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商情信息

刘涛:油气资源量新高难解能源安全之围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8-08-25 东方早报 关注度:0]
摘要:作者:刘涛   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自2003年底启动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近日公布了最终评价结果: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212亿吨,目前勘探进入中期;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勘探尚处于早期。该结果表明,我国石...

作者:刘涛

  由国土资源部、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自2003年底启动的新一轮全国油气资源评价工作近日公布了最终评价结果:我国石油可采资源量为212亿吨,目前勘探进入中期;天然气可采资源量为22万亿立方米,勘探尚处于早期。该结果表明,我国石油储量产量进入平稳增长阶段,天然气储量产量进入快速增长阶段,到2030年,石油产量可以保持在2亿吨水平,天然气产量可以达到2500亿立方米。

  单从表面数据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因为212亿吨和22万亿立方米似乎比人们以往印象中的相关数据翻了若干倍。按2007年的消费量静态计算,仅石油一项就足以让中国在无须任何进口的情况下继续消费60年。果真如此,则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能源的供应问题就基本无虞了。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在地质学术语上,储备(Reserve)和资源(Re鄄source)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对于矿物燃料来说,前者是指利用当前技术能够经济地开采所获得的数量;而后者则是指在不考虑开采代价和所需技术因素的前提下,所有已知或被评估存在的总量。很显然,资源即便被冠以“可采”这个前缀,依然距离现实情况非常遥远,因为我们需要考虑收益-成本的问题,当开采一桶石油需要消耗比它本身更多的能源或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无法弥补的破坏时,任何理性的人都不会付诸行动。例如,理论上,美国西部洛基山脉蕴藏着总量相当于2000亿吨石油的油页岩资源,但多年来,美国仍有近一半的石油供给要从海外进口,原因就是开发油页岩需要提供巨大的热能。其他雷声大、雨点小的能源,如氢能、可燃冰等事实上也存在类似问题,往往都是看上去很美,实际做起来很难,颇有“过屠门而大嚼、聊以快意”的味道。

  根据国土资源部稍早前的统计,截至2006年底,全国石油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不过20.43亿吨,天然气剩余经济可采储量仅为2.45万亿立方米。一般估计,按目前的开采速度,到2020年中国就将面临石油枯竭的困境。虽然令人悲观,但这一结果可能更真实地反映出当前中国的能源安全形势是何等严峻,绝不可盲目乐观。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我们认为,当前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抓紧建立全方位的能源安全保障体系:

  首先,应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的开发投入上保持适当的平衡。必须承认,我们应当以动态的、前瞻的和乐观的眼光来看待传统能源开发技术的进步:现在不经济,不等于以后会一直赔本赚吆喝。无疑,这在逻辑上是完全站得住脚的推论。但如果考虑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事实,给定有限的资金约束,是把大部分资源投入到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上,还是投入到方兴未艾的新能源的研发和推广中?很显然,这是一个值得中国能源管理当局认真思考的话题。因此,除了继续发展化石能源外,生物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以及甲醇等新能源也应引起足够重视,特别是要建立激励机制,吸引民营资本进入,加快技术开发和产业推广。

  其次,在立足于保障国内石油生产的前提下,实现石油进口多元化,尤其要加紧充实战略石油储备。若能在30美元以下的廉价油时代大量采购固然理想,但目前看已不大现实,因而在油价回调的当下买入也不失为理性。加入作为主要石油消费国组织的国际能源署(IEA)则是中国建设战略石油储备的重要一步,这有助于增强中国与其他能源消费国之间进行政策协调的能力,并提升中国战略石油储备的信息搜集和管理水平。

  最后,顺应时机,进一步理顺资源价格机制,同时加快燃油税改革,以降低中国经济对石油的依赖。从全球能源的供给能力来看,大规模的石油进口是难以持续的。因此,如果在有限的油价下跌通道内,不能完成成品油定价机制改革,改变当前高耗能、高污染的经济增长方式,当国际油价再次上涨时,中国经济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