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如何顺应“后石油时代”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09-07-27 中国经济周刊 关注度:0]
摘要:  国内成品油价刚刚经历了今年以来连续三次的上调之后,国际油价却一路“江河日下”,从70美元桶高位回落到低位的60美元桶。尽管国际油价在60美元桶附近获得企稳并有所走高,7月21日达到65美元桶,但仍显著低于6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
  国内成品油价刚刚经历了今年以来连续三次的上调之后,国际油价却一路“江河日下”,从70美元/桶高位回落到低位的60美元/桶。尽管国际油价在60美元/桶附近获得企稳并有所走高,7月21日达到65美元/桶,但仍显著低于6月30日国家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时高达70美元/桶的水平。

  按照发改委公布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办法,国际油价连续22个工作日移动平均变化达到4%,国内成品油零售价可以调整。也就是说,自6月30日调整后,经过22个工作日,7月30日应当是国内成品油价调整的一个时间节点。市场开始推测,国内成品油价有望迎来今年以来的第二次价格下调。

  上次调价对应的国际油价为63.5美元/桶

  “6月30日的成品油调价,倒推出的国际油价大约在每桶63美元左右,即使国际油价在每桶60美元的低位,通过换算调价范围也只有每升0.1元左右,调价的空间是不大的。”中国石油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冯连勇在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

  对于目前一些专家呼吁应该下调成品油价格,冯连勇对此并不认同。

  “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油价越低越好,但考虑到进口原油成本、加工费用、物流销售和税收利润,油价自然就低不下来。”他说。

  为了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不断增长的石油需求,早在1998年我国就确立了石油价格市场化的取向。2006年国家实施石油价格综合配套改革时即建立了石油企业内部上下游利益调节、相关行业的价格联动、对部分困难群体和公益性行业给予补贴以及石油企业涨价收入的财政调节等四个配套机制。

  2008年12月18日,国务院出台了《成品油价税费改革方案》,自2009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包括成品油价格、燃油税和交通收费三项内容的综合性重大改革。

  完善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理顺成品油价格是本次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国内成品油价格实行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有控制的间接接轨,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为基础,加上国内平均加工成本、税收、流动环节费用和适当利润确定。成品油价格调整既要反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变化和企业生产成本,又要考虑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既要反映石油资源稀缺程度,又要兼顾社会各方面承受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际原油价格成为我国成品油价格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6月1日和6月30日的两次调价中,如果将我国成品油出厂价格倒推国际原油价格的话,价格仅为55美元/桶和63.5美元/桶。显然,这两次提价是执行现有成品油价格机制的体现,兼顾各方承受能力压低了成品油价格。”冯连勇认为。

  调价周期应缩短为1周或10天

  “目前,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主要存在调价周期过长、调价幅度较低、价格构成透明度低、定价方式表述模糊等问题。其中,价格机制不透明是造成公众怨言不断的主要原因之一。”冯连勇指出。

  同时,他认为,“如果要实现与国际油价间接接轨的目标,22天的调价周期也较长,应当缩短。在后石油时代的油价剧烈波动的今天,最好缩短调价周期,1周或10天调一次,避免公众对价格变化等待过长,也能避免为投机活动客观上创造了条件。”

  “比如今年成品油价格上调前,中石化、中石油两大集团都表示炼油业务出现亏损,油价应该上涨,这种亏损究竟是政府定价还是企业经营效率的问题却难以核算。”冯连勇表示,

  国内油价上涨的滞后性,导致成品油供销企业在涨价之前,可能增加库存,囤油套利。今年4-5月间,国内不少地区出现了限量供油的局面,而同期成品油的库存和出口却处于历史高位。

  “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在价格水平上看似与国际接轨,但存在的问题是国内油价仍无法及时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关系、消费结构等方面的变化。目前的价格形成机制只能部分反映国际市场的供求趋势,在传导过程中仍然存在时滞效应,并且没有减缓。”对于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冯连勇并不认同。

  同时,他还表示:“专门统一的法律体系是新型价格机制正常运行的保障。但是目前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实现中国石油价格形成机制市场化,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也应包含在相关配套措施之中。”

  冯连勇对记者说,与欧盟成员国相比,我国能源应急管理的法律体系还存在很大空白,我国应加强和不断完善能源立法。同时,在能源领域应急管理方面,相关立法与配套政策应该与危机应急法律体系相协调,充分考虑危机管理的相关内容,使能源应急管理更加科学化。

  2008年国际油价呈现前所未有的剧烈波动,即每桶原油价格最高点和最低点之差超过110美元,油价的大起大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危害。

  因此冯连勇建议,“构建《高油价下石油紧急事件应对法》及相对应的管理部门,指导居民、企业及政府在石油危机来临之际如何应对,以保持能源供应、运输和消费等环节的正常运转,尽可能控制事态,防止危机扩散。”

  “同时,我国需要建立科学的成品油定价决策组织架构,定期进行石油价格波动监测及影响测算,形成科学的成品油价格调整建议,以便减缓油价剧烈波动所带来的冲击。”他说。

  油价上涨对发展中国家影响更大

  事实上,油价的快速上涨对各国经济均产生不同程度影响,尤其对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据冯连勇介绍,当油价每上涨10美元并持续一年时,中国GDP增速将下降0.8%,印度GDP增速将下降1%,而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欧元区GDP增速下降仅为0.3%、0.4%、0.5%,充分说明油价快速上涨对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的影响远大于发达国家。

