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全球石油化工网 >> 资讯频道 >> 人物访谈

低碳经济与石油装备制造业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0-06-01 《石油与装备》 关注度:0]
摘要: 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绿色革命浪潮,它将改变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成为继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影响最大、最为深远的一场社会经济变革,这就是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变革。石油工业将首当其冲接受这场...

   2009年底召开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正在全球掀起新一轮绿色革命浪潮,它将改变整个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成为继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影响最大、最为深远的一场社会经济变革,这就是以新能源为核心的低碳经济变革。石油工业将首当其冲接受这场变革的洗礼,作为构建石油工业物质技术基础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将面对这场变革领先一步作出自己的战略选择。
低碳经济已来到我们面前
    时至今日,在一些人的眼里,低碳经济也许还是一个赶时髦的新名词,殊不知,它实际上早已在国际社会酝酿和发动多年了。
    上世纪后期以来,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极端气候增多、自然灾害频发,对整个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发展环境构成了巨大威胁,迫使人类开始反思以往的经济发展模式。工业化以来的200多年间,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33%,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向人类社会敲响了警钟。以煤炭、石油为主的高碳化石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成为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因。长此以往,自然生态环境将被破坏,经济和社会发展将不可持续,整个人类文明的基础将被动摇。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国际社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1992年, 150多个国家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共同签订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控制碳排放国际公约。1997年,旨在限制发达国家碳排放的《京都议定书》签订。2007年,联合国气候大会通过“巴厘岛路线图”,开始了进一步的气候变化国际谈判。就在这一年,我国二氧化碳总排放量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了世界第一碳排放大国。中国在由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向工业大国快速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碳排放迅速增长,使整个国家的工业化、现代化建设面临严峻挑战。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第三,但却未能摆脱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并因此而付出了沉重的资源和环境代价。21世纪上半叶,我国将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到建国100周年时,综合国力将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预计至少今后20年内,中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而这恰恰正是能源需求持续旺盛的增长阶段。中国既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继续保持碳排放的过快增长;又不能以牺牲社会经济发展为代价,承担难以实现的碳减排指标;惟一的选择,就是摒弃传统的高碳化石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努力探索并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路子,既确保“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实现,又有效控制碳排放的过快增长,以新能源变革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优异成果,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
    在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大会上,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了降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提高森林覆盖率和可再生能源比重等国家指标,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碳减排义务,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扬。碳减排将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贯彻落实到各行各业中去,低碳经济将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和行为准则。
     低碳经济已来到我们面前,在碳排放这个约束性指标面前,各行各业,所有企业都将面临新的战略选择。一些今天看起来还踌躇满志,生气勃勃的企业,明天或许就会因为碳排放超标而突然倒闭;一些现在看起来弱小,甚至不起眼的产业,明天则可能因为顺应了低碳经济发展的历史潮流,而变成前途无量的巨大产业。低碳经济既充满了机遇,又带来了挑战,包括石油装备制造业在内的石油工业将以产业和企业创新的优异成果,迎接这场前所未有的历史性变革。
企业要有近远期战略谋断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一个“绿色”、“低碳”的气候约束时代,碳减排已经成为了国家确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能源政策的重要依据。石油工业只有在碳减排开启的低碳经济发展潮流中,实现科技创新、减排创新、节能创新、结构创新、体制创新和发展观念、发展方式上的根本性转变,摒弃大量消耗高碳化石能源和其它自然资源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起高效利用能源和资源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才能通过这场历史性变革彰显新的生机,实现可持续发展。
