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高管薪酬超百万 不能单从业绩评判
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北京师范大学最新发布的一份"2011中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指数报告"显示,2007年以来中石油高管人均薪酬都接近百万,去年更是超过了110万,而同时企业的实际营业利润率高的时候不到9%,低的时候甚至亏损超过7%。报告中说,鉴于公司的实际业绩,中石油高管薪酬存在严重的激励过度。
报告称中石油高管薪酬严重激励过度
报告中称,国有绝对控股公司,尤其是国有垄断上市公司的高营业收入并非完全是高管努力的结果,更多来自国家赋予的垄断优势,所以不能以企业名义业绩为依据,而应该按照实际企业业绩评价高管薪酬。
这份报告举例说,2007年到2010年,中石油能以超低价格租到工业用地,使中石油仅以20亿元得到11.45亿平方米土地使用权;由于国家征收资源税力度不够,使中石油以较低成本获得原油和天然气;由于石油企业对国家有很强的谈判能力,使得中石油产品价格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的价格水平,由于差别化的贷款利率,使中石油能够以低于市场贷款利率的成本进行融资。
除此之外,中石油还连续4年获得政府的高额补贴。报告认为,这些因素使得扣除垄断优势后,中石油的实际企业业绩也就是营业利润大幅降低。以2010年为例,中石油名义营业利润是一千九百多万元,扣除土地等各种租金后,实际利润不到四百亿元,只有名义利润的两成不到。因此,报告认为"中石油高管薪酬严重激励过度"。
黄群慧:不能简单从业绩直接判断是否激励过度
中石油高管百万薪酬算不算激励过度?央企高管薪酬虚高的现象该如何监管?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黄群慧先生薪酬问题是积极复杂的,从综合方面考虑无法直接判断是否“激励过度”。
黄群慧:从报告本身来看,它是说相对中石油本身的业绩,由于他处于垄断地位获得的薪酬来说,他认为是相对于这种情况的激励过度。从他本身报告的逻辑来说,单从这一条线来看是可以这样认为,但是因为薪酬问题决定的因素是很复杂的,不能光仅仅从业绩,从利润,包括他的指标是营业利润率来考虑。
薪酬问题的影响包括企业的规模,包括所说的行业,包括所说的区域都会对企业的需求有影响,这种多因素的影响可能使薪酬决定出来,说它是过度不过度看起来非常复杂。如果从他报告本身来说,只是相对于他单纯的营业利润率,包括又考虑到他的垄断地位,从这两个角度来说,他认为是激励过度是合乎逻辑的。
但是如果考虑到中石油的规模,考虑到行业的特性,包括考虑到区域,像北京地区的上流公司年薪,高管平均80万,所以相比来说中石油也是在这个水平,是不是激励过度呢?如果考虑到综合因素就很复杂了,没办法是一个直接的判断说是激励过度还是不过度。可能这个问题大家主要议论过度不过度,其实背后主要关注的是国企相关的利润。
黄群慧:央企业绩取得是多方面因素综合结果
关于央企高管的薪酬到底是如何界定,黄慧群认为不能直接和企业真实业绩划等号。
黄群慧:现在关于央企的业绩的来源有很多说法。一方面有他的竞争努力的结果,也有他行业本身的垄断的地位。再一个也和行业本身的景气有关,所以这种业绩的取得是多方面的因素的。他的薪酬本身,我刚才谈到了影响因素很多,除了和业绩有关,肯定和它的规模在扩大有关,跟行业的特性也有关,因为他是大公司,在不同地区的差异也是有关的,所以说影响力是非常复杂的。
黄慧群说,我们国家目前的国企真正的赚钱的能力整体来说逐步提高。
黄群慧:应该说我们国有企业整个的利润,现在从2003年以来整体从总额上是逐渐的提高的,现在都上了万亿。当然这里头需要和你的资产、和你的其他的各个指标去来比较,包括你的营业额、营业利润率、资产利率,总体上还是在提高的。
国务院国有资产委员会的副主任邵宁最近也透露出一个观点说国有经济结构调整,将会使得国企向两个方向集中,公益型国企和竞争型的国企。黄慧群对此观点表示赞同,分类有利于薪酬分配。
黄群慧:我觉得这种分类确实是很有必要的,而且未来这种改革也是一个改革的方向。因为国有企业现在一个根本的问题是在于他的使命没有进一步来明确,说这家企业是国家来设立他是为了让他在竞争中赚钱,还是为了承担相应的政府目标。如果这样分为公益类的和竞争类的,那就明确哪家使命,你是来赚钱的,你是来相应的去承担政策使命目标的,是公益的。
那么如果这样的话,每个薪酬决定的原则就完全不一样了,如果是公益的,那你就不能说我直接和我的利润率去挂钩,不能说直接和我的营业状况去挂钩,应该和你完成的政策目标和完成的工作目标去挂钩。相反如果是竞争性的,那我可以在我的行业里,在我的竞争过程中取得的业绩是可以直接相挂钩的,就是和一般的市场竞争的企业的薪酬的决定原则是一样的。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