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的长庆油田,是典型的低渗透、低压、低丰度及多类型、隐蔽性、非均质性极强的复杂油田。在这里,由于极为复杂的地质环境,不要说相同区块好多相邻井难以使用相同的技术措施,就是在同一个油井内的不同层位,由于其原始压力、渗透率及岩石结构上的差异,同样的技术措施也难以共用。就同一个注水井的功能而言,在相对应的大部分油井上发挥正面效应的同时,在相对应的另一部分油井上则可能起到负面效应。仅采油三厂盘古粱油田近几年生产的500余口油井,由于地层裂缝发育成熟被水淹而迫使封堵的油井就有64口。因而,长庆油田多层系、复杂多变的油藏结构,被喻为难以征服的“顽症”。
为适应“大油田管理,大规模建设”的需要,保证2015年长庆油田5000万吨油气当量目标的顺利实现,这个油田把注水工作视为油田开发的“效益工程”和“生命工程”,在大力实施“超前注水、平稳注水、注足水、温和注水”,保证地层足够能量的基础上,还根据不同区块、油井的实际状况,在实施注水及注水过程中,采取差异化的技术措施,适时调整、改变注水方案,坚持“能攻能守、进退适宜”及“软硬兼施”的原则,力争把注水在油田开发中的作用发挥到极致,从根本上保证油田的稳产增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