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未来重要的新型能源矿藏,“可燃冰”将首次纳入到能源规划之中。15日,记者从权威渠道了解到,可燃冰将纳入“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加快加强勘探和科学研究,以便为未来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无论是国土资源部,还是国家能源局,对可燃冰的态度都日渐明确。记者了解到,作为一种新型能源,可燃冰纳入“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更多的是侧重于勘探和科学研究。
国土资源部总工程师张洪涛曾向记者介绍,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外貌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遇火即可燃烧,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在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向媒体透露,天然气水合物将在能源发展规划中得到体现。而我国矿产资源权威人士也向记者明确表示,在“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可燃冰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将被纳入其中。
“目前规划还没定稿,预计可燃冰纳入到能源发展规划之中,更多的是侧重于勘探和科学研究。”上述权威人士告诉记者。
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国油气勘探投入2750多亿元,平均每年550亿元,较“十五”期间翻番;同期页岩气、砂岩气、天然气水合物等非常规油气资源勘查速度进一步加快,而“十二五”期间,相关工作将更上一层楼。
从国土部了解到,我国在南海、青藏高原冻土带先后发现可燃冰,其中我国作为第三大冻土大国,具备良好的天然气水合物赋存条件和资源前景。据科学家粗略估算,远景资源量至少有350亿吨油当量。
虽然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短期内可燃冰的开采瓶颈却难以突破。
“可燃冰勘探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海洋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流体动力学、钻探工程等多个学科。”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专家说,大力开展可燃冰勘探开发研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尽管我国可燃冰勘探研究起步较晚,但在海域可燃冰勘探和实验合成等领域已经与世界保持同步,在某些方面还形成了自己的技术特色,在可燃冰纳入能源规划的大背景下,提早获得开采技术突破的可能性应该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