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第十二届科博会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
----中国石油天然气产业峰会
时间:2009年5月22日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主持人:各位来宾,各位代表,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首先请允许我代表组委会向前来参加“第五届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石油天然气产业峰会”的各位领导、嘉宾,及各界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举办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石油天然气产业峰会是科博会的主要活动之一,目的是加强油气产业科技创新以产业发展战略研讨,促进油气开采技术探讨与交流,加快油气领域现代科技成果的有效对接,推进油气开采科技化、产业化、国际化进程,为油气领域的各位领导、权威专家,以及企业搭建一个传金送宝的讲坛,为业内学习新知、开拓视野提供一个交流平台。不仅推进中国油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2009年是实现“十一五”关键目标的关键一年,也是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年。本届石油天然气产业峰会以科学发展直面金融危机为主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立足国内多元发展、依靠科技保护环境、推进国际油气企业目的为宗旨,通过峰会的召开加快我国油气领域开采技术步伐,提升油气行业的整体装备制造水平,更好的服务于我国油气产业。同时,加快油气领域前沿技术的研究,以产业可持续发展支撑经济可持续的发展。
今天,出席中国能源战略高层论坛石油天然气峰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中国石油企业协会会长吴先生;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孙开明先生;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文祥先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张映红博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所长李良先生;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锡肇先生;德勤中国能源与咨询行业主管,德勤管理咨询、企业财务管理,服务主管合伙人卢娅女士;挪威船级社高级助理张黎博士,我们对他们的到来再次表示热烈的欢迎。
本次峰会的议程现在开始,石油工程一直是国家的系统工程,它的安全参数以及工程指标一直影响中国自身所产生的效益,而且还影响到地气环境的发展,下面请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助理王文祥演讲。
汪文祥:(略)
主持人:谢谢王先生精彩的演讲。王先生是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所长助理,先后组织和参与了国家级省部级和地方政府、企业委托的各项研究150多项,发表文章近百篇,获得国家发改委优秀成果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多项。刚才我们也听到,一个天然气管道的规划是紧密结合地气发展规划一块来做的,因为地气的发展首先要靠能源的发展,能源先行之后,才有地气发展一个好的基础。下面请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助理张映红女士,她演讲的题目是“直面危机,励精图治,调整结构,创新优势”。欢迎张女士。
张映红:(略)
主持人:谢谢张女士非常精彩、内容丰富的演讲。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的报告系统全面的给我们金融危机背景下石油行业指明了方向,战略性的观点很值得我们思考。金融危机后,中国石油石化行业如何发展,这是我们大家都非常关心的问题,下面有请中国石油化工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展战略研究所副所长李良先生演讲,他演讲题目是“关于中国石油需求和国际油价基本走势的思考”,有请李先生。
李良(代表):(略)
主持人:谢谢李良先生。刚才李良先生对油价问题进行了很深的阐述。石油危机未来发展以及企业价值的提升一直是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下面请德勤中国能源与咨询行业主管合伙人卢娅女士演讲。
