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在水下3000米深处工作的一艘深水铺管船日前在江苏正式开工建造。19日,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经理周守为在中国科协年会上,通过对它的介绍,向来自国内外的80多位深水技术专家传达了我国深海开发技术装备自主研发的信心。
2000年以来,全世界新增的油气发现中,大约70%%来自海上,这其中处于300—3000米深水区的占50%%。这个被称为“全球油气储量的接替区”却也因高压、黑暗、低温、缺氧、腐蚀性破坏性高而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高科技战场”。
我国从1986年开始了深海开发的研究,但后来因种种原因一度搁置,因为经验不足,目前我国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的全套能力只能满足300米以内水深的需要。这与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技术水平有很大差距。国外深水钻井能力已经达到3052米水深,国内只能达到505米;国外深水油气田开发能力已经达到2438米水深,国内只能达到333米;国外已能制造并使用3000米水深以上工程装备,国内的自产海上工程装备只能达到150米。
周守为这样的“老石油”了解“迎头赶上”的紧迫。主导国内海上油气开发技术的中海油在2007年明确了“向海洋深水领域进军,向深水技术挑战”的目标,将深水勘探作为未来主攻方向之一,并投入150亿元建造深水钻井船等一系列深水大型装备,“现在150亿已经用了一半”。
亟待自主技术装备“诞生”的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的广阔前景。2006年4月27日,在距香港450公里,水深1500米的地方,中海油成功钻探了荔湾气田,揭开了中国深海开发的序幕。目前,中海油在尼日利亚、赤道几内亚、菲律宾等国的深水合作区总面积达到11800平方公里,油气储量可观。
诱人的前景让我国深海技术装备的研发“升温”。周守为介绍说,中海油计划通过技术创新,到2020年实现深水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由300米到3000米的跨越,突破关键技术,掌握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具体包括攻克深水钻井及设备相关技术、深水平台及系泊定位技术等8项关键技术,建造3000米水深半潜式钻井船、3000米水深多功能钻井浮船等8项重大装备。
投资30亿元刚刚开工的3000米铺管船将于2010年6月完工,建成后能够在北极以外的任何深海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