  “2008年国际油价总体上比2007年上涨了近30美元并持续一年时间,通过上面计算,我国GDP增速将下降2.4%左右,此结论也可解释2008年我国GDP增长率下降的原因。因此,油价的调整甚至是国家之间经济战略的博弈。”冯连勇说。

  据了解,国际能源机构近些年来一直在下调对2030年全球石油需求的预测,2008年作出的预测较4年前下调了14%,但到2030年全球的石油需求仍将达到1.06亿桶/天,相当于每年上涨1%。

  但近些年来石油产量数据却非常不乐观,2007年,尽管全年油价达到了每桶72美元,但全年产量却比2006年下降0.2%;2008年的油价达到了创纪录的全年平均每桶100美元,但产量只比上年增长0.4%,比全球的石油需求1%的增长小许多。

  冯连勇认为,这种供需矛盾,为金融投机、地缘政治等推高油价创造了条件。因此,归根到底是供需矛盾推高了油价。

  据悉,近年来,勘探技术取得了飞跃发展,但是自从上世纪60年代石油储量发现达到顶峰之后,储量发现逐渐呈递减趋势。目前,每年全世界生产的石油仅有三分之一是新发现的,可以说,全世界的石油工业是寅吃卯粮。

  正视“后石油时代”

  “现在,许多专家认为,后石油时代已经来临,其最本质的特征是世界石油产量达到峰值或者峰值平台,然后就开始下降。”冯连勇指出。

  实际上,国外发达国家和一些石油公司已经开始应对后石油时代,例如:公开宣称石油峰值的重要性,在政策上大力支持发展替代能源;向公众传递节能意识和石油危机意识;部分大石油公司公开承认石油产量峰值等等。

  “油价将继续攀升并高位震荡也是后石油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从长期来看,经济快速发展、石油需求旺盛、产量增长乏力等因素必将导致国际原油价格的上升,进而推动我国成品油价格的上涨。”冯连勇强调,随着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的不断攀升,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国际油价波动将对我国经济产生更大、更深远的影响。

  中国汽车业如何顺应“后石油时代”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工商管理学院 胡燕

  2009年以来,我国的汽车工业走出低谷,6月汽车产销量分别比5月增长4.18%和2%,产销量已经连续四月超百万辆水平,创历史记录。国内汽车市场形势的好转使得人们看到了汽车行业的复苏,但是,美国通用和克莱斯勒申请破产又给予我国汽车业一个严重的警告。没有及时申请破产、市场营销刺激手法过头、扼杀EVI电动汽车计划等因素都加速了通用的倒塌,但究其根源,笔者认为廉价石油时代的终结和石油产量的停滞不前才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根本原因,我国的汽车产业必须结合当前的石油工业形势并站在长远角度进行深入思考。从1859年美国德雷克井的发现至今,石油工业已有150年的历史。目前,易开采、低成本的石油资源越来越少,低品位、高成本的石油资源开采难度越来越大,种种迹象表明世界已经进入了后石油时代。

  世界石油产量已处于峰值平台期,这是后石油时代的重要标志。近几年的世界石油产量的变动幅度一直围绕1%上下浮动,根本就没有大的突破。而我国的石油对外依存度高达52%,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不应因汽车产业产销量逐月增长而感到沾沾自喜,而应冷静思考、未雨绸缪。如果有朝一日我国也和美国一样,每四个人中拥有三辆小汽车,那么我国将拥有约10亿辆小汽车,远超过目前全世界汽车总数,届时一天会需要9900万桶左右的石油,可是目前全世界石油的日产量只有8182万桶。因此,根据这些数字我们可以大胆想象,以石油资源为基础的传统汽车业该走“下坡路”了。

  油价攀升并高位震荡是后石油时代的又一典型迹象。2008年7月,国际原油价格达到147美元/桶的高点,油价形势使众人认为廉价石油时代已经终结。虽然全球金融危机又使油价于2008年12月跌破40美元/桶,但这只是暂时的、无法维持的。

  实际上,针对石油峰值来临和后石油时代的问题,有些国家及企业不仅深信不疑,并且采取了相应的对策。例如,瑞典是世界上第一个承认石油峰值的国家,该国总理宣布会大力发展替代能源,力争成为世界上首个不依赖石油的国家;日本早在2006年就提出了应对后石油时代的五大措施,其中包括发展天然气汽车和完善轻轨系统。此外,日本丰田公司不仅公开承认石油峰值,并针对后石油时代规划其汽车产业,这也是丰田在通用申请破产保护之时依然欣欣向荣的根本性原因。

  后石油时代不再是隐藏的冰山,它即将给传统的以内燃机为主的汽车产业带来一场革命。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应具有长远的眼光,具有社会责任的经营理念,从而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运营体系。我国的汽车产业,应以美国通用为鉴,真正扭转传统的严重依赖单一石油能源状况,进而为后石油时代的汽车产业做好充分准备。
关键字: 后石油 峰值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