卢娅:各位领导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在这个论坛上代表德勤中国跟各位石油行业的专家们、领导们交流一些我们对于当前金融危机下石油公司怎么样更好的提升它的价值,保持它的价值感受和认识。我简单介绍一下德勤,因为在座各位都是石油行业的专家,德勤成立于1868年,是目前国际上最大的专业从事管理、财务,上市融资这样的专业公司。它在08年财年收入280亿美元左右,可以排在世界500强里,而且为世界上最大顶级的客户提供服务,也包括石油行业的,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都为各位提供过服务。
关于石油行业面对的危机和挑战,其实今天的会议上,各位专家都讲了很多。中国石油企业在2000年前后走向国际资本市场以后,现在在经营运作上,在投资上真正的开始国际化。我今天的主题我们在管理上怎么更好的国际化,怎么更好的跟国际的企业接轨。
其实开始于2007年下半年蔓延全球国际金融危机,当然引起了全球股市的振荡。一个企业,特别是一个在资本市场上完全商业化的企业,它的市值在资本市场市值表现是很重要企业价值的标志,当然企业标志不只是市值,因为市值是一个瞬间的值,但是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但是你要研究它长期发展市值的走势,还是能够得出很多醒悟的。
面对金融危机对石油行业的影响,总的来说,石油行业比其他的行业对这次危机的承受,或者是受到的损失也是不小的,但是不是最大的,当然国际上各大油公司利润都有下滑,我们国家三大油公司也是在08年利润大概有30%,40%,甚至更大幅度的下滑。刚才关于油价,中石化的专家也有过讲述,关于国际上石油发展新的趋势,刚才我们中石油的专家代表也有谈到。特别是大家也谈到关于新能源,国际上各大石油公司,包括国际上的这种国家石油公司,我们在英文叫NOC,其实都做了很多重大的战略调整。比如BP集中突出他生物燃料方面的投入,应该说这方面的投入,我们在财经频道上有一个专访也谈到,石油行业发展是比较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但是对于新能源,对于新技术上的发展,应该说目前到今天为止,我们跟他们落后的距离还不是很大。刚才中石化的专家代表也提到,说奥巴马提到新能源政策,过去美元一直对节能减排,对新能源政策都不是那么高调,不是那么重视,但是从现在开始,不仅是奥巴马政府,还代表了美国政府世界经济大国对全球经济走势的一种判断。所以从这一点来说,我们各大油公司从实力不落后于他们,现在算起,应该说我们跟他们的差距比工业化上的差距要好很多。
在国际上,国际石油公司在经营上采取了很多转变,经营策略上也有落很多的转变,这是他们原来业务结构比较多元化,代表的是BP,从上游到中游到下游,甚至不相干的产业都很综合的发展。但是最近这几年,尤其随着金融危机的影响都表现的集中化,这样会更快做大做强,保证它的价值。核心业务更加高度的专业化,这一点也是一个比较突出的趋势,很多的非核心业务都采取的外包,甚至像工程技术,油田服务这些都越来越实行外包。希望是通过这些的发展,实现跨越式的发展。国际的投资也是这样,过去国际投资重视在合作、勘探资源为主,现在投资在石油化工行业是以并购优良资产,扩股为主这样一个体现。BP最重要收购的一个动作是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并不是过去收购一个油田,收购一个简单的资产。
还有就是从去年石油化工行业,原来高度重视技术,后来工业石油巨头都非常注重成本,现在转向注重价值。我们中国石油工业以三大石油公司为代表的公司,我们走的其实是一个必然的规模,重视规模,重视技术,重视成本,重视结果。像刚才中石油的代表也提到,六大新的发展战略里,第三大战略就是控制成本的战略,其实不仅对中国的油公司,包括电力的公司,包括煤炭公司,包括通讯、金融都有这个特点,就是我们对成本的研究,对成本的控制还都是在起步阶段,但是对我们国际竞争对手来说他已经是完成时了。过去我也参加了全球的高峰论坛,那两天正是我们中石油公司回归A股,当时有那么一段时间我们股市是最高市值的石油公司了。我在那个论坛是以此为荣。
关于油公司价值的驱动也在长期的运作中有所体会,对上游公司来讲最重要是油的价格,储备品的替换,包括储量,还有产品,这些都是很重要的,对中间油的企业来说,产品、价格技术都是非常重要,对于处于下游断的这些运作不仅是企业了,因为我们是企业上中下游都做,这里价格重要,当然支出控制非常重要,刚才说的就是成本费用。还有一个是关于投资的管理,资产运营的管理,这一点在中国油公司里还是比较初步的阶段,对于资本的运作。在做国际化投资的时候,也发现我们不是没有做资本运作,我们在中国市场上做资本运作可能大家都是佼佼者,因为我们是中国最大的行业排头兵我们是庄家,当然在资本市场运作很容易成功。到了国际上,资本运作的时候我们就发现我们是新兵,在这中间会交不少的学费,所以这一点也是在摆在我们中国油公司面前很重要的课题,因为一个企业的价值不但是勘探、开发,炼油、生产、销售、运输等等,还有在资本市场上的运作,所有这些最终构成企业的价值。当然这个在上中下游的企业来说,它的重点不同。
这次金融危机来说,其实对石油天然气的供应商也有一些新的问题,不能说夜不能寐,但是也是苦思苦想的问题。另外就是他和他的合作伙伴,以及油田服务的供应商,因为有一些油田服务是合作的,有一些油田服务是外包的,那么在这个基础上资金是怎么样,还有转让资本,收购兼并。前一段时间,当然现在也讨论到中国的企业一个是受金融危机的影响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确实有机会,但是也确实有挑战。
