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民营石油商横空出世——薛光林 海上破垄
文|本刊记者 王瀛
薛光林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2011年新出炉的福布斯大陆富豪榜上,以28亿美元身家与郭广昌并列第19位,是今年富豪新贵中的一匹黑马。
在互联网上搜索其人,寥寥的介绍中,除了其毕业院校、是光汇石油[3.85 -0.26%]的创始人之外,似乎只有其政协委员的名头让人熟悉。薛光林是安徽省天长市人,天长出富豪,苏宁电器的董事长张近东也是此地人,但薛却远不如张近东所为人熟知。
上世纪90年代初,薛光林创办光汇石油,这位当时年仅25岁的南京大学博士似乎深信洛克菲勒创办美孚石油成为石油大亨的神话在现今依然可以实现。当时,中国首次从石油出口国,转变为石油净进口国,薛光林从石油贸易得到了第一桶金。
此后,薛光林往返于中东、亚洲和石油贸易中心新加坡,以及中国油品最活跃的沿海地区。很快他就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石油仓储基地和配套的专业石油码头,油库一期就容积达10万立方米。
“从上下游到中间买卖,石油是一个很稳准的行业,有很多世界上大能源公司的成功案例可循。”薛光林告诉《英才》记者,他很喜欢这个“很有挑战和成就感”的行业。
所谓的挑战和成就感,或许可以追溯到十多年前。在薛光林石油贸易做的最风生水起的时候,光汇石油迎来了自他创办以来的巨变。
1998年,国家变革原有的石油管理体制,重组中国石油[10.70 -1.47% 股吧]天然气集团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将大部分国内上游石油业务划归中石油集团,并准许其开展下游业务;而将原先属于地方石油公司的大部分业务和资产划拨给中石化集团。形成了两大国有石油集团垄断国内石油市场的局面。同时,国家全面治理整顿石油市场,石油的进口、生产和销售只能由两大石油集团经营,所有社会经营单位要么停业,要么被收编,光汇石油面临严峻的生存危机。
也就是在那一次光汇的被迫急刹车中,让薛光林重新思考:一个民营企业在高度垄断的行业中,如何能够存活?
“这个项目我们是通过中石油的项目投标竞标来的,类似的投标,这几年国内的国外的光汇参加了无数回,因为油气资源很稀缺,竞争强的企业也很多,特别是国际上,有10%的成功率已经不错了。所以这次光汇的机会很难得。”几年的辗转与努力,谈起这段时光薛光林不无感慨。
在他看来,国家对于天然气原油的需求会越来越旺盛,因此光汇这几年的发展早已经将近80%的精力投入到进入上游的努力中,这包括人才团队的招聘与资本实力的累积。
“吐孜区块的项目对于中石油来说是非常小的,我们与他合作主要是提供技术开发和资金,由于能源的上游开发对于企业来说,固定资产的投资非常大,企业压力也很大,因此像中石油这样的公司也会采取国际惯例的做法,采取合作的形式,把一些中小项目外包合作,风险公担。没有一家企业所有的项目可以全部包揽。”
进入上游,得以一体化发展,薛光林操心的事却更多了。民营企业进入勘探领域,所要承受的成本极高,但国际大宗商品尤其是油价受经济局势以及金融炒家操作的影响极大,很有可能高价进入,而勘探出油气资源时,市场行情却已经改变。
国元证券(香港)研究部副总监毛力表示:“吐孜天然气项目储量221亿立方米,按光汇石油与中石油30年的产量分成合约,则每年出气量大约为6亿-7亿立方米,若按1.5元/立方米的售价,预期投产后每年将会为公司带来约9亿元的收入贡献。”
瞄准海上供油
“坚持过来,这就是一个别人再难以企及的门槛。”或许是出身哲学专业的缘故,外表沉静的薛光林抛给《英才》记者这样一个答案。
