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遭遇“日食” 三季报毛利环比再挫11.44%
2011年1月至今,太阳能发电指数跌幅超过25%,板块市盈率却仍高达31.73倍。与此同时,已披露2011年三季报的
光伏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较去年三季报同比减少了23.07%。
几年前曾经一片阳光普照、凯歌高奏的光伏产业正随着北半球进入一个“寒冬期”。投资大跃进之后的产能过剩,主要市场欧洲需求的萎缩,以及银根收紧后的资金压力,使得国内众多光伏企业眼下陷入了经营困境。虽然没有人怀疑作为环保绿色
新能源“旗手”的光伏产业的发展远景,但什么时候才能走出冬天,眼下对光伏业界而言仍是未知。
随着A股市场的持续低迷,曾经炙手可热的光伏股一蹶不振。即便是已经到来了的三季报密集披露期,也未能给这个急需重拾信心的板块点燃希望。截止昨日收盘,wind资讯太阳能发电指数当天再度下挫3.05%,更于盘中创出了947.93点的新低。
坏消息还不仅如此,据《证券日报》记者统计,截至发稿前,已披露2011年三季报的7家光伏上市公司平均销售毛利率为22.7649%,较2011年中报时的25.7061%环比减少11.44%,较2010年三季报时的29.5983%同比减少23.07%。
毫无疑问,已披露的三季报向市场传递出一个信息,今年以来,一直困扰光伏业的“价格”病患,至今仍挥之不去。
2011年光伏业回天无力?
今年4月,全球知名的太阳能产业研究机构Solarbuzz在其发布的2011年光伏市场报告中预测,未来5年光伏组件的出厂价格将会较2010年水平再下降37%-50%幅度。
那段时期,诸如此类的消息汇聚在一起彻底击碎了投资者本就脆弱的信心。wind资讯太阳能发电指数由3月底时的年内高位1409.96点一路下挫至6月时的低位1079.48点,不到3个月的时间跌幅逾23%。
随后的6月下旬至7月下旬,太阳能发电指数展开反弹,不过,属于光伏上市公司们的美好时光没能持续1个月便戛然而止。据记者统计,从7月20日开盘时的1278.14点至10月20日收盘时的957.11点,不足3个月的时间,太阳能发电指数再度深跌25%,更于10月20日当天创出年内新低947.93点。
纵观2011年前三季度,光伏板块呈现出整体下跌、局部反弹的态势。wind资讯太阳能发电指数几经浮沉,最终仍从1月4日开盘时的1280.06点沉沦之10月20日的957.11点,跌幅超过25%。
二级市场的数据得到了行业基本面的权威证实。
保定英利宣传部副部长王志新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2008年太阳能电池价格为4.1美元/W,随后几年这一数字下降为2.8美元/W、1.99美元/W”;
此外,今年上半年,作为全球第一、二大光伏安装国的德国、意大利(两国2010年光伏总装机容量分别达到7.25GW、2.85GW,而我国仅为0.6GW)先后降低光伏补贴力度,市场需求下滑,对全球光伏业的影响可想而知,特别是对占据着60%市场份额,全球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国 中国而言;
产能过剩和需求不及的双重作用导致了产业链各环节价格的快速下跌,元大证券研究报告发布的每周太阳能产业现货价显示,10月里的第二周,
多晶硅现货价更新至42.5美元/公斤,较10月第一周下跌3.41%;太阳能晶圆单价下跌5.23%至1.63美元;太阳能电池现货价下跌6.06%至0.62美元/瓦;模块价格下跌0.18%至1.12美元/瓦。
而即便是行业基本面已如此恶化,光伏板块似乎仍没有否极泰来的机会。截止到2011年10月17日,沪深300的市盈率(TTM、整体法)为12.96倍,中小板的市盈率为28.57倍,创业板的市盈率为48.45倍,光伏板块的市盈率为31.73倍。对此,东北证券研报指出,“比较而言,整个光伏板块的整体市盈率介于中小板及创业板之间,光伏板块整体市盈率仍偏高,四季度的下行风险仍在。”
光伏业电价上调
启动内需弥补出口空缺
没有人怀疑光伏业正在经历一场变革,但如何描绘这样一个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未来,却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与上述观点不同,一位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家就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光伏产品价格下跌,这恰好是光伏发电成本下降的绝佳机会;而外需不及,内需的启动却即将弥补市场空缺。”
今年8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公布了太阳能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每度最低1元,最高1.15元。
与之相比,2010年8月进行的第二轮太阳能光伏特许权招标的13个项目中,最低上网电价为0.7288元/度,最高上网电价为0.9907元/度,而在2009年7月我国首个光伏特许权招标项目敦煌10兆瓦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为1.09元/度。
在此基础之上,英利集团相关人士曾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英利的光伏发电成本理论值已可以达到1元/度,只不过这还受到很多条件的束缚。”
成本与电价的逐步宽松,无疑增加了光伏发电的赢利空间。中国可再生能源协会秘书长张平向《证券日报》记者介绍,“目前光伏发电成本约为1.5元/度,如果在未来能够真正降低到1元/度,虽然仍不及
火电,却也使太阳能发电更具产业化潜力。”
“但只要将如节能减排、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环境损耗等环保成本计入火电等传统发电模式成本。那么,光伏发电就具有了相当的市场竞争力。”上述不愿具名的光伏企业家向记者补充道。
价格以外,内需市场的启动也有目共睹。
今年5月,光伏业忠实的唱多者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公开表示,“到2015年,国内的光伏装机容量目标将达到10GW,到2020年,目标至少要到50GW”,那时,这一发言不但带给了光伏业信心,还引领了板块的一轮反弹行情。
李俊峰的话之所以如此轰动,原因是其透露的发展目标源自《光伏发电“
十二五”规划》。更为令人瞩目的是,这一目标较此前业内公认的“2015年我国光伏装机将达5GW,2020年将达20GW”增长了一倍有余。
除此以外,按照规划,我国还要在青海、甘肃、新疆、内蒙古、西藏、宁夏、陕西、云南、海南等地建设一批并网光伏电站,结合
水电、
风电大型基地建设、发展一批风光互补、水光互补的光伏电站。2015年,大型光伏电站的建设目标为5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2000万千瓦。2015年,屋顶光伏系统的建设目标为300万千瓦,2020年将达到2500万千瓦。光伏电站和屋顶光伏系统成为我国光伏产业的两大支柱。
李俊峰认为,从2010年到2015年,光伏产业每年有200万千瓦的市场,集中电站和分布式入网的应用方式都有自己的市场。“市场高增长将持续,但增速会出现放缓。预计2011年市场的增量还会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年新增在15GW至20GW之间。光伏发电产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为光伏发电实现平价上网提供了产业和技术基础”。李俊峰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