在做中下游石化行业的企业来说,当然很重要的是他在整个投资组合,他的能源资产,甚至包括在客户服务,对合同的执行这些都是他的金融危机下非常重视的。仔细看上中下游的企业,在金融危机当中最重要的问题是资金问题,虽然这个对中国油公司来说不是大问题,但是资金的运用是大问题,因为资金都是有成本的。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很积极为我们三大油公司提供资金,但是那是有代价的,所以会变成利润,比我们同行要低很多,所以这个摆在我们面前仍然是挑战。所以对中国油公司来讲,面对这些新的变化,我们也是归纳了几条。
一个是优化投资结构,也是提高我们的主业集中度,我们是航空母舰,至少三大油公司在中国航油三大母舰,要想做的很全面,纵向横向都扩张不是问题,但是达到很高的效果是问题。所以要使得主业更加突出、高效。
第二是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的效率,提高企业的收益率,缓解内部的压力,和实现效益的增长,这一点也非常重要。因为不只是国际油价走高走低对我们的利润有很大影响,国际油价一直是走高走低,但是在这之间我们怎么保持着我们的价值,提升我们的价值,使得我们的价值尽快赶上国际上的竞争对手、同行。
另外我们国家油气企业,海外投资企业日益成熟了,要抓住这个战略的机遇,自己要有这样的能力才敢走出去,才能更好的走出去。
还有专业队伍,专业队伍不只是管理方面,也不只是资本市场运作的,还包括很多非常专业的,比如关于风险的模型,定价的模型,估值的模型。前不久我们跟中石油也有探讨过,其实这些大家也有认识,这些都是在国际上,在金融领域,今天在华尔街也是新闻,为什么有这次金融危机,大家都说衍生产品太多了,过渡运用金融杠杆,其实衍生产品杠杆就是在那里,关键是对它的估值,这一点很重要,我们中国油公司有多少人掌握了这方面的知识和技能,能够从中看到风险和商机,这个也是很重要的。
德勤因为从100多年来最开始服务于跨国公司,在1917年左右进入中国,当时在上海也开始从事中国业务的服务。尤其中国改革开放30年来,帮助中国走向海外也做了很多的服务。分行业还包括石油天然气的行业图,而且分上游行业和中下游行业,因为行业不同确实有很大的区别。其实德勤主要对一个企业的价值,他是从四个方面来看的,一个是关于规模、收入,一个是关于利润,当然你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在同样的规模收入下控制住成本,控制住自己。第三个是关于投资资产更好的运用,同样的资产产生更大的收益,包括资金的运用,包括设备等等。第四个是关于各个方面利益相关的期望,包括投资者,股东,中石油包括国资委代表的国家、政府或者是全中国人民的愿望,还包括了对我们企业管理层,我们有几十万,上百万的员工,还有社会对我们油公司的社会责任期望,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银行、监管部门等等,这也是对企业价值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当然我们三大油公司在这方面也是付出了很大的努力。
在提升企业价值的时候,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除了刚才说按照价值的要素一层一层分解,另外会做一个规划,可能我们现在哪些方面规模,可能哪个规模就大,有量有价,尤其对成品油的价格政府还是有管制的,对它的数量是一个方面。如果这些可变性不是很大的话,后面就是成本管理,怎么提高通过找到我们主要价值的薄弱点,然后跟国际国内进行对标,要看到差距,制定出改进的计划,改进的部门,改进的成果怎么衡量,把时间排出来,这样就会不断比较企业的价值。
当然从管理来说,对石化行业来说有越来越强。横向业务链长,上中下游一体化运作,配套产业多元化发展;纵向管理层次多,经营实体庞大,地域分布广;传统企业机制,管理相对粗放,沟通协作管理变革程度不足;公司经营业绩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外部环境直接影响大,外部监管日趋严格,国内外财务准则,报表披露,内部控制等相关要求逐步完善。
价值管理覆盖面广,需要掌握不同行业财务管理特点,管理信息需要及时,准确传递至各级管理层,及支持企业随环境变化而及时采取调整策略。需要具备高度的计划预测能力,对企业接应业绩能够有效预见及把控其目的的达成;另外还需要发挥集团化价值管理优势,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确保资产,资金被高效使用;需要夯实价值管理基础,加强管理信息化建设力度,提高管理效率。
从价值创造来说,推动价值创造在战略上要安排,还要能够进行控制好自己的内部,另外把横向纵向推动起来,另外还要制定风险。
