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石油石化回眸与2010年展望
[加入收藏][字号:大 中 小]
[时间:2010-02-03 全球石油网 关注度:0]
摘要: 见证风云
2009年国际国内石油石化回眸与2010年展望
2009年,中国成为2009年全球石油石化行业的亮点和热点。2010年,国际油价年均价将升至75~85美元桶,我国石油需求也将继续回暖,炼油、乙烯业将保持...
见证风云
2009年国际国内石油石化回眸与2010年展望
2009年,中国成为2009年全球石油石化行业的亮点和热点。2010年,国际油价年均价将升至75~85美元/桶,我国石油需求也将继续回暖,炼油、乙烯业将保持较快发展速度。
国际石油大势
2009年,世界油气产量、上游投资都有所下降,炼油毛利降低。跨国石油公司积极调整应对谋长远发展,国家石油公司成为并购的主要参与者。
■文/朱 和
2009年是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全面深化并殃及实体经济的一年,也是世界石油石化业积极应对金融危机冲击取得不同程度进展的一年。现择其主要特点简要分析,借以达到以点及面,盘点往日风云,前瞻2010年发展态势的目的。
国际油价大幅波动
2009年是继2008年后国际油价第二个大幅波动之年。全年国际油价呈宽幅波动上升走势,上半年先跌后扬,下半年在较高位震荡。国际油价从2009年2月12日33.98美元/桶的年内最低点走出后强劲反弹,下半年持续徘徊在70~80美元/桶左右,11月4日冲高至80.64美元/桶,全年平均62美元/桶,波幅高达近140%,仅次于2008年。
影响2009年国际油价波动的因素与过去几年有很大区别。2003至2008年7月的国际油价上涨是在供需紧平衡的基础上,投机资金炒作、美元贬值、突发事件、地缘政治局势不稳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致。而2009年国际油价的上涨是在国际石油市场供需基本面相对宽松的情况下,在经济复苏和美元贬值预期的作用下,投机资金炒作的结果。值得注意的是,2009年以来,国际油价与黄金价、美元汇率和国际主要股市股价走出了较为相似的轨迹,这表明金融因素已成为影响油价走势的主要因素之一。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减少和地区之间受影响情况各异,2009年国际油价还出现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即美国WTI原油与北海布伦特原油价格倒挂的情况趋于频繁,以迪拜原油为代表的重质原油和以布伦特原油为代表的轻质原油价差再次缩小。
石油需求重心东移
受金融危机影响,世界石油需求继2008年后进一步下降,出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两次石油危机以来最严重的负增长。据IEA估计,2009年世界石油需求为8486万桶/日,较上年减少了1.6%,但跌幅有逐季收窄之势。
从国家类别看,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石油需求的影响最为严重。据IEA估计,2009年经合组织石油需求为4552万桶/日,较上年下降4.3%,美、日、欧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而发展中国家石油需求增速虽有所放缓,但需求总量同比仍保持增长。非经合组织国家石油需求仅在一季度同比出现了下降,随后即企稳回升,估计全年需求达3934万桶/日,同比增加近70万桶/日。增量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的中国和印度。由于欧美需求量下降,亚太逆势增加,使世界石油需求重心继续东移。亚太石油消费量在2007年与北美持平、2008年略有超出后,2009年坐稳了世界最大石油消费区的地位。
上游投资首次下降
据美国油气杂志报道,2009年世界石油探明储量1.35万亿桶,较上年的1.34万亿桶有所增长。受石油需求降低和欧佩克减产影响,2009年世界石油产量同比降低3%,仅为7050万桶/日。其中,欧佩克石油产量因全年保持较高的减产履约率而减少了8.3%;俄罗斯石油产量在2008年减少后出现了回升;英国、挪威、丹麦等西欧国家产量由于需求减少和北海地区产量递减而减少近8%;非洲石油产量较上年减少6%,西半球地区产量增长了近1%。在2009年全球新投产的油气项目中,海上深水项目占了很大比重。
