格上涨向消费领域传导的压力在显著加大。今年以来,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连创3年来新高,1-6月分别上涨6.1%、6.6%、8%、8.1%、8.2%和8.8%。必须引起重视的是,人们通常认为,PPI向CPI的传导大约滞后半年到一年,以此计算,下半年CPI面临来自PPI传导引致的上涨压力会更大。
国家统计局同时提醒,全球通胀短期内难以看到明显下降趋势,应当保持高度警惕。国统局表示,当前我国需要治理此轮全球化背景下的通胀,避免国际输入型价格上涨的压力与国内多年高增长积累的各类价格上涨相互叠加,造成通货膨胀的持续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