从国际油公司来说,有很多经验可以分享。在油气现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有两点提醒,或者是两条分享,一个是关于计划,战略规划,接着就是计划,然后是年度的预算,预算还不算,还要有每一月,每一周的预测,然后把这个数字真实准确的集中起来,因为数据不真实准确集中起来加以利用不是信息,不能产生价值,所以要把数据不断的收集。因为从油公司来讲,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实力比较强大,应该说对员工的激励力度也是比较大的。光是大的流程不光是分部,分地区,不管是成本的分析还是预算,都要细化起来。经过反复的沟通不只是讨价还价,提出的目标要有理有据,对目标的修改也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说只是想通过讨价还价这个过程达到局部的利益,这一点也是很重要的。我们经常看到企业从计划和你用财务数据,用价值,用货币方面表示出来的预算这两个之间的连接度是多少,有机连接还是大致差不多,还是根本就是两张皮,其中中间还有很多提升的部分。
在数据收集起来,然后收集之后展现,价值经常在财务表上表现,但是真正领导很少去看财务表,而不管财务给三张表还是一大堆的说明,其实领导都很少看,更多是看生产部门,业务统计部门,甚至是销售部门所提供的另外一大数据,所以怎么把它更好的展示出来,也是我们国内油公司,因为现在三大油公司都在将近完成ERP过程,ERP只是对数据收集存储,但是还有赖于进一步的提升和深化。
还有管理成本,我们从价值角度说,很多成本是直接发生的,有很多成本是间接的,直接消耗的这些比如说材料、人工各种各样的费用,这个剂量不是问题,尤其我们中石油公司又相当的成熟了。但是很大量需要间接的,需要分摊的,不但在部门中间分摊,还要在产品中分摊,甚至在客户中间分摊。比如说制造费用,辅助生产很多的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研发费用、营销费用、运输等等,所有的费用怎么分摊的,不把这个解决好就看不到什么产品是盈利的,什么是亏损的,经过进一步的分摊和分析,发现哪个产品,或者是哪个区域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价值。原来以为大客户一定能够为公司提供价值,不一定,该是谁的成本费用更加对象化的分摊他的头上,才会看到谁是给公司提升价值的,然后把低价值的去掉,把高价值的做大,这样企业的价值就提升了。
一个建议吧,从我们国内油公司来讲,说价值管理转型就是要有一个过程。在初级阶段,可能大家目标比较模糊的,我们过去计划经济下,主要是完成国家任务,后来在市场条件下,我们也知道提升企业价值要盈利。再下一步有价值的战略、有战略性的思考,比如我们怎么安排整个产业链,整个的价值链,我们怎么去有分析的决策哪些低价值不要做,那些高价值做,这些是价值的策略。最高的境界我不但能够做管理价值的策略,而且我能够在同行业领先,而且不断有创新,技术的创新、运行的创新和管理的创新,这样企业被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企业。
因为时间关系,我就跟大家分享这些,谢谢!
主持人:谢谢卢女士精彩的演讲,她的演讲使我们深有体会,受益匪浅。现在我们继续交流。海洋石油开采的技术我们与其他国家相比,一直是我国石油行业的短版,近年来,我国海洋石油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的合作,技术上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下面,请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姜锡肇先生为我们演讲,姜总演讲的题目是中国海洋能源工程行业发展报告及前景展望。
姜锡肇:女士们,先生们大家好,我今天应会议的邀请来谈一谈关于海洋能源工程行业过去发展的历史和对未来的一点展望,通过介绍能够让大家了解一下在海洋能源工程过去做的一些事情和对未来的一些发展方向的一些展望。我了解到,因为可能会有外宾来一起参加这个会议,所以我这个片子是英文的,我想会后如果需要,我们会再把它翻译成中文提供给大家。
分四个方面来向大家报告,一个方面就是中国海洋能源工程行业的历史,然后我想讲讲我们所取得的业绩。第三个想讲讲面对金融危机,我们的挑战和机会,第四个讲讲我们个人的,或者从我们这个角度看未来的一些发展。
简单的说,这一块咱们从事能源方面的人员可能对海上石油不大了解,我简单给大家做一个介绍。在60年代海洋石油去中国探索,在66年的时候,有第一座海上的钢结构的平台在渤海湾建造,应当说也是中国探索从海上来采集石油的一个开始。但是那个时候有一个非常明显的标志,就是建造的平台都没有采用国际标准。70年代,那个时候一些企业建造了一些钻井船,那个时候也有一些国内的企业开始能够建造这些装备。80年代,应该说是一个里程碑的时代,1982年国家颁布了关于海洋石油开发的一些条例,从那以后,中国海上石油的开发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在这个过程中,应该说1982年是一个标志,一个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的建立,从那建立以后,中国海洋石油是一张空白,应该在这之前,我们的作业水深从来没有到过70米,我们开始也是仅仅从渤海湾,渤海湾最深的水深,能够城建海上平台,海底管线铺设,海底电线铺设这样的承包商或者是服务公司,甚至我们的焊工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当时最多的是日本的焊工,因为按照行业的标准,它必须持有国际的焊接证书,包括我们公司和国内都没有。经过这样一段历程有了很大的变化。从1982年开始,我们国家所有的海上平台都是采用国际标准,同时也有我们国家相应的强制性标准,包括安全和消防。这是一个基本情况。
