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的出路:在于美国剑指何方!?
[加入收藏][字号:大 中 小]
[时间:2009-07-17 联合早报 关注度:0]
摘要: 一、美英法联手打击石油市场投机现象意在施压伊朗
《纽约时报》七月六日发表评论,油价上蹿下跳已干扰各国政府提振经济努力和企业商业决策。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根斯勒七日表示,将在今年七月和八月就是否对原油期货大规模投机交易进...
一、美英法联手打击石油市场投机现象意在施压伊朗
《纽约时报》七月六日发表评论,油价上蹿下跳已干扰各国政府提振经济努力和企业商业决策。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主席根斯勒七日表示,将在今年七月和八月就是否对原油期货大规模投机交易进行限制等议题召开一系列听证会听取各方意见,目前,该委员会只对小麦、大豆等农产品期货交易数量实行限制,但对原油、天然气及其他商品期货则没有相关限制。同日,英国首相布朗和法国总统萨科齐在《华尔街日报》发表署名评论文章对油价剧烈波动表示关注,并指出“各国政府需要采取行动,抑制危险的油价震荡,这种震荡违反了公认的经济规律,在我们极力争取实现经济复苏之时可能会破坏信心。”油价自去年夏季升至历史最高点每桶一百四十五美元后,又于十二月跌至每桶卅三美元,随后自今年年初起上涨约五十五%,至六月卅日创反弹最高价每桶七十三点五美元。由于近日欧美纷纷出台各项措施以打击他们所谓的石油市场投机现象,致使美原油价格自六月卅日创反弹新高后连续七日暴跌,跌幅超过十五%,其连续下跌天数创自去年十二月初以来新高。这在我看来,石油价格问题首先是一个政治问题,所谓的打击石油市场投机现象与其说是为了维持石油市场的稳定,不如说是要讲政治条件的。据新华网消息,法国总统萨科齐八日表示,伊朗必须在九月下旬之前恢复核问题谈判,否则可能面临西方国家严厉制裁,伊朗方面则同日表示将坚持实施核计划,对西方要求“寸步不让”。随即美国总统奥巴马十日警告说,如果伊朗在八国集团要求的期限内仍不肯重返核问题谈判桌,将会面临进一步措施。
美国在石油问题上连同英法摆出的这副面孔主要是和三件事有关:第一,以美元作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美元石油的计价单位。美元的主导地位有很多人不满意,这种不满和对美元的怀疑是必然的,一是美元同石油结算的相互捆绑,使得美元能够通过自身汇率的贬值拉高石油价格,增加世界各国对美元的需求量,从而迅速席卷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财富(按二〇〇二年七月一日二千六百八十一美元一百桶石油的价格计算,到了二〇〇八年七月一日仅能购买石油十九桶,价格涨幅超过五倍)。二是债务美元的大规模定向宽松,使那些持有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国家利益受到了严重的损害,而石油价格的飙升除了造成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外,也制造了金融行业上的巨大漏洞——制造泡沫的空间,这既为美国狙击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市场提供了条件,也为其后世界性的经济萧条埋下了隐患。
在这个问题上,美国政府无疑是精明的,为了推动石油价格、增加国际市场对美元的需求以及更加牢固美元的主导地位,美国继上世纪七十年代的石油危机后,又重新抛出了美国著名石油地质学家哈伯特(M.K.Hubbert)的“石油峰值理论(Peak Oil Theory)”。在二〇〇二年七月的石油储备讨论会上,曾在英国石油公司、荷兰壳牌石油公司和美国埃克森石油公司等担任重要职务的英国著名地质学家科林·坎贝尔(Colin Campbell)指出,全球石油供给最早将于二〇一〇年达到巅峰,然后开始走下坡路。随后美国布什政府的能源政策顾问、美国能源投资银行家马修·R·西蒙斯(Matthew.R.Simmons)在二〇〇三年的石油峰会上指出,由于石油峰值将临,其后果将是毁灭性的,因为世界还没有做好应对的准备。显然,这些舆论为石油的飙升找到了“由头”,无怪乎西蒙斯在二〇〇五年预言今后的油价将涨到每桶一百八十二美元。
第二,对中东政治力量和经济利益的控制,反对伊朗核项目。伊朗是世界第四大石油出口国,也是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第二大石油生产国,截至二〇〇六年底已探明石油储量为一千三百八十四亿桶,其出口收入八十五%来自石油,因此石油价格的长期下跌无疑将使伊朗政府的财政陷入困难。在这一点上,历史是没有秘密的,早在一九五一年,伊朗议会通过了对盎格鲁-伊朗石油公司进行国有化的决议,严重损害了英国政府通过该公司对伊朗进行经济控制的巨大利益,因此英国方面宣布对伊朗进行全面经济制裁,从而使伊朗政府的石油出口收入直线下降,相对于一九五〇年的四亿美元,一九五三年仅为二百万美元,这使得伊朗摩萨台政权迅速陷入巨大的经济麻烦中。直至摩萨台政权被国内保皇分子和英美政府秘密行动所颠覆,经济制裁方被解除。显然,现在美英法联手打击石油市场价格,无非是要走他们过去的老路:一方面是要伊朗政府不搞核武器,另一方面是要把伊朗的石油交给他们,把过去在伊朗的石油利益加以扩大。
与过去的“石油峰值理论”截然相反的是,美国去年七月又抛出了美国政府科学家的北极资源政府评估,表示北极地区拥有九百亿桶的未探明石油储量,“占全球未探明可采油气资源总量的五分之一强,从而确定了其作为石油巨头最后主战场的潜力。”暂且不论其是否因开采成本过高的经济性收益,其本身对早已脱离了实际供需情况的石油市场而言仍然是很好的下跌“由头”。那么,是不是说美国人过去的“石油峰值理论”就不要讲了呢?我看他们还是要讲的,无论是“北极说”还是“峰值说”,在他们看来都是政治和经济条件下的“商品”,就好像中国寓言故事“自相矛盾”中的楚国商人一样,总是夸耀那个他想要卖掉的商品。关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观察观察,看看是不是这么一个道理呢?