受油价走低、石油美元收入大幅减少的影响,2009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投资在经历十年的连续增长后出现了首次下降,全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投资较上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削减的勘探开发预算主要集中在开发成本较高的北美、俄罗斯和北海等地区,以及因国有化浪潮外资投资环境较差的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拉美采油国。2008年10月至2009年底,有20多个原计划实施、投资总额达1700多亿美元的大型上游项目被暂停或取消。
天然气出现过剩
金融危机和暖冬使天然气主要消费地的北美、欧洲和前苏联地区的消费量有较大幅度下降,尽管亚太、中东和非洲天然气需求仍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但总计,2009年世界天然气消费量为2.99万亿立方米,与2008年相比仍下降约0.9%,出现了十年来的首次下降。
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2009年世界LNG供应因金融危机的影响和新增LNG产能较多而由偏紧转为过剩;二是随着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取得重大进展,美国非常规气产量首次超过了常规气。
炼油毛利大幅下滑
2009年世界炼油能力一年内大增了8100万吨/年,增量超过了前三年增量的总和,比2008年增长1.9%,使全球炼油能力增至43.61亿吨/年。其中,亚太新增能力近5450万吨/年,占当年全球新增能力的2/3,这使亚太地区占世界炼油总能力的比重从2008年的26.3%增加至2009年的27%,世界炼油重心继续加速东移。同时,全球炼油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深加工能力继续增长。2009年世界最大的25家炼油公司能力占全球总能力的比例已达60.5%;规模在2000万吨/年以上大炼厂数目增至21座,比上年增加2座;世界加氢处理能力占炼油总能力的比例达51.6%。
受炼油能力大增和金融危机使需求疲软影响,2009年全球炼厂装置利用率连续第4年下降,并陷入历史低谷。由于主要油品与原油价差严重收窄,2009年世界主要地区炼油毛利继续下滑。其中,北美炼油毛利下降26%,西欧下降47%,亚太下降37%。
从2009年各地区的炼油业情况看,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地区炼油业陷入萧条,炼油商普遍亏损或利润下降,部分炼厂或装置被迫关停,炼油厂商加快了调整和重组,甚至出售炼厂资产或转让加油站。与此同时,中国、印度等新兴国家的炼油业虽受到金融危机的一定影响,但发展势头总体良好,成为当年世界炼油行业的亮点、热点地区。这一年,中东、非洲产油国依托资源优势积极新建炼厂或炼化一体化项目,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国家石油公司成并购主力
2009年在国际并购市场总体环境较低迷的形势下,近年来实力和国际地位处于不断上升中的国家石油公司的国际油气收购活动非常活跃,成为主要的参与者。当年国家石油公司的收购金额近300亿美元,同比增长近1倍,其中尤以中国公司的表现最令人注目。中亚-俄罗斯地区是当年国家石油公司收购最活跃的地区。
2009年中国公司共宣布11起上游收购,交易金额超159亿美元,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并购最多的一年。除几大国有石油公司外,中国主权财富基金和民营企业也首次涉足油气并购领域。
此外,2009年12月14日世界石油巨头埃克森美孚公司宣布斥资410亿美元收购美国非常规天然气巨头XTO能源公司,成为2000年以来全球油气行业最大的并购案,也是金融危机以来能源行业进行的最大规模的重组整合,其意义深远。
资源国合作模式调整
金融危机后,世界主要资源国家依然延续了高油价时期形成的对外合作政策,加强国家对资源的控制力度,但具体的对外油气合作模式有了新的调整。一是推出了“贷款换石油”的实用性强的互利合作方式,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等国先后与中国签了“贷款换石油”的合作协议。二是以伊拉克两轮对外招标采用服务合同为标志,服务合同方式可能成为今后资源富集国对外合作中采取的主要方式。实际上,服务合同既利于资源国利用外资尽快有效地开发本国资源,又使国际投资者不能掌控资源,不能获得油价上扬带来的溢价收益,最大限度保护本国资源权益和利益,已成为近几年来国际对外油气合作方式中增长最快的方式。
跨国公司调整应对谋长远
金融危机对欧美跨国大石油公司带来了重大冲击,导致其生产运行不畅、收入和盈利下降、资金压力增大。2009年前三季度,埃克森美孚、壳牌、BP、雪佛龙、康菲、道达尔六大跨国石油公司的合计营业收入与合计净利润比2008年同期分别下降了45.6%和60.7%,合计资本支出同比下降12%左右。因巨额债务负担和产品需求骤减,聚烯烃巨头利安德巴塞尔公司年初正式申请破产保护。