这张图是我们国家第一个对外合作的油田,这个叫成本油田,直到今天它还在生产,还有它的效益。大概从天津西港如果要坐船去差不多半天,距渤海湾这个位置大概70多公里,可以大家可以想见这个油田已经生产了十几年。
90年代应该说是海上石油发展最快的一个阶段,第一个就是南海的勘探和开发;第二个是海洋工程能够走到120米水深这样一个位置;第三个就是那个时候我们建造大约100米左右水深的海上平台的基础,我们叫导管架,那是在90年代,应该标志中国在海洋工程设施的制造方面迈出了新的一步,那个时候当初是和一家外国公司合作,现在都是我们自己做。那个时候90年代也是随着改革开放,国际合作不断扩大,到了2000年,直到今天,中国海洋工程作业的水深能够做到300米。因为大家知道,十米一个大气压,作业水深不同,所用的装备,所用的技术,以及方方面面,人员的经验等等都是不同的,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是随着作业水深发展能力不断扩大。
特别是中国能够具有做总承包的能力,特别是一些复杂的工程。这也是我们国家工程能力提升的标志。在早期80年代初的时候,我们很多工程几乎清一色的包给国外公司,现在几乎所有的工程公司都是由国内来做,一部分由国外的专家协作我们来做,所以,这个过程当中这个变化很大。特别是现在,质量的控制和健康安全环保的要求,各个石油公司以及政府对这方面的要求更加严格,现在算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志。
这是我们这些年在中国海域建造了平台,大概了概念,中国海域大概有50多座海上的油气区域,大概有100多座海上的平台,同时也有15条MPSO,就是辐射储油生产系统。
去年,中国海上的油气产量已经达到了大约4300万吨左右,就是油气当量换算成油的话基本和大气的量是一样的。未来中国海上石油在2010年要达到五千万吨,去年是四千多万吨,所以这个量还是很大的。
第二个海上石油开发的模式。左边有一个绿色的,实际是一个小的海上化工厂,就是初步油气处理的装置。这上面可以做一些初级的油气处理和储存,这个船就可以储存大概16万吨煤,后面船靠过来把油运走。右边这个图就是经常会听到的海上平台卫星平台的开发模式,同时它还有陆地的终端,我们叫海路开发的模式。
左边这个叫全海式的开发优势,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用到很多标准和规范,基本都是国际标准。我们作为一个公司认证的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来认证的。
在发展的过程中,从设计方面,我们中国的公司基本上采用了的这些软件都是和国际接轨的。同时,我们建造的结构物,包括左边看到的导管架,黑的这部分是要放在海底的,上面多一点的黄色是潮间带。右边这个平台是放在大的结构物的上面,整个左边这个平台是亚洲最大的导管架,是200米高,长是200米,高是100米,应该说在全世界能够造这么大规模的导管架不多,拥有这样场地的也不多。我们现在的能力走到300米,我们刚才看到大型的结构物是17000多米,上部的模块就是这一部分达到了1万吨,这个都是我们去年中国新纪录的一个标志,逐步的在向国际记录靠近。
作为海洋工程,作为它的供应链,或者是它的业务链大概从左边开始一直到最下面一直是他基本的业务量,从设计、建造,一直到运输、安装,调适、投产等等业务量。我们服务了很多的公司,这是建造的一些平台场景。在中国,不仅仅是海洋工程拥有很多的场地,承接这些海洋工程的平台,应该说从南到北中国都具备了这样一个实力。
这个全球是最大的海洋工程制造基地,现在有130万平方公里,最早要达到150万,上面建造一些大的船坞,现在船坞这一部分还在投资建设中,右边都已经在投入。
这个是塘沽的场地,就是从60年代开始这个场地就在用,现在还在用。相比之下,它就要了一些,过去是我们最大的基地,现在变成了比较小的,只有20万平方公里,现在它还在使用。海洋工程的发展为其他方面的也状态了一些条件,右边绿色是建造的模块化生产线,是全世界第一条的内矿生产线,这个内矿生产线投产以后,这一条生产线是中国60%的产量,规模很大。它的生产线也是把它作为模块化,也是一种新的工艺。在当前,应该说中国具备的海上大型建筑运输、管线铺设等等这些能力,如果是靠大型的海洋船舶。左边这个船是世界上最大的起重船,起吊能力7500吨,应该说它是非常强大的。
上面这个黑一点的船是我们正在建造的3000米水深的起重铺板船。这个是我们做的海上施工的产品。
