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中国政府推出《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规定了
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具体目标和任务。但是三年调整周期即将过去,三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目标完成情况却是不容乐观。
2009年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目标为:改造现有生产能力,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和普通型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新能源汽车销量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主要乘用车生产企业应具有通过认证的新能源汽车产品。
从目前来看,新能源汽车销量占到乘用车销量的5%,也就是70万辆左右。无疑,当前的市场实际销售情况与规划所定目标相去甚远。
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数量几乎用0来计算,新能源汽车市场更多是集中在客车的销售。2011年前5个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累计为14250辆,其中新能源客车就有11190辆。
这样的结果,与目前国家推行的十城千辆的工程有关。而在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由财政拨付资金支持大中城市购买新能源汽车也是最重要的一项推广措施。
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规定:启动国家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工程,由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给予补贴,支持大中城市示范推广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等节能和新能源汽车。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要制订规划,优先在城市公交、出租、公务、环卫、邮政、机场等领域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建立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加快停车场等公共场所公用充电设施建设。
但是,这些措施的落实到目前为止只限于了公共交通客车的购买,而其他集团采购却基本没有任何的动静。
其实,要真正打破目前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坚冰,推动集团购买新能源汽车势在必行,而且是最有效、最便捷的市场措施。
为什么私人不愿意购买新能源汽车?最主要的原因并不是价格昂贵,消费者消费不起,而是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存在很多使用的障碍。
比如,私人购买了新能源汽车以后,如何解决充电的问题?目前,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非常不健全,几乎看不到充电桩的存在。
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国家不投入大量资金去建设更多的充电桩呢?那样不就能够让消费者放心购买新能源汽车了吗?
事实情况并不是这样。充电桩的建设存在很多障碍,不仅仅有建设单位之间利益的纠葛问题,更有建设单位如何布局充电网络的问题。
建设多少充电桩?在哪里建设?都是建设单位很难掌控的事情,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知道未来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在哪里?更不知道会有多少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也不知道他们会在多长的时间周期内决定购买新能源汽车?
假如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数量偏低,那么建设充电桩或者充电站的资金就存在极大的浪费,这显然是建设单位不愿意看到的事实。
然而,如果从推动集团购车方面打开突破口,那么所有的问题迎刃而解。
比如,某政府机关作为一个集团,由于他们采购的各种公务用车数量较多,因此,可以通过优惠措施推动这些政府机关购买新能源汽车,同时,可以让政府机关的公务人员带头购买私人新能源汽车,可以考虑给出更多的优惠措施,优惠幅度与购买数量成正比关系。
这样,对于一个政府机关来说,通过各种措施可以做到新能源汽车购买的数量达到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而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数量在一个周期内也可以做到比较精准的估计和预测。这样,就可以联合充电桩建设单位在政府办公区域内部建设充电站或者设立若干充电桩。
这样的设置,不仅解决了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建设单位建设充电设施的效益问题,一举两得的同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拓展自然就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推动集团购买新能源汽车,还有一个极大的好处是,由于新能源汽车使用者比较集中,因此,售后服务和维修相对比较方便。新能源汽车生产厂商可以针对这些集中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单位,建立更加紧密的售后服务关系,从而保证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保质保量。
大的政府机关可以这样做,许多类似政府机关的集团单位都可以采取类似的措施进行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推广。
比如,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内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可以鼓励自己的员工使用新能源汽车,从而带动充电设施的建设。在大型的企业集团内部也可以推行,这些大型企业集团在购买新能源汽车方面的优惠措施,可以和企业的税收优惠挂钩。
从一个集团扩展到两个、十个、一百个,以致更多的集团成为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单位,这样新能源汽车市场本身就获得了极大的拓展,新能源市场就能够上升到一个新的阶段。
通过这些集团的采购、使用、服务,将让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获得更多的
市场信息反馈,从而更好改善新能源汽车的设计、生产以及售后服务网络。
同时,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拓展,也让新那你要汽车的充电设施建设从点到面,形成以集团为中心的充电网络,从而也为整个社会上的其他消费者提供了随处可见的充电设施。
充电设施的完善与建设,将让私人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获得更好的信心,而集团购买新能源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也会为更多的私人消费者提供示范的作用。
这样,一个新能源汽车社会的到来就成为顺理成章的必然。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