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海油或将失去中国海上油气田对外专营权
[加入收藏][字号:大 中 小]
[时间:2009-01-19 经济观察报 关注度:0]
摘要: 不久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或将失去中国海上油气开采对外合作专营的独家权利。
本报独家获悉,相关部门取消中海油海上油气田对外专营权的计划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包括发改委、能源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内的决策部门和...
不久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简称“中海油”)或将失去中国海上油气开采对外合作专营的独家权利。
本报独家获悉,相关部门取消中海油海上油气田对外专营权的计划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包括发改委、能源局、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在内的决策部门和企业已经对此进行过数次讨论。目前,就如何开放,标准如何制定等细节问题尚未形成统一的意见。
2008年,受国际经济危机的影响,中海油原本计划新增油产能740万方、气31万方,最终只完成了570万方,不到计划的77%。如果对外合作权再被取消,对中海油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必改无疑”
“从长远来看,本着开放、竞争的市场原则,对海上油气的开采也需要进一步开放,不过这需要时机。”1月12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一位官员对本报说。
一位曾参与过讨论的石油专家说,中海油依靠这项特权,长期垄断中国的海上油气资源。如今,中海油的油气资产主要在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内,作为上市公司,不应该享有这项特权。所以,“这个事情必改无疑。”
1982年1月,国务院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简称“《条例》”)规定,中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的业务统一由中海油负责,中海油享有在对外合作海区内进行石油勘探、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营权。
根据《条例》,外国石油企业要想在中国海域内开采石油,必须跟中海油签订石油合同。在开采过程中,由外方独立承担勘探开发费用,如果发现了油气田,中海油有权无偿获得51%的权益。
依靠着这项“特权”,中海油2007年实现销售收入1620亿元,实现利润565亿元,合并总资产超过3000亿元,与成立之初的949亿元注册资本相比,等于再造了3个中海油。
但争议之声也不绝于耳。
“中海油有限公司上市后,对这个事情的讨论更多,大家觉得海上石油属于国有资产,而上市公司内各种投资者都有,也包括了海外投资者,共同来分享垄断利益是否合适就值得商榷了。”上述专家说。
中石油一位人士称,既然国家已经放开了陆上原油开采,也应该对海上油气开采逐步开放,引入竞争机制,让更多的主体参与进来。
“要想成为国际化的石油公司,不仅要做到上下游一体化,还有做到海陆兼顾,不仅要能开采陆上石油,还要能开采海洋石油。国际上大的石油公司莫不如此。”该人士说。
上述石油专家称,两大集团虽然拥有了些海上油田区块,但是由于没有对外合作专营权,不仅不能引进国外石油公司进行合作,更不能规避风险和无偿获得石油权益,而且海上石油开采技术要求更高,成本也高得多,所以两大集团也在给主管部门不断施压。
“两大集团在海上都有区块,都希望获得对外招标权。它们也正为此做着准备,因为它们知道进军海洋是迟早的事情。”上述石油专家说。
“抢资源”
发改委能源局上述官员表示,放开海上原油开采的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结果,至少还没有到马上要出台文件的地步。
国土资源部油气中心副主任车长波也认为,要取消中海油的专营权并非易事。“这涉及到法律法规,要取消或者打破中海油的垄断,就必须修改《条例》。”车长波说。
至少短时间内,中海油不用担心专营权会被取消。面对将来的变数,中海油加快了“抢资源”的步伐。一方面,加大了对渤海海域的投资开发力度;另一方面,发展深海技术,向深海进军。
在一份内部文件报告上,中海油提出了“搞好渤海,完成十一五目标;迎接深水,做深水主任”的口号。
本报获得的内部资料显示,2008年,中海油上游共有21个工程项目,其中渤海在建项目就达到了11个。这些项目中大多数都是深水项目。
2009年被中海油认为是 “实现‘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的工程项目建设冲刺年。”2009年,中海油计划将有66个项目在建,其中上游项目有17个,计划投产14个。这14个项目中,有13个都位于渤海深海海域。为此,中海油将投资153亿元。
2008年7月,中海油通过旗下子公司中海油服[13.07 0.38%]以25亿美元的价格并购了挪威的钻探公司Awilco,从而拥有了该公司的11做已建和新建的钻井平台和生活平台。
“这些平台也可以用来勘探中国近海海域尤其是渤海海域的油气资源,加快公司在海洋资源上的占有速度。”中海油一位内部人士说。
为了进军深海,中海油与2006年7月启动了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的建造项目,计划用45亿元建造一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该平台中海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最大作业深度达3000米,预计2011年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