国家清理成品油市场时,很多沿海石油贸易商纷纷转行,他却更加认定这是光汇要在未来谋篇布局、取得一席之地的行当。迂回曲折中,薛光林渡过了最艰苦的两年日子,但也申请到国家成品油的经营权,随后又用了三年时间取得海上外轮免税供油资质。
2003年对薛光林可以说是转折性的一年,在这一年他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光汇石油获得海关总署批准设立20万立方米的成品油公共保税仓,也是在这一年,面对当时成品油市场几乎是中石油、中石化天下时,薛光林开始向有关部门申请保税船供油的牌照,将业务瞄准海上供油。
而作为一个进入到垄断行业的民营老板,他对于人脉资源以及后援力量一定显得比其他民营企业家又更为强烈。
“做石油这个行业,是很窄的,世界范围内大的石油公司还没有20家。因此,这是一个门槛很高的行业,需要信誉和历史背景,不是有钱就能进,既然进来了就要成就自己的背景与信誉。”薛光林讲的“信誉与背景”除了需要硬件实力的奠定,还需要牌照和权限的关键性“资源”。
海上供油是一种按照国际通行惯例,为国际航行的船舶提供免税油品供应的业务。在此之前,中国的免税海上供油服务由中国船舶[66.89 -2.29% 股吧]燃料公司独家垄断。即使薛光林曾极为迫切的想要在海上供油市场打开局面,但他还是等了三年。
在此之前,薛光林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油库的仓储与扩建上,建成了华南地区储量最大的油库基地。当国家完全放开成品油零售与石油批发市场,国际石油巨头纷纷进入中国市场,光汇石油凭借仓储、运输与零售等下游产业链优势,很快成为国际石油商眼中的香饽饽。
作为拥有世界上十大最繁忙港口之六港口的中国来说,海上供油市场远远落后其他国家,在这种每年市场成倍增长的情况下,国家开始放开海上供油市场,中国船舶燃料公司的垄断局面被打破。
此时,笼络了大半海外客户以成为当时国内第二大燃料油进口商的光汇石油,理所当然的取得了免税船供油的牌照,成为全国拥有海上外轮免税供油资质的5家企业之一,这也是至今唯一的民营企业。
由于海上供油业务的盈利能力取决于销量和燃料成本控制。为管理燃油采购成本,通常供油商一般利用存货及石油贸易舒缓价格波动的影响。薛光林也是看到这点,将全部精力放在了产业下游环节的建设。
目前,光汇石油的海上供油业务已拓展到全国,光汇石油的港口覆盖包括深圳、上海、宁波、舟山、香港地区、新加坡及安特惠普—鹿特丹—阿姆斯特丹港区。公司的业务拓展到15个新港口,其中9个国外港口,6个国内港口。
2010年,光汇石油投资70亿元在舟山外钓岛建设油库和仓储以及码头配套设施,一期工程完成后,还会计划将总库存从220万立方米提升至550万立方米,并在大连长兴岛建设15个从千吨级到30万吨级大小泊位的配套石油码头。除此之外,新加坡租用16万立方米的燃油仓储设施,使其在当地的总仓储量达20万立方米。
与此同时,光汇石油拥有4艘远洋油轮,40万总载重吨。为进一步增强供应能力,光汇石油还订购了5艘每艘载重吨为31.8万的超大型油轮,这些油轮将在2012年7月—2013年3月之间交付。
海通国际证券分析员张易翔表示,光汇石油于2010年度成功把其国内海上供油的市场占有率提高至36%。公司已在业内成功建立品牌,中国供油市场的增长前景庞大,预期销售将由2008年的630万吨增加至2015年的2600万吨,复合年增长率达22%。
今年1月,光汇石油发布公告,宣布与国家开发银行香港分行签署了一份为期五年的战略性合作协议。国开行香港分行将为光汇石油提出总值40亿美元项目的资金需求提供融资支持,包括增购远洋运输油轮拓展油轮船队业务,为光汇石油提供信用证及银行担保,以拓展油品贸易业务,以及支持光汇石油的新发展和收购合并项目等等。
这是自新36条颁布以来,国内民营石油企业获得的额度最高的政策性银行贷款之一,借此,光汇石油牢牢把控国内最大民营石油商的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