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
煤炭石油等
化石能源的日益短缺,
可燃冰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关注,目前,除中国以外,美国、日本、印度等国都取得了可燃冰样品,加拿大、俄罗斯、德国、韩国等国也都在研究可燃冰问题。作为公认的传统能源的可行性替代品,可燃冰开采利用日益明朗化,让人们有理由期待
新能源应用领域的又一里程碑。
引“冰”取火前景广阔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它既指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笼形结晶化合物,也包括那些由天然气与水在同样环境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由于高压和低温两项条件缺一不可,可燃冰只有在深海底和冻土区才能保持稳定状态。在海洋中,可燃冰主要储存在海底之下1000米范围内,分布面积达4000万平方公里,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0%。相形之下,陆地可燃冰可谓是“凤毛麟角”,约占海洋蕴藏量百分之一。
可燃冰具有使用方便、燃烧值高、清洁无污染等特点,是公认的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因其外观像冰雪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固体瓦斯或气冰。
可燃冰热量很高,1立方米的可燃冰就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据估算,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可燃冰的另外一个好处是,经过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而不像其他常规化石能源一样还会生成其他氧化物污染。
我国南海天然气水合物的储量为700亿吨油当量,相当于目前陆上石油、天然气资源量总数的一半。南海北部坡陆可燃冰储量约185亿吨油当量,相当于已探明南海油气地质储备的6倍,而东沙群岛以东的九龙甲烷礁,目前为世界上最大的冷泉湓溢区。
陆地方面,我国冻土面积为215万平方公里,天然气水合物形成及储存前景广阔。青藏高原可燃冰远景储量为350亿吨油当量,其中五道梁多年冻土区远景储量可供应90年。祁连山地区储量占陆地总储量的四分之一。此外漠河盆地,西藏风火山、乌丽地区、羌塘盆地等都在进一步探测研究中。
几大难题有待突破
“可燃冰将在能源发展规划中得到体现。”在2011年全国两会期间,国家能源局副局长钱智民表示。在“
十二五”能源规划中,可燃冰将作为一种新型资源被纳入其中。
可燃冰发展前景广阔,但对可燃冰的开发利用也面临几大难题。可燃冰是低温与高压环境下的产物,稳定性较差。虽然存储总量很大,但分布较为分散,不便于开采。
此外,可燃冰的开采技术复杂、速度慢、费用高,加上海洋中天然气水合物的压力较高,实现管道合理布设、高效收集天然气较为困难。因此至今全球尚无成熟有效的开采技术。
尽管可燃冰是公认的21世纪替代能源之一,但对其开发利用所引发的问题不容忽视。可燃冰对温度和压力很敏感,在输送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使甲烷气体逸散到大气中从而加速温室效应。
目前,我国已形成由国家调查专项、国家863计划项目、973项目及三大石油公司的勘查项目组成的立体、多层次的勘查投入体系。国家能源局相关专家表示,我国可燃冰开发目前仍处于调查实验阶段,政府计划在2015年前投入至少10亿元加快它的开发速度,预计2020年前后实现工业开采,最快到2030年实现商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