面对不利的经营环境和形式,欧美跨国大石油公司积极调整经营策略,优化生产经营和运行,根据市场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产品结构,优化和调整资产经营与布局,放缓短期投资步调,努力降本增效。2009年前三季度,埃克森美孚和雪佛龙的运营成本分别下降了14%和13%。BP公司趁机调整其里海地区战略,推出哈萨克斯坦业务,更集中于俄罗斯和阿塞拜疆的油气业务。道达尔推迟了在俄罗斯、安哥拉海上、澳大利亚等七个大型油气项目做出最后投资决定的时间。壳牌逐步缩小了在欧美国家的下游业务,转而将业务重点放在正高速增长的亚太市场(如印尼、印度、中国等)。
面对经济衰退,欧美大公司仍坚持其长期发展战略,继续看好未来油气基本面走势,保持或加大上游投资力度,向大型增长型油气项目投资项目倾斜,大力发展LNG一体化业务;调整下游投资结构,注重炼厂升级改造,注重清洁燃料和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提高装置的规模和适应性;削减和调整低盈利性市场的油品零售业务;坚持技术领先、一体化经营和有选择有重点发展替代能源和新能源。
此外,2009年冬天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虽然没有达成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减排协议,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却已成为全球社会的共识。作为能源主要生产行业的石油石化行业既是主要能源生产部门,也是排放和耗能的大户,如何顺应低碳经济发展的形势搞好节能减排增效、抓住机遇谋得新的更好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石油石化业界的共同任务和重要目标。
国内石油大势
2009年,我国原油生产继续保持平稳,炼油乙烯业继续行进在发展快车道。在原油进口依存度首次突破50%的同时,能源安全战略取得重大进展,企业“走出去”成为全年的亮点。
■文/朱 和
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石油石化行业经营环境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生产经营一度十分艰难。然而,中国石油石化业凭借一年来的出色表现,终于成为2009年全球的亮点和热点。几大石油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也有了进一步提升。在2009年11月公布的美国《石油情报周刊》世界50大石油公司最新排名中,我国三大石油公司榜上有名,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分列第5、第25和第48位。
原油对外依存度首破50%
随着国内经济的企稳回升,2009年我国石油需求经历了一个走出低谷,逐步回升的过程。上半年石油需求在2009年2月探底达到近年来最低水平后逐渐回升,6月份开始同比增幅由负转正,下半年以来市场疲软状况大为改观,多种油品表观消费量变为正增长且增幅较大,甚至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估计全年我国石油消费量超过4.05亿吨,同比增长3.7%左右,比上年回落1.6个百分点。
由于需求增长,进口原油量继续增长,2009年原油进口量首次突破2亿吨,达2.04亿吨,超过日本成为世界原油进口量居第二位的国家,原油对外依存度首超50%已成定局。这表明1993年我国首度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仅用了16个年头就突破了原油对外依存度50%的国际警戒线,为中国敲响了警钟。原油进口来源仍集中在中东、非洲和前苏联地区,且中东的比例在继续提高。
炼化工业逆势上扬
2009年我国炼油工业逆势上扬。全年共建成广东惠州、福建、独山子、天津等大型炼油装置,新增原油一次加工能力4500万吨/年,当年我国炼油能力进一步增至4.83亿吨/年,坐稳了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炼油国的位子,中国石化(11.09,-0.05,-0.45%)和中国石油分别成为世界第三和第八大炼油公司。全年国内原油加工量、成品油产量都走出了一波由低走高的过程。全年原油加工量约3.72亿吨,同比增长9.07%;成品油产量约2.27亿吨,同比增长9.1%。在年初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出台并付之实施的利好政策下,2009年除少数月份由于成品油价格因各种原因未调整到位而出现政策性亏损外,全年全行业总体实现了扭亏为盈。
