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前,马少斌是一个连阀门都不会开的退伍兵。18年后,他成为自如驾驭5套生产装置的能手。
作为班长,同事对马少斌的态度两极分化。没有与他共过事的人不想到他的班,因为他管理很严;但到过他班的人,再也不想离开。
近几年,马少斌带的两个班都是企业的红旗班组。2010年,他带的班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称号。
从害怕到精通
1993年从部队退伍到武汉石化MTBE(甲基叔丁基醚)装置时,马少斌连阀门也不会开。
当时,他最怕的一件事就是师傅休假,因为师傅不在,解决生产上的问题他就没了主心骨,他怕出安全和质量事故。
为了连根拔出心中的“怕”,他成了师傅的“跟班”,师傅走到哪儿,他跟到哪儿、问到哪儿。中午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别人在玩,他一个人画流程图。他的流程图上,每一道焊缝的位置都标得清清楚楚。每天,他温习流程图4次,上班路上、下班路上、临睡前和醒来时。由于太痴迷,他做梦都在回想流程的走向。
2003年,车间实施人员整合,时任MTBE装置班长的马少斌,被选为MTBE和烷基化两套装置的班长。他不想就任,因为怕被剧毒、强腐蚀的烷基化生产介质氢氟酸伤害。
车间主任耐心开导他:“氢氟酸是只纸老虎,只要摸准它的脾性,就没有那么可怕。”
为了摸清“老虎”的脾性,马少斌向懂烷基化装置的人请教,其中既有比自己小的技术员,又有自己的班员。
2004年,车间再次整合,他被选为5套装置的班长,有了前两次扎实的学习基础,这次他不再害怕。
就在他接手新装置数月后的一个雷雨夜,武汉石化经历了建厂以来时间最长的一次意外断电事故,24小时连续生产的平衡被打破。
在漆黑的雨夜,马少斌沉着果断地指挥班员进行补救操作,近百个操作步骤,无一出错。因处理及时得当,他负责的装置没有发生任何次生事故。
由于对生产了如指掌,马少斌还在5套装置间做起了加减法。
过去,烷基化装置补充丙烷原料时,必须停工。实施5套装置串联一体化生产后,马少斌认真分析、精心计算,在车间率先提出延长和缩短相关流程生产时间,在不增加设备的情况下,实现烷基化装置补充丙烷原料不停工。
这一举措,一个生产周期即可为企业节约成本近百万元。
“黑脸”班长的情和义
在气体加工车间,马少斌带班严格是有名的,他经常“刁难”班员。
一名班员刚跟师傅跑完流程,马少斌就过来提问,他答不上来,马少斌马上带着他又跑一遍流程。一名班员巡检后做记录,马少斌从记录中一眼就能看出巡检中的不当之处,并让他再到现场看一遍。在马少斌的“刁难”下,班员想不认真学习、不精心工作都不行。
“严是爱,松是害。上班的每一分钟,我都要对企业和班员的安全负责。”马少斌说。
对马少斌的严格管理,班员心服口服。“有个认真负责、严格管理的班长,我们觉得上班更踏实、更安全。”一位班员说。
真正让班员折服的,是马少斌要求他们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了。
一次氢氟酸泵突然泄漏,马少斌穿上防护服第一个冲进白色的酸雾中,成功避免了事故扩大。由于情况紧急,他来不及扎紧裤腿,腿部被从地面升起的氢氟酸轻微灼伤。“受伤心里肯定不舒服,但如果班员受伤,我会更难受。”马少斌说。
在马少斌的眼中,班员都是兄弟姊妹,班组是另一个家。他常对班员说:“我们在一起工作的时间比和家人待在一起的时间还长,我们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马少斌认为,在这个家里,既要讲理,又要讲爱。
车间一位很有个性的职工,不愿意被人管束。刚到班上,这位职工觉得马少斌管得太严,采取了不做事的消极对策。马少斌不动声色,替这位职工把每一件事都做好、做到位。不久,这位职工被马少斌的行为折服,不仅转变了工作态度,而且对马少斌言听计从,逢人就说:“跟着马少斌,我服!”后来,马少斌调到哪个班,他就跟到哪个班,一跟就是十几年。
将心比心,马少斌的爱也换回了班员的爱。
秦志刚,在和马少斌共事的3年时间里,每天都为马少斌准备饭菜并带到岗位。如今,他调离车间已近两年,仍时常做好饭菜派儿子送给马少斌。
“我身体不好,共事时,马少斌总是在我身体不适时主动补位,从无怨言。过年过节他总来看望我,家里有事也帮着张罗。人心都是肉长的,看他因为工作忙耽误了就餐时间,又是回民吃不惯食堂的饭菜,我就自己做了带给他,我一直把他当兄弟。”秦志刚说。
凭借严格且有情有义的管理,班员心齐气顺,拧成了一股绳。来到5班前,马少斌带的班是企业的红旗班组,而5班当时在车间的班组劳动竞赛中排名居中。马少斌调任5班班长后,5班连续3年排名第一,多次获得武汉石化“工人先锋号”称号。近两年,马少斌和班员累计发现安全隐患、避免事故50起,其中重大隐患4起。马少斌本人多次被评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劳动模范,今年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