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阿尔伯塔运送油砂的巨型卡车
技术的发展让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油砂开采行业发展得越来越壮大。
作为一种储量可观的资源,油砂以及油砂的开采一直以来备受关注,但该行业的成长却经历着起起伏伏。以前,由于开采油砂成本高昂,且国际油价徘徊在人们尚可接受的范围之内,油砂并没有大量开采出来。
但《华尔街日报》12月6日发表文章指出,在过去10年中,由于技术进步,以及油价上涨使得劳动密集型的油砂开采项目取得了更好的经济效益,在此期间加拿大的油砂行业发展得红红火火。仅在阿尔塔省油砂的现有技术可开采储量就高达1700亿桶,使加拿大的石油可开采储量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同时,这也让加拿大成为美国第一大石油供应国,截至今年8月,加拿大每天向美国出口190万桶石油。《华尔街日报》称,未来10年之内,阿尔伯塔省的石油产量甚至有望增加一倍以上,成为世界上石油产量仍在上升的少数地区之一。
油砂:饱受争议的资源
在自然状态下,油砂由石英砂构成,上面覆盖着多层的水和沥青。抓一把在手里感觉像是红糖,闻起来像是汽油罐喷嘴的味道。在用温水将油和砂子分开之后,它就形成了一种像冷糖浆一样黏稠的物质,需要用轻油副产品来稀释,以便通过输油管道流入提炼装置,该装置利用高温将它分解成轻质油。
环保主义者反对油砂专案,因为油砂开采会对土地和水资源造成破坏。目前很多的生产项目属于露天开采——主要开采距地表约60米内的资源。露天开采会极度破坏覆盖资源的土地。此外,用于分离油和砂子的水有时会跟残渣混到一起。这些被重金属污染了的泥浆,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自然分化。
阿尔伯塔省的做法是将残渣堆积到残渣池内。据报道,2008年,1600多只鸭子因为飞到一个大型项目的残渣池内而死亡。油砂开采竟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难怪会有人出于环境考虑而反对油砂项目。这样的事件也不禁让人想起了发生在今年10月4日的匈牙利一家铝厂废水处理池倾泻事件。铝厂生产后产生的有毒泥浆冲垮废水池,带有放射性的剧毒物质喷涌而出,破坏环境、污染水源的同时最终导致7人死亡。
尽管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阿尔伯塔油砂产业已逐渐开始蓬勃发展却是不争的事实。正如《华尔街日报》所说,技术的发展在推动油砂产业兴盛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露天开采走向井下开采
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油砂开采项目由加拿大大油砂公司(Great Canadian Oil Sands)启动。自那以后,油砂开采的技术也发生了不小变化。起初,油砂开采所用的戽式链轮都是从煤矿中借来的。
1974年,在阿尔伯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阿尔伯塔油砂技术和研究权威机构,该机构的成立在很大程度上扶持并加快了油砂技术的发展。许多先进的油砂开采技术,包括今天仍在发挥重大作用的蒸汽辅助重力驱油技术(SAGD),都是在该机构的支持下开发或由其直接开发的。
1978年,加拿大合成油公司(Syncrude Canada)进入阿尔伯塔省北部开始进行大规模油砂开采和提炼,极大促进了该省能源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标志着阿尔伯塔省现代油砂开发利用的开始。
油砂开采方式主要分为露天开采和井下开采两种。
早先的油砂项目大都属于露天开采,因为露天油砂矿埋深小于75米,厚度大于3米,开采难度较小。首次用这种方法开采油砂是在20世纪60年代。露天开采实际上就是将地表上的土壤、植被和湿地等“覆盖层”用卡车和铲子除去,露出油砂,直接开采。这种方法由于会对“覆盖层”造成毁灭性破坏,成了争论的最大焦点。
采用露天法将油砂矿开采出来以后,再将其与热水以及少量的表面活性剂混合搅拌,通过浮选的手段将沥青质成分析出;或者在采出地面的油砂内注入热水或者蒸汽,再通过离心方法获取沥青成分。使用露天开采法开采油砂矿藏,一般情况下都有较高的采收率。不过露天开采需要大量地剥离油砂上部的“覆盖层”,并且建立油、砂分离的传送装置,投入大,工期长。虽然如此,目前世界上油砂矿开采大部分都是采用此方法。
除去露天开采外,另一类便是适合于埋藏较深的油砂资源开采的就地分离处理开采方法,也就是所谓的井下开采。井下开采可用于埋深大于75米,厚度大于10米的油砂矿,它不需要把地面上的土壤和树木移走。就地开采是通过在油砂储存地层内注入蒸汽、热水或者通过电磁加热等手段在储层内就实现油砂的分离,并使得沥青油在储层中可以流动,从而将其开采出来,然后再在地面上进行原油的改质及运输。目前就地开采方法应用较小,因为该技术手段难度大,但是它对环境的污染影响也相应较小。同时,世界油砂资源大部分的埋藏深度都大于75米,因此该方法必将成为油砂工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如今,该方法主要是一些加拿大的油砂公司进行研究应用。
目前,油砂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不少。除了来自环保方面的压力外,熟练技术工人的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燃料供给短缺等也都不同程度地阻碍着油砂产业的发展。但相信随着这些问题逐一得到解决,油砂的未来会更让人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