第三,扼守中东石油通道,向中国石油战略进攻。从地缘上看,伊朗接壤阿富汗和伊拉克,同时连接着中东和远东,地理位置极为重要,是把守中东石油财富的一道真正的防线。如果伊朗被西方征服,或是被利诱倾向美帝国主义,那中国在中东的石油战略发展将直接感受到美国对中国的能源遏制。这也正是问题的关键,在美国看来,仅仅军事占领阿富汗是远远不够的,其战略扩张正被伊朗这一天然的地缘屏障隔开,而如果打通伊拉克、伊朗、阿富汗这块生产数不尽能源财富的中东疆土,不仅将使美国获得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且美国在伊朗的军队可以策应其在阿富汗的战略布局,直接威胁到巴基斯坦、印度和中国,极大地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力量。
二、中国就石油问题战略应对的若干建议
(一)一切的事实都将证明:美英法联手打击石油市场投机意在施压伊朗核计划,因此,油价的回升取决于伊朗在核问题上所持有的态度。但同样需要清醒认识的是,长时间的原油市场价格下降对大规模定量宽松的美国而言是不利的,泛滥的美元充斥着整个市场,一旦缺少足够需求的话,将足以引起美国国内经济的通货膨胀和债券市场的下跌。或许美国政府能够通过提高利率来吸引资金购买美元,从而使美元汇率升值,但利率的提高同样会导致通货紧缩和进一步的经济衰退。在此认识的基础上,我们是不是也能够在石油问题上做一些文章呢?我看是可以的。相对于巨额的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国国债的持有,现阶段大宗商品交易中石油投资的风险更小,且由于美元同石油的相互捆绑和美国政府对石油所持有的态度,在未来的经济性回报更大。因此,在石油问题上根据国际战略形势的方向规定我们的实施计划,通过石油市场大规模购买石油,侧面牵制美国方面对伊朗的施压,如此做有利于伊朗不会因内外经济压力而倒向美国,同时又能够将美国政府在原油市场上的进攻拖入持久战,对美国国内经济施加压力。此外,还可以根据实施计划的需要发表有关石油储备方面的适当文件或报告。
(二)由于货币互换计划在各大央行之间开展,“中国人民银行已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白俄罗斯和阿根廷的央行签署了总额为六千五百亿元人民币(合九百五十亿美元)的双边货币互换协议”,这对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和美元外汇储备的战略性具有一定的削弱,因此,将战略性外汇储备逐渐转换为战略石油储备对我们是有利的。但是不是说我们就不要金融原子弹了呢?我认为说不要那是不确切的,只不过我们要认识到货币体系发展的可能性,使其更具有兼容性。随着货币互换计划的实施,一种新的联盟式的货币体系将会逐渐替代以美元为主导的货币体系,直到一种新的主权货币能够完全替代美元,这就如同金本位制的英镑地位随着向布雷顿森林体系(Bretton Woods system)发展,直至完全被美元替代一样。另一方面,随着发展中国家对石油需求的增长和与此相反的一些国家正在减少对石油的依赖,高油价和石油危机(或大规模减产)势必成为扼住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两条绞索。为了使我们在石油问题面前不至于陷入被动,无论是通过大规模动用石油储备平抑油价飙升,抑或应对石油市场的剧烈波动,务必需要对扩大战略石油储备加以注重。
(三)我们在伊朗核问题的外交政策上应当是同美英法等国有区别的,中国的外交应当站在中国人民利益的立场上进行的,因此就美国在打击石油市场的问题上看,我们是不是能够同伊朗以某个双方都认可的固定价格(不根据市场价格波动),签署未来三至五年甚至更久的购买石油协议,或是以人民币计价的方式进行石油结算呢?如此既能够帮助伊朗政府不至于陷入内外交困的经济麻烦之中,以至于不得不倾向美国或同美国妥协,又能够在中东战略上有所主动。同时对于伊朗政府向中国寻求投资,我们是愿意同伊朗进行多个石油项目的合作,并且愿意将这种合作推行至双边的各个行业和领域。
(王懿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