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炼大省,山东地炼企业的财务情况却较少为外界所知,不过,山东东明石化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东明石化”)的一项银行间市场募资,给公众管中窥豹的机会。
经济导报记者获悉,地炼巨头东明石化11日以8.50%的票面利率发行了366天短期融资券,募资6亿元,用于补充旗下公司采购原油的营运资金。而募资说明书显示,东明石化近几年资产负债率逐年提高,流动负债占总负债之比频超80%,而未来两年近30亿元的投资中,65%需要从外部借款,资金压力日益凸显。
“山东地炼企业都有扩大产能的冲动。”中宇资讯炼化行业分析师王良19日对导报记者表示,扩产是大势所趋,同时企业不得不承受由此产生的日益沉重的财务压力。
负债率逐年攀升
东明石化披露,由于公司新项目投产、产能增加,2011年需增加采购原油约150万吨,按目前价格,约需总采购资金80亿元,依公司目前原料周转情况匡算,新增流动资金占用在6.5亿元左右。因此东明石化拟将本次短期融资券募集资金6亿元全部用于补充子公司东明润邦化工有限公司的营运资金。
导报记者注意到,尽管东明石化经营不俗,仅2011年上半年就实现营业收入98.48亿元,综合毛利率达5.26%,净利润1.29亿元,但公司近年来逐步攀升的负债率、不断减少的现金流和不尽合理的负债结构,还是给企业造成不小的压力。
数据显示,东明石化2008年-2011年6月30日资产负债率分别为48.92%、59.11%、56.15%和61.63%,相应的公司财务费用也不断增长,分别达到1.69亿元、1.81亿元、2.22亿元和1.36亿元。东明石化也坦言,“资产负债率波动中有所提高,有可能减弱其综合偿债能力。”
在所有负债中,东明石化同期的流动负债分别为19.7亿元、36.55亿元、38.1亿元和45.96亿元,流动负债占全部负债之比分别为78.02%、85.78%、86.69%和80.32%,这其中短期银行借款分别为15.6亿元、25.59亿元、30.24亿元和27.73亿元,负债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
更让人担心的是,东明石化的现金流波动较大,近一年半还显示为负数。据披露,东明石化2008年-2011年6月30日的现金流净增加额分别为5.37亿元、7.21亿元、-4.48亿元和-3.06亿元,其中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分别为10.71亿元、2.81亿元、-2.7亿元和1.53亿元。
东明石化对此解释为,自2009年初以来,原油价格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导致公司原料采购支出增加,同时,由于成品油价格受国家调控,其增幅远低于原料油价格增幅,使公司经营现金净流入减少;同时公司在原油价格上涨的趋势下,为节约原料成本并保证原料供应,加大了对原料油的采购和储备,致使预付账款和存货都大幅增加,导致净现金流减少。
“地炼企业只要有油源,生产经营还是赚钱的。”王良说。
不过,东明石化也承认,净现金流减少会对公司经营周转和偿还债务造成困难,公司面临现金流下降导致的经营周转和偿债风险。
未来还需大手笔借款
导报记者了解到,东明石化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已经达到600万吨/年,约占全国炼油能力的1.2%,占山东地方炼油能力的10%,为山东乃至国内最大的地方炼油企业。2011年,公司经营目标是计划加工原料油350万吨,实现营业收入220亿元,实现利税18亿元。
尽管经营能力不错,但其对资金的需求同样迫切。导报记者注意到,东明石化此次融资券注册金额高达12亿元,这意味着在此次融资6亿元之后,其未来还能再融6亿元。不过,相比东明石化庞大的资金需求,仅凭短融券并不足以满足其投资需要。
据了解,东明石化2011年-2013年有两项投资计划,分别为总投资4.49亿元的铁路专用线扩能改造和总投资30亿元的300万吨/年重质油综合利用项目。
投资计划表显示,2012年铁路扩能改造项目需投资2亿元,其中自有资金和借款各占一半;而300万吨/年重质油综合利用项目年内需投资14亿元,其中9.5亿元需要借款,2013年需投资的10亿元中,仍有6.5亿元需要借款解决。
东明石化披露称,300万吨/年重质油综合利用工程包括200万吨/年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180万吨/年原料加氢处理装置、150万吨/年FDFCC装置、35万吨/年气体分馏装置、160万吨/年延迟焦化装置、120万吨/年焦化汽柴油加氢精制装置、7万方/小时干气制氢装置和7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配套建设罐区、循环水场和污水处理等公用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年均销售收入为232.58亿元,年均利润总额为13.58亿元,年均所得税后利润10.18亿元。
按照东明石化2010年-2020年十年发展规划,到“十二五”中期,东明石化要达到新增项目建设投资8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利税50亿元的战略目标,形成50万吨/年氯碱化工、100万吨/年煤化工、1000万吨/年炼油的产业规模,资金需求可想而知。
“国家在逐渐淘汰200万吨/年常减压以下的落后产能,并且由PM2.5引发的炼化产业链升级也是大势所趋。”王良表示,再加上央企收编及企业自身兼并需要,地炼企业升级装置、扩产已不可避免,由此产生的财务压力只能克服。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牟修锐)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