另外一个是我们方方面面,无论是管理层、政府、客户都很关心的健康安全环保,公司按照国际标准保持了一个非常好的健康安全环保的记录。这个红色是逐渐增加的人工时,蓝色的是按照美国健康安全环保的统计,就是工时损失率在不断的降低,这样一个业绩对我们的客户而言,对方方面面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中国在07年也安装了一个孤岛式风能的示范工程,现在也一直在为平台供电。此外在深水方面业界也是非常关注的,我们在深水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概念设计的研究。在当前,我认为我们面临着很多挑战,主要有几个方面,由于金融危机市场在萎缩,最近油价又稍微翘起一点,但是也是在60美元左右。另外有更多我们国内很多的企业在投入到海洋工程的建设,同时我们在深水领域,和ING的核心技术上,应该说中国和国外的工程公司还有一定的差距。
我们的机会我觉得有几个方面,总得讲就是我们国家对能源的需求仍然是很旺盛的,第二个,我们从长远发展,应当说中国来寻求国外的油气资源方面都有一个很好的需求和一个很好的机会。同时,国家的经济也支撑我们在装备投入,以及在开发各个方面能够确保我们的资金。第三个,我觉得我们海洋工程的建设项目也给我们在方方面面和国际相比,也有很多的比较优势。
展望一下我们未来在海洋工程,或者是在海洋能源工程的发展,应该说中国的海洋工程如果从1982年算的话,我们走过了27年的历程,在这个历程当中,与国外的同类型相比,走到这样一个长度,国外的工程公司大概需要40年左右的时间。未来根据我们这些年的积累,包括装备,包括人才各个方面的积累,我们觉得在未来的发展当中,中国作为一个成长的工程公司,特别是在中国当前这么一个经济环境下,中国有很多的地方我觉得还有很好的优势。第一个方面,就是我们有很多的比较优势,无论是人才、成本,以及我们的建造的能力,特别是工业配套的能力,中国都加强;第二个,中国目前还没有深水工程,我们现在讲深水工程业界一般定义是三百到五百米深,现在在中国的南海,中国海油发现在1500米水深的地方发现了天然气,对于深水的工程技术这些研究就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
第三个,我们也注意到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沿海,这种清洁能源的使用和这种投资的驱动,我们看到有更多的投资会投在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方面,对于工程而因也有很多的机会,包括风能、波浪能。另外我们政府对这方面的倾斜也会越来越多,使得我们有机会更多利用清洁能源,对工程界,对海洋工程的装备制造业提供了机会。
最后我们和国外一些工程公司的合作机会也更加增多,特别是中国的开放政策,使得我们在合作这个方面有更好的机会。所以,通过我们这20多年的发展,我们看到中国在海洋能源这个领域的工程建设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特别我们在深水、清洁能源,液化天然气技术方面都有待进一步的提高,通过这样一些手段来满足我们油气资源的供给。
在风能方面我们有了第一个项目,在未来我们也会有很多的投资和建设,未来我想我们在很多的技术开发领域要不断的能够通过自主创新来掌握一些核心的技术,特别是海洋的工程技术。此外,我们也有更多资本和技术来和这些掌握核心技术的公司进一步的合作。
我今天演讲的内容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姜总精彩的演讲。确实听了之后令人非常的振奋,对海洋工程的发展,对产业的发展,使我们了解并认同。现在我们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经济综合室副主任邓郁松演讲,邓郁松先生的演讲题目是“我国天然气价格改革趋势分析”。
邓郁松:大家下午好,作为最后一个发言者总是压力很大,我尽可能把这个时间控制在最短的时间内,让大家及早的结束本次会议。我主要谈三个分析的内容,首先把天然气的政策现状做一个简要的介绍。对我们国家未来天然气发展趋势做一个展望,以及看在这种大的发展趋势下,会对我们天然气价格制度产生什么影响,和我自己对天然气走向的一些分析。
总体上来说,谈到中国天然气价格政策,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大的概念,我们国家对天然气价格的管理实行了分段管理,也就是在产业链不同环节是有不同经营管理。出厂价格和管道运输价格是由发改委来制定的,终端的价格是由省级物价部门来制定的,整个我们天然气价格总体是采用成本加长为主,并考虑适当的方法来确定的。
所谓成本价格就是出厂价格是多少,算上我终端的管输价格。所以我们大体先来谈一下出厂价格。所谓出厂价格,是在05年12月份出了一个文件,就是要改变一下我们陆上天然气的定价机制,适当的提高了一个天然气价格水平。当说到我们陆上天然气价格的时候,包括两块,但是总体上来说,陆上天然气出厂价格的定价机制基本上是一致的。2005年12月份这个文件从本质上来说是参照西气东输项目天然气的定价机制来确定的。这个文件大体主要说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就是把原来的划分天然气建成为化肥用气生产用气,直供工业用气和城市燃气用气,同时将天然气出厂价格归并为两档价格,归并后85%左右的气量执行一档气价格。二是天然气出厂价格统一实行政府指导价,三是理顺比价关系,建立挂钩机制。就是现在我们的天然气的出厂价格是根据石油、LPG和原煤三种价格的变化来调整我们天然气价格,这三种价格的权重是40:20:45。第四是很明确提出要逐步提高价格,最终实现一、二档气价并轨。之说一要逐步提高我们的价格是由于在2005年12月份,当我们在出台这个文件的时候,当时我们所谓油气按照等量值算的话是在0.3左右,而国际上0.84多一点,所以以上是我们出上价格的基本方式。