2009年我国共建成福建、独山子、天津、沈阳4套乙烯装置,新增产能273万吨/年,年底全国乙烯产能首次突破千万吨大关,达到1269.9万吨/年,稳居世界第二位,与中东一起成为世界乙烯工业建设的热点地区。当年,我国乙烯产量上半年同比降,下半年同比升,走出了一波“V”字型变化过程,年底已大致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全年乙烯产量约1048万吨,同比增加2.3%,一举扭转了2008年产量下降的局面。2009年,外资权益乙烯产能已达205万吨/年,占我国乙烯产能的16.1%。
原油生产平稳发展
2009年,我国石油生产克服市场需求一度疲软带来的冲击走出了一条先降后升的轨迹。全年石油产量估计在1.9亿吨左右,与上年大致持平。海上石油产量延续了近年来一直稳步增长的势头,占全国石油总产量的比重已从2000年的6.7%升至11%。在2009年我国重大产能建设的20个以上项目中,除西部地区项目外,其余项目主要集中在渤海和南海海域。我国西部油田在“稳住东部,开发西部,发展海上”的方针指导下继续快速发展和崛起。2009年,位于鄂尔多斯(12.28,0.02,0.16%)盆地的长庆油田生产油气量首次突破3000万吨,达3006万吨,超过胜利油田跃居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也成为近10年来我国油气产量增长最快的油田。这标志着我国西部油气接续取得重大突破,西部油田正在迅速崛起。
2009年是国内油气管道建设迅速推进,成为又一个建设高峰年。当年,我国最长的成品油管道、我国中部成品油运输的大动脉 中石油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全线贯通。中石化加工原油近半实现管输,并实现了北起河北曹妃甸,南至浙江册子岛、大榭岛全长3000公里的中石化东部原油管网的全网连通。中海油陆上成品油管道建设取得进展,惠州-东莞-立沙成品油管道正式打通。陕西延长石油集团建成投产了延炼-西安成品油管道。年底,西气东输二线西段建成投运,并与中国-中亚输气管线成功对接连通。还有一大批油气管道在建设中。
由“保供”到“保市”
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成品油市场由供需偏紧转为供应充裕。2009年前10个月国内成品油产量1.87亿吨,而表观消费量只有1.82亿吨,产量超过消费量约500万吨。估计全年国内成品油产量超过消费量500多万吨,市场总体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态。受此影响,2009年我国油品出口有所增加,柴油由上年的净进口转为净出口,净出口量超过200万吨。
2009年由于国内成品油需求增速放缓,导致销售不畅,库存上升,产运销矛盾显现。这迫使国有大石油石化公司的生产运行由原来的“保供”转为“保市”,企业的经营模式也由资源驱动转为市场驱动,努力促销和大力发展加油站的非油服务成为全年国内成品油销售企业的工作重心。
2009年国内各主要成品油的需求情况首次出现了各异的表现。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双破1300万辆,比2008年猛增四成以上,使得国内汽油需求增长较快,估计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达6700多万吨,同比增长约5.6%。但由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大,导致柴油需求在前8个月累计增速始终为负,估计全年柴油表观消费量1.39亿吨,同比仅增长0.1%,与上年大致持平。煤油在国内外经济逐步回暖的带动下,在我国航空运输业呈现强劲反弹的利好形势的促进下,需求有大幅增长,估计全年需求量达1500多万吨,同比增长17%左右。由于柴油需求增长明显慢于汽油,2009年消费柴汽比有所下降,为2.07,低于近几年2.2的平均水平。
能源安全战略重大进展
2009年是我国抓住机遇,积极推进能源安全战略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一年来,我国领导人对中东、中亚、非洲、南美等资源国家出访达21人次,共签署能源领域合作协议11项,比2008年增长1倍。在政府主导下,共签“贷款换石油”等重大合作项目多项,资金累计达600多亿美元,每年可获得7500万吨原油保障,相当于2008年石油进口总量的42%。同时,中俄原油管道、中缅油气管道、中亚天然气管道三大陆上油气战略通道在年内正式开建或顺利投产,使我国海上加三大陆上通道的多元化油气供应渠道首次露出端倪,将对未来保障我国能源安全发挥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国家战略石油储备建设进展顺利。第一期国家战略石油储备2009年已以每桶58美元的成本完成储油,储量按2008年国内石油消费水平计,相当于全国13~14天的石油用量。同时,国家战略石油储备第二期工程已规划完毕,总库容2680万立方米,2009年部分项目已建成或正在建设中。企业商业石油储备建设在国家支持下也取得明显进展,国内石油企业已建立了约3亿桶的商业原油储备能力,其中中石化和中石油分别占50%和40%。