回顾石油工业发展的历史,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一场物质技术基础的重大变革。由传统经济转变为低碳经济,更是一个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的大规模更新改造过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石油工业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大批科技领先、碳排放量低、节能降耗、无环境污染的低碳型石油工艺技术和物资装备。作为构建石油工业物质技术基础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必须领先一步,率先发展,为石油工业发展低碳经济开山辟路。当务之急,则是要认清形势,看准方向,有近远期发展紧密结合的战略谋断。
     改革开放30年来特别是近10多年来,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在国内油气生产和消费的强有力推动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产业规模迅速扩大,产品性能迅速提高,研发并推出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装备,形成了门类齐全、具有相当规模和发展水平的石油装备制造体系,并在世界石油装备市场上占有了一席之地。但是,必须清醒地看到,石油装备制造业以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在高碳化石能源结构和相应的经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下取得的,始终未能摆脱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低效益的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制约。
    低碳经济,是一个包括低碳发展、低碳产业、低碳技术和低碳生活在内的全新社会经济形态,是一个以开发利用低碳、无碳、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为目标的新型能源生产和供应升级换代体系。从全球眼光来看,发展低碳经济对于国际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是一个摆脱石油依赖的全面战略选择。由于中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生产和消费为主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低碳经济必须首先迈过煤炭生产和消费这道高碳能源门槛,加上整个国家目前尚处在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预计2030年左右,才是中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居民消费快速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届时也将是中国碳排放的高峰时期。
    显而易见,发展低碳经济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将面临比其它许多国家企业都更为特殊的困难和艰难的选择。然而,发展低碳经济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需要,而且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提高企业自身素质和发展质量,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舍此,别无其它出路。企业只有紧急行动起来,以强烈的紧迫感、责任感,作出自己应有的战略选择,才不会因落伍而被淘汰。
    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发展低碳经济,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业来说,既充满了挑战,更多的则是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石油装备制造业将通过这场历史性的产业和企业转型发展,获得新的更为巨大的发展空间,在低碳经济市场竞争中,全面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整体素质,实现质的飞跃。
   目前,低碳经济即便在国际上也还是一个比较前端的发展领域。尽管我们现在还难以对石油装备制造业的低碳经济发展前景作出具体、清晰的描述,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低碳经济孕育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和巨大商机,越早进行低碳研究和行动的企业,将越能顺应甚至引领未来的低碳经济发展潮流;越借此机遇加快实现历史性转型发展的企业,将越能为后石油时代自身竞争力的提升奠定扎实的发展基础。
抢抓先机营造未来竞争力
    在构建低碳核心竞争力上,应当说,目前国内石油装备制造企业与国际同类型企业在相当多的领域尚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机不可失,时不我待。有眼光的企业,应当看清形势,认准目标,以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下大力气,抢抓低碳发展先机,营造未来竞争力。
    首先,石油技术装备的低碳发展先机,要紧抓不放,这是我们的看家优势。基本国情和资源禀赋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能源多元化战略。在搞好煤炭、石油等常规化石能源清洁利用和提高能效的基础上,加快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替代步伐,以逐步实现能源的多元化、清洁化和低碳化。预计今后15到20年内,我国能源发展的重点仍将是优化常规化石能源结构,降低煤炭比重,通过合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扩大石油比重。预计今后一个时期内,石油生产和消费仍将呈现加速发展的态势。从而要求石油装备制造业要在现有基础上有一个新的更大发展。新的更大发展绝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粗放式发展,而是在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前提下的集约式、低碳型发展。这就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那些碳排放超标,投入高、污染大、效益低的产品和服务必须严格加以限制,通过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使石油装备制造业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得到快速提升和优化,以优质的工艺技术和产品服务,先人一步,开辟和占领石油低碳技术装备研发市场,在竞争中取得新的更大发展。
    其次,天然气和煤成气技术装备的低碳发展先机,要紧密跟踪,毫不放松。21世纪是天然气的世纪,作为接替石油的低碳能源,天然气在世界能源构成中的比重,不久的将来就会接近和超过石油,成为世界的主要能源。近年来,中国天然气工业一直呈现两位数增长态势,煤成气开发也受到了各方面关注,迅速发展起来。伴随着天然气储运技术、深冷液化技术、合成油技术、天然气分离及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燃气发电、燃气汽车、天然气化工、家用燃气系统正在蓬勃发展起来,从而进一步刺激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和消费市场的急速扩大。这一切都对天然气技术装备的研发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作为“油气不分家”的石油装备制造业,应该在加快天然气和煤成气技术装备研发,做大做强上,占尽低碳发展先机。

上一页12下一页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1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