在配售价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价机制,基本上是由各省油价部门自行来确定,由于不同的省级部门它的管理方式不一样,所以总体来说,各地的差别性也还是比较大的。
我们想说的是,因为最近几年我们一直在谈要逐步提高我们的天然气价格包括今年以来我们注意到在媒体上多次提到天然气价格水平的问题,至少有一点我们觉得还是比较客观的,就是即便上油价现在已经从140多美元回到今年是大幅度回落,即便按照现在石油价格水平来说,我们国内的天然气原油的比价仍然是明显偏低的,这一点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怎么样看待我们现在的定价机制?有这么几点,第一是国内的天然气定价对供求的变化反应是非常不敏感的,在05年12月份,出台新的定价机制,以及提高我们天然气出厂价格水平之前,几乎大概有六七年的时候没过天然气的价格,在执行定价机制之后,又由于某些原因,我们只在06年调整了,07年由于整个物价形势变化我们并没有进一步调整我们的天然气价格。第二个我们看到别管是05年的定价机制,还是现在的定价机制,化肥生产考虑到为了保护农民,对化肥供给一直实行低气价的,但是整体来看,这种交叉并没有得到一个预期的效果;第三,实际上我们到目前为止,我们的定价机制也没有得到很严格的执行。在我们05年12月份新公布的定价机制当中,我们建立了和替代原料挂钩的机制,确定了每年调整一次,每次调整幅度不超过8%,比如我们在08年并没有调整天然气价格,近两年来,不管是石油还是天然气,我们只是在08年之前涨幅是非常大的,远远超过8%。另外到目前位置我们天然气出厂价格仍然在单管线状况下,我们也知道我们未来是面临多管线的。所以到目前为止,我们定天然气的定价机制仍然具有很艰难的阶段性的特征。
未来发展很关键要知道我们未来整个天然气发展大的布局有基本的判断,明确天然气发展目标,在这个基础上才能谈我们定价机制究竟是什么样的。有一点是非常清楚的,到目前为止,国家能源机构是非常不合理的,就是高度依赖煤炭的,而且我们也非常的清楚,虽然到十五后期我们非常重视节能减排,但是我们也关注到,本世纪以来,实际上我们国家能源消费结构并没有优化,反而是在有所裂化,表现我们能源整个消费比重都是在提升的,石油的比重是在明显的下降,天然气是略有上升,所以从总的大的消费结构上来说,我们的能源消费结构并没有得到优化,这是一个基本情况。
从世界上来看,总体上来说,石油到目前为止仍然是全世界最重要的能源产品,而天然气上升的速度也是非常快的,我们看这张表是说明一个大的问题,我们如果把整个眼光看的远一些,回头可以看的很清楚,整个大的能源消费结构的调整,它基本深是要把握三个特征,第一个任何一种天然气如果取得加大的发展,它一定要具有经济性,清洁型,第三要具有规模性,所以我们看到无论是从最初石油对煤炭的替代,还是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石油价格的暴涨,天然气对煤炭的替代,以及在整个,包括水电核对化学能源的替代,都必须艰巨经济性、清洁型和规模性三方面的要求;我们现在谈论所有的新能源,但是我们可以断定到目前为止还找不到一个能够兼具经济性、清洁型和规模性的产品,在2015年很难在大的能源消费当中占有一席之地。如果要优化能源消费结构重点在哪里?只能是在天然气或者是在电力方面,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所以由此可见,天然气在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一个位置。
但是我们国家天然气资源是特别的缺乏的,人们用它只有世界频率水平的5%,这样的状况也就说明了,我们未来如果要大力的扩大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的比重,我们一定会逐步扩大我们进口天然气,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一定会是一个稳中上升的趋势。我们逐步的,稳步的提高对天然气的进口就引发一个问题,就是没有办法回避国内气价和国际气价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使得我们国内的天然气的气价和国际市场上的天然气的气价有一个合理的关系。从广州深圳大的项目上投产,最初包括我们在沿海,广东、福建、上海等等,我们规划了很多LNG的项目,但是在过去里进展非常缓慢,原因在哪里?最核心的就是价格,在我们和卖方之间价格几乎到了一个难以调和的程度。所以过去几年我们进口LNG项目缓慢重要的根源在价格,所以要解决定制机制的问题。
再一个,我们国家所谓天然气资源主要是集中在西部,而我们未来主要的用户可能更多是在集中在东部,就是我们怎么样来面对我们产需之间不平衡的问题。
当然在我们能源战略当中,我们非常清楚的提到,你要为全面建设小康提供稳定的精力,清洁和安全的天然气,实际我们最大的选择是又回到了天然气和电力,这就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我们的目标也很清楚要逐步提高天然气的比重,2010年达到5.3%,到2020年达到8?10%,我们现在离这个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所以在这个情况下我们要多加以考虑。