“走出去”取得突破性进展
2009年是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合作取得丰硕成果的一年。2009年我国企业海外油气作业产量突破1.1亿吨,权益产量约5500万吨。同时,中国企业在全球油气并购市场频频出手,成为最大买家之一。据统计,2009年中国公司共宣布13起收购,成功11起,交易金额近160亿美元,是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油气并购最多的一年。其中包括中石化收购Addax石油公司,中海油和中石化收购安哥拉3个区块的部分股权,中石油成功进行了新加坡石油公司和日本大阪炼厂股权收购等。除三大公司外,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购买了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约11%的全球存托凭证和俄罗斯石油公司诺贝鲁45%的股权,民营企业新疆广汇集团收购了哈萨克斯坦TBM公司49%的股权并与后者共同开发哈东部斋桑地区的油气区块。
2009年也是中国企业开展海外自主投标和大笔LNG购销活动与“请进来”合资合作取得显著成果的一年。这一年,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分别在伊拉克和伊朗的招标项目中中标包括伊拉克鲁迈拉大油田作业权在内的几个重大项目,为今后海外油气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中国石油、中国石化等与埃克森美孚等大公司签署了多项大笔LNG长期购销协议。中国石油与雪佛龙公司签署了我国最大的陆上上游合作项目川东罗家寨气田开发协议,并已开工。
“气荒”凸显供求矛盾
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中国能源消费增速有所放缓,但国内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预计全年国内天然气消费量可达890亿立方米左右,同比增长11%,在国内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由2000年的2.4%增加至4.2%。2009年中国天然气消费结构进一步向多元化、合理化方向转变,城市天然气和发电用气所占比重继续增长,工业部门和化工用气继续下降。
随着2009年中亚天然气管道的建成通气,福建莆田和上海洋山LNG接收站建成投产使全国已建成LNG接收站接收能力达930万吨(估计2009年LNG进口量将超过500万吨),加上国内几大公司供气能力与供气管网的形成,中国天然气国内国外多气源供应格局已初步形成。
2009年11月以来,我国出现大范围低温雨雪天气,天然气需求大幅攀升,使南方部分地区出现了天然气供应紧张的“气荒”现象。“气荒”的出现,有城市燃气居民用户发展过快与天然气生产商供应能力不匹配的原因,有储气调峰设施建设滞后的原因,也有因天然气价格偏低造成用气项目盲目上马的原因。它反映出我国天然气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阶段中,相关的管理体制、价格机制、供应侧与需求侧的管理、应付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准备等均尚未完善,亟待改进提高。
新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
2009年元旦起,我国开始实施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这是国家抓住国际油价大幅回落和国内汽柴油价格大幅下调的有利时机,顺势推出的成品油价格、燃油税和交通收费等三项重大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改革。在新的成品油定价机制实施的一年中,国内成品油价格根据新办法和国际原油价格变化情况进行了八次调整,五升三降。新的定价机制及其管理办法使国内炼油行业一举扭转了多年连续亏损的局面,对国内炼油行业的健康发展,保障国内石油供应,促进能源合理消费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新机制和办法在实行中也暴露出一些有待完善的问题。一是价格调整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出现了调整不及时、不到位的情况;二是定价机制由模糊到清晰,市场预期和投机行为也随之放大,给投机留下较大空间;三是对今后油价攀升至80美元/桶以上乃至高于130美元/桶时如何定价不太明确,也给未来高油价下国内炼油企业的经营运作带来较大风险。
