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开采极限期已经到来 廉价石油时代一去不返
[加入收藏][字号:大 中 小]
[时间:2009-03-09 《市场报》 关注度:0]
摘要: 一段时间来,全球没有再发现储量丰富同时也便于开采的大型油田,这是石油资源正在枯竭的征兆。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开采能力也已基本达到极限,其中6个成员国的石油生产甚至“可能”已超过极限。
国际油价目前已降至2005年初的水平...
一段时间来,全球没有再发现储量丰富同时也便于开采的大型油田,这是石油资源正在枯竭的征兆。而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开采能力也已基本达到极限,其中6个成员国的石油生产甚至“可能”已超过极限。
国际油价目前已降至2005年初的水平,但全球低迷的经济形势仍使油价回升乏力。不过,长期来看,当前的低油价并非国际油价大趋势,国际油价的基本走势是上升。
开采极限期已到来
施托费勒指出,一段时间来,全球没有再发现储量丰富同时也便于开采的大型油田,这是石油资源正在枯竭的征兆。而这期间,作为重要产油者的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的开采能力也已基本达到极限,其中6个成员国的石油生产甚至“可能”已超过极限。
奥地利第一银行集团的石油问题分析师罗纳德·施托费勒指出,虽然目前国际油价较低,但从某种意义上说,廉价石油时代实际上已成为过去,在未来3到5年时间里,国际油价完全有可能飙升至每桶200美元。
石油投资热情下降
根据估算,为满足国际石油市场需求,全球石油日产量到2030年应从目前的8600万桶提高到1.25亿桶。然而自今年初以来,国际油价一直在每桶40美元左右徘徊。这个价位显然偏低,不足以吸引石油开发投资。
有资料显示,已有不少涉及石油产业的投资计划被推迟甚至被取消。已有的投资规模甚至不到未来增产石油所需投资的20%。投资减少的结果必然是石油勘探、开采、加工、运输等产业后劲不足,为日后全球石油供给短缺埋下隐患。
施托费勒认为,油价低于每桶40美元的时间越长,石油供应短缺的局面就会越早到来。
替代用品尚未出现
石油已成为目前人类最主要的能源。尽管人们一直在寻找能够替代石油的其他能源,但无论是核能,水、风、太阳能等自然能还是沼气、薪柴等可再生能源,都还远没有达到能够真正取代石油作为人类主要能源的程度。
施托费勒认为,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能够真正替代化石燃料的其他能源,而且至少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也不会找到。这也就决定了石油资源一方面正日渐枯竭,而另一方面其能源地位至少在可预见的将来仍不可替代。
供给垄断性在加强
近十多年来,受利益诱惑,私营石油企业投入到石油勘探与开采领域的资金偏少,而是更多地将资金用于股票回购或分红。2007年,全球5家最大私营石油企业用于股票回购的资金占其总经营成本的34%,而在1994年这个比例仅为1%。与此同时,五大私营石油企业用于石油勘探的投资比例却从14%下降到了6%。
大型私营石油企业用于石油勘探的投资不足正在导致其控制的石油储量越来越少,从而也使得国营石油企业的市场垄断地位日益加强。目前,全球石油储量的83%以上由国营石油公司掌控。
由于没有新的大油田被发现,世界石油供给对现有几个主要产油区的依赖正越来越强。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产油地区正在变得越来越集中。这种集中化现象从石油供给安全角度看却并非可喜。
生产者在左右市场
目前,欧佩克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约40%的份额,对国际油价走势的影响不言而喻。它奉行限产保价,当前的期望价位是每桶75美元。为了维持一定的油价水平,欧佩克无疑会继续减产。
石油分析师们普遍估计,今明两年欧佩克还会再度调低石油生产配额,日减产总量甚至会达到200万桶。其中,将于今年3月召开的欧佩克石油部长会议就可能作出至少减产100万桶的决定。
施托费勒估计,除欧佩克外,俄罗斯、墨西哥及北海油田都会减产。据此他预计,今年的国际平均油价将为每桶55美元,但如果出现持续性经济复苏,油价有可能突破70美元。
然而,鉴于国际石油资源趋于枯竭、多数产油国的开采能力已接近甚至达到极限,石油生产成本提高、后续投资不足以及石油资源垄断性加强等因素,施托费勒认为,未来的国际油价趋势必然是升高,而且这个时间不会来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