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电业拐点或续“国进民退”之势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1-11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关注度:0]
摘要: 2011年被认为是风电行业进入转折的一年。从持续的高速发展到追求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风电业的发展步伐明显慢了下来。与此同时,价格战不时见诸行业分析,它成为了转型时期风电行业的一大特征,也将公众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风电企业。凭借资本和...

    2011年被认为是风电行业进入转折的一年。从持续的高速发展到追求速度与质量、效益的统一,风电业的发展步伐明显慢了下来。与此同时,“价格战”不时见诸行业分析,它成为了转型时期风电行业的一大特征,也将公众的注意力更多地引向风电企业。凭借资本和规模优势,国企加大投资力度直接拉低了海上风电的电价。而有分析指出,面对着逐步缩水的利润,民营资本或渐渐出局。

    “国进民退”是对风电业企业的真实写照?那么这将对行业发展产生哪些影响?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博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分析说,当前国有企业在风电行业的投资的确有不计成本价格的非理性色彩。而“从当前的情形看,民营企业在短期内改变竞争中的弱势地位不太容易。”

    国企投入加大竞争优势明显

    2011年1月,电监会发布《风电、光伏发电情况监管报告》称,风电项目的投资主体相对集中,主要是中央企业和部分风能资源丰富的地方国有发电投资企业。

    该份报告用数据表明,无论是并网装机容量,还是在建的装机容量,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都排在前三位,中国广东核电集团、中国神华集团等国有企业紧随其后。前十家企业的并网装机容量占全国并网风电装机容量的75.85%。

    2011年12月8日,赛迪顾问发布的《大型国有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战略研究》和《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显示,截至目前,在全国120家中央企业中,已有70多家涉足节能环保、

    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并且央企的投资规模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国企的投资增加直接导致了风机价格的下降。比如2010年,我国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招标,五大发电集团报出的低价在业内引起强烈反响。当时业内普遍认为,由于高昂的建设成本和维护费用,海上风电的成本可能会是陆上风电的两倍,但五大发电集团报出的价格已与陆上风电相差不多。不少风机制造的民营企业,尤其是那些本就处在第三梯队的企业,正在失去盈利空间。中投顾问新能源行业高级研究员李胜茂对本报记者介绍:近几年风电场转手的现象时有发生。由于风电场前期投入大,成本回收慢,一些中小型的风电场出于资金利用效率的考虑,将已经建好的风电场转卖出去的现象时有发生。

    而在民营企业家和投资者聚集的上游——原料和装备制造领域,国有企业也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湖北能源集团总经理傅振邦在2011年的一次公开发言中总结:不管是装备制造还是风电开发运营,乃至风电产业链配套,国有企业都在其中占据了主要的份额。

    民营风电企业汇通能源集团在前不久募集了5.8亿元资金准备开建风电场二期项目,计划将风力发电变成未来主业,为公司贡献80%左右的利润。其总经理米展表示,公司还将面临不小的困难,其中最主要的两个瓶颈分别是优质的风场资源越来越少,以及风电并网中存在的部分电输送不出去等。

    全国政协委员、段和段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段祺华在2011年两会期间,曾就风电发展作了一次大会发言。他直言:“国有企业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领域跑马圈地,把其他企业都给挤了出去,因为很少有企业能与国有企业竞争。”

    国企非理性投资增加有制度层面原因

    赛迪顾问近期发布的《大型国有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战略研究》和《大型国有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通过对50家中央企业及重点大中型国有企业的调研发现,其中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未来3~5年规划的企业超过95%。赛迪管理顾问企业战略咨询中心研究总监吴维海认为,未来大型国有企业会进一步借助禀赋优势,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

    而与此同时,央企利润下滑的消息不断传出。有评论指出,央企利润大幅下滑与其对新能源领域的“不计成本投资”及低收益不无关系。前任国资委主任李荣融认为,央企利润下滑的主因并非欧债危机等外围原因,来自成本的压力更大。

    行业分析认为,对行业发展以及利好政策的预期,是吸引国有企业大举进入的直接原因。虽然我国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风电装机国家,但从风电发电量占比来看,到2009年底风电发电量仅为总发量的0.7%,而2010年上升至1.04%,预计“十二五”期间新增机将超过5000万千瓦,空间仍然巨大。

    在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看来,制度等硬性规定才是央企不顾成本、大举进入新能源领域的最主要原因:全国《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制定了非水电可再生能源的强制性市场份额目标,即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企业在2010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配额达到3%,2020年则要达到8%。

    这意味着,发电企业若完不成可再生能源市场配额,便不能顺利建设火电项目,这将直接导致电力集团总装机容量止步不前。

    2011年2月,又一家实力雄厚的国有发电集团对外宣布它的风电雄心。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在其网站上称,计划到2015年该公司风电投产装机容量达到800万千瓦,在建和开建的项目在800万千瓦以上,储备资源3000万千瓦以上。

    除了制度方面的硬性规定,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博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国有企业的效绩考核机制也是国企不断加大对新能源领域投资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政策层面对国有资产的考评,更多的是从规模方面进行,规模越大,绩效越好。”

    曾少军博士还表示,国企的融资能力强,也是其投资加快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当前企业普遍资金链紧张的形势下,融资能力强的企业,发展能力也会强很多。

    李胜茂分析说,国有发电企业还有一个关键优势。“通常情况下,国有发电企业与电网公司的关系更加协调,并网问题也更加容易解决”。他表示,风电并网率不高目前是制约行业健康发展的主要瓶颈,只有顺利上网才能给风电场带来利润。“但风电场建成以后,需要进行接入系统建设。而接到哪个节点,审批权在电网公司。”

    “新产业健康发展国家调控不可少”

    “当前风电行业的发展确实有‘国进民退’的趋势,总体上讲国有风电企业获取订单的能力远大于民营企业,并且形势对民营企业越来越不利。”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博士对本报记者讲到。对于民营企业来说,他们面临的挑战正日渐增大。

    政策层面为企业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显得格外重要。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和国有大型企业改革,逐步减少一般竞争性行业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数量,进一步优化国有经济布局。”

    在过去的30年中,民营企业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在大型国有企业还没有顾及到风电等新兴产业的时候,民营企业为风电等行业的发展积极进行资金与技术积累。“民营企业发挥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应给民营企业的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充分发挥民营科技企业在这个产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李胜茂对本报记者分析说。

    李胜茂认为,在陆上风力资源出现上限,订单减少的情况下,风电企业应更多地从企业内部来挖掘潜力:一是加快产品的更新换代,提高产品质量;二是提升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三是加快企业的走出去步伐,积极开拓海外市场。

    政策层面可以为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采取措施。“比如适当降低风电项目对企业的资金及规模限定,这对规模相对较小的民营企业至关重要。另外,政策层面理应对电价进行改革,因为目前的电价多为招标后的电价,并不是一种激励电价。”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博士对本报记者分析说。

    “政策层面不应该被国有企业的投资热度所迷惑,这并不是依据市场信号进行的理性行为,新能源的发展虽然速度很快,但它需要国家的调控和扶持来实现平衡发展”,曾少军博士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强调。

    中国风能协会秘书长秦海岩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他不太赞同“国进民退”的说法。“大环境是这样,这不光发生在风电行业,而且民营企业一直就没有成为风电行业的主导。”但秦海岩认为,在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处于劣势的情况下,政策层面的确应该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环境。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风电行业 价格战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