2010年石油展望
2010年,全球石油供应仍较宽松,国际油价年均价将升至75~85美元/桶。我国石油需求继续回暖,炼油、乙烯业将继续较快发展。
■文/朱 和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回暖,预计2010年世界石油市场形势会进一步回暖,国际、国内石油石化行业都面临着新的机遇。
供应宽松油价走高
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回暖,预计2010年世界石油需求将转为正增长,增量在100万桶/日左右,达到8600万桶/日,比2009年增长1.1%。世界石油需求增量主要来自亚太地区的中国、印度及中东地区。由于2010年以巴西、中亚为主的非欧佩克石油供应量可望增长,而欧佩克可能会维持或适当提高现有产量水平,因此全球石油供需平衡将较为宽松,供将略大于求,全球石油库存水平和欧佩克原油剩余产能仍将维持在较高水平。
美元币值的波动和投机资金炒作将对2010年国际油价的波动带来较大的影响。而对经济复苏的预期和通胀的预期等将成为投机资金炒高油价的主要题材。从2010年世界经济的走势、石油供需基本面和其他非基本面的分析看,预计2010年国际油价运行区间为65~100美元/桶,均价估计为75~85美元/桶,下半年国际油价总体将高于上半年。
国内石油需求继续回暖
随着国内经济形势的进一步好转,2010年国内石油需求增速将明显高于上年。预计全年石油表观消费量达4.27亿吨,增速在5%左右。预计2010年全国原油产量略高于上年,为1.93亿吨,低于需求的增长,因此全年原油净进口量将增至2.1亿吨以上,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较上年有一定的提高。
由于2010年国内汽车市场将继续产销两旺,全年汽车销量有望达到1600万辆,因此汽油需求量将继续较快增长。预计全年汽油表观消费量7200多万吨,同比增长7.5%左右。由于工业和交通运输业继续企稳向好,因此柴油需求将于2009年的疲软转为旺盛,预计全年柴油表观消费量1.5亿吨,同比增长7.7%左右,由此使消费柴汽比较2009年有小幅上升。
炼油乙烯继续较快发展
2010年世界炼油能力在前几年建设“惯性”的作用下仍将保持较快增长。由于全球经济逐步复苏,油品需求将回暖,因此全球炼厂原油加工量将缓慢回升,发达国家原油加工量增速将大大落后于新兴经济体国家。亚太、中东等地区炼厂建设项目将继续推进并陆续投产。全球能力过剩、开工率较低的状况难以根本改变。预计,2010年全球主要地区炼油毛利仍将较低,但中间馏分油尤其柴油的生产利润会逐步回升。
2010年将是中国炼油产能继续较快增长的一年,预计全年新增炼油能力3100多万吨/年,全国炼油总产能首次突破5亿吨/年大关,达到5.1亿吨/年左右。由于国内经济好转,2010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将增至约4亿吨,同比增长约5%以上。同时,2010年初起我国车用汽柴油质量将全面升级,全部实施相当于欧III的国III质量标准,部分产品要达到欧IV标准。在科学发展观指引下,顺应发展低碳经济的需要,几大石油石化公司将在2010年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和布局的调整节能减排增效,进一步推进炼化一体化、规模化、集约化建设,增强国际竞争力。
2010年也将是我国乙烯工业继续加快发展之年。按目前项目计划进度计算,全年将新增产能250多万吨/年,乙烯总产能将再上一个新台阶首次突破1500万吨/年大关。这将进一步带动乙烯下游衍生物和三大合成材料工业的发展,降低进口依存度。
天然气价改将推出
随着国内天然气的大规模勘探开发,中国天然气生产将继续增长,2010年产量可望达到1000亿立方米左右。同时,天然气进口也将增加,其中管输天然气进口量约为60亿立方米,LNG进口接卸量将超600万吨。全年国内天然气需求量将首次突破千亿立方米大关。同时,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也将在年内推出。国内天然气产业将进一步健康发展,天然气的利用将向高效、合理、多元化方向发展,天然气的资源将进一步走向多源化。
结束语:总的看,2010年将是世界石油石化工业克服金融危机的困难继续发展、变革、调整之年,也将是我国石油石化工业胜利完成十一五规划、迎接新世纪的第二个十年,由大走强继续发展的一年,还将是中国石油石化公司继续向着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性国际能源或能源化工公司的目标大步迈进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