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克石油部长侯塞因·沙赫雷斯塔尼(Hussein al-Shahristani)19日在巴格达表示,将与中国签署一份价值12亿美元的石油服务合约,这是2003年多国部队入侵伊拉克以来该国金额最高的石油协议, 以代替中国与萨达姆政权签署的一份产品共享协议。根据新的合约,中国将不再持有伊拉克阿赫代布(Adhab)油田股权,而将对其进行技术和人才支持,并获得劳务费。
沙赫雷斯塔尼将于8月底访华正式签约,这将是伊拉克新政府首次兑现萨达姆时代石油协议。但对伊拉克石油部长拟于本周访华消息,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昨天未正式确认。
伊方否决俄罗斯合约
沙赫雷斯塔尼19日接受伊拉克一份报纸采访时表示,本月底将亲赴中国就合约进行深入商谈。他表示:“我们已和中国进行长达一年的谈判,认真商定相关合作方式,将原来的产品共享协议调整为服务合约。中方亦对此表示同意,合约价值12亿美元。”沙赫雷斯塔尼在讲话中表现了一个“富油”国家的优势姿态,称不排除与其他国家签订合约的可能,暗示中国面临竞争。
但同样是与萨达姆政权签署的能源合作协议,俄罗斯大型私人石油公司卢克公司的合作条款却遭到了沙赫雷斯塔尼不留情面的否决。沙赫雷斯塔尼19日表示,俄方当年那份合约充满政治色彩,条款完全缺乏公平性。
此前中伊共享协议规定,中国公司持有Adhab油田的股份并从中分得红利。由伊拉克政府与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集团公司(CNPC)签于1997年的这份共享协议,合约价值6.7亿美元,因2003年伊拉克战争而冻结。
30亿美元短期合同或遭弃
今年6月30日,伊拉克政府宣布石油开发计划。当时沙赫雷斯塔尼称,国内6座油田与2座气田将面向包括4家中国企业在内的41家外国石油公司公开招标。对欧美石油巨头而言意味着他们重回阔别36年的伊拉克油田;而美国纽约时报称,中俄能源公司可能被伊拒之门外。入围此次公开招标的41家公司中,西方石油公司占23家,其中美国独占7家,英国3家;此外,中国和日本各有4家。中国4家公司分别是中国石油、中海油、中国石化(600028,股吧)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
伊拉克新政府此前一直与国际石油公司谈判6个不经招标的短期技术支持合同,每个技术支持合同价值约5亿美元。伊方希望通过此把本国石油日产量快速增加50万桶。但美国驻伊大使馆负责协调伊拉克经济过渡的外交官查尔斯·里斯8月17日在巴格达说,伊拉克政府很可能放弃签署30亿美元短期石油合同的计划。伊拉克以马利基总理为首的政府一直希望2009年前签署大量新的能让全球石油公司在过去40年首次于商业上进入此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国油田的石油协议。
第一阶段是短期协议,这些短期协议原计划今年年初签署,但由于在支付条款上发生严重分歧,这些短期协议迄今还无法签署。短期技术支持协议所涉及国际石油公司有:皇家荷兰壳牌公司、壳牌公司与澳大利亚BHPBilliton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英国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公司、雪佛龙公司和道达尔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及由阿纳达科公司、Vitol公司和Dome公司组成的国际财团。
另悉,伊拉克石油部已经决定宣布,将于今年10月17日至19日在巴格达举办石油和天然气大会,目的是让外国石油公司对伊拉克能源领域的发展潜力有更全面的了解,预计有包括美、英、法等国石油巨头在内的50多家国际石油公司与会。
伊拉克已探明石油储量115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朗。长期的战乱和制裁使伊拉克石油工业遭受很大打击,产量一直在日均200多万桶左右徘徊。伊政府正致力于吸引外国投资者,以重振被视作该国经济命脉的石油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