我们最开始说,我们现在的定价更多是局限在单管线,但是 未来我们一定会涉及到不单纯是国内气,包括(汕气),俄气南下,到最后国内的天然气发展一定是多气源,多管线,在这种大的发展格局下,怎么样使得我们天然气定价机制,是我们进一步改革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第一,我们天然气价格政策一定要适应天然气总体目标,最重要的目标就是一定要稳步的提高天然气在我们能源消费结构当中的比重;第二,天然气政策要反映天然气市场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变化;第三,天然气价格一定要适应天然气市场供求形势的变化,最后一定要能够替代能源价格与环境成本的变化。
在上述背景下,我们认为谈论未来的定价趋势有这么几点可以把握的,第一到目前为止我们总体思路是很明确的,我们是要逐渐能够反映资源稀缺程度,市场供应环境总的方向是没有问题的。要逐步完善石油天然气重大机制,也非常明确指出了我们未来天然气进口逐渐增大这么一个基本的事实。改革目标,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目标是非常清楚的,第一从长远来看,基本上竞争性市场结构,天气然出厂价格最终是要通过市场竞争来形成的。但是在当前市场竞争格局还不具备的情况下,我们近期的目标也很清楚,第一是要进一步规范价格管理,第二要逐步提高价格水平,第三建立可替代能源价格挂钩,这个目标也是在我们这个05年改革的时候很明确的提出来了。
但是我们也看到,05年12月份我们提到了改革机制,05年我们调整了价格,但是发现07年下半年,特别是08年,整个物价快速的上涨,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又没有严格的执行我们的定价机制,在08年3月份马凯同志向人大做的报告当中很明确提出,对天然气供应市场价格一律不得提高,同时又提出积极稳妥天然气价格改革,又就是在我们定价机制和价格水平之间,既有矛盾,但是虽然有矛盾我们还要稳步推进我们的价值价格。现在我们认为有处在一个非常有利的机遇期,第一国内能源价格变化还是比较,第二个看到到目前为止,我们不存在价格上涨。从目前能源价格来看,从去年七月份的历史高位以后,包括石油天然气价格都是大幅度的回落,但是我们同时也必须对整个天然气价格有一个大的基本判断。
第一个从国际石油市场来看,非欧从02年开始是逐渐回落的,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国际油价是快速上升。应该来说,从1960年以来,这种状况从来都没有发生及也就是说,由于石油资源条件的限制,非欧佩克来想进一步扩大石油产量的能力几乎没有。那换句话说,欧佩克对整个石油价格的控制里会进一步增强,如果大家对国际石油市场有足够了解,在两次石油危机之后,真正促使油价大幅度回落最重要的原因,并不是由于整个所应用效率的提高,最重要是在非欧产量快速的增长,使得欧佩克不能报价策略,无法适应效率。而我们看到从02到07年之后,整个石油产能下降,这个是非常明显的信号。所以从总体来看,使我们进一步推进定价机制价格一个非常好的基础。
总的方向,我们认为一定要将政府定价专项转向市场定价与政策管制相结合,区分天然气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商品的价格要逐步通过市场竞争来形成,而对服务的价格进行严格的监管,使得我们最终端销售价格和上游的价格流动,我们一定是要逐步走,因为我们现在市场结构不允许我们一步走,需要我们渐进性的。一个是解决我们价格水平问题,使得我们价格水平反应出我们供求关系;第二个,在不能完全实行市场定价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一种市场上的方式来为出厂价格定价,就是说我们在05年定价当中,确定替代能源这个挂钩是可行的,但是在挂钩产品选择上要做进一步的调整。同时,我们要逐步放宽我们市场的导向。
在管输定价这一块,可能是我们政府监管的一个重点,你要按照成本加成的原则来确定。对城市配气价格也是要实行成本加成,加强监管,浮动价格机制,这样才能使得价格反映整体的变化。
由于时间的关系,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邓郁松先生的演讲。各位来宾,各位代表,今天下午七位代表给我们上了一课非常生动的一课,时间虽然很短,但是内容相当的丰富,各位专家从不同的侧面深刻阐述了我国油产业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衷心希望本次石油天然气产业峰会的成果通过业界的努力来转化为推动我国油气产业发展的动力,为中国油气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最后,祝各位嘉宾、代表,及媒体界的朋友身体健康,事业顺利,本次峰会到此结束,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