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1年12月13日
中石化和新奥能源联合发布针对中国燃气全面收购要约起,一场涉及资金约160亿港元的商战随即拉开序幕。
近日,这个收购要约却被中国燃气定性为“属于机会主义性质”并且“未能反映公司基本价值”,其主要大股东和公司重要员工频频出手反击。中国燃气2月3日对外宣布称,公司高层收到由近4000名员工签署的反对收购要约的函件。
对此,中石化和新奥能源对外声明宣称,将继续寻找机会会晤中国燃气控股有限公司的董事会,讨论两公司针对中国燃气联合提出的收购提议。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已有诸多端倪显露此次“百亿元收购战”背后或存第三只手,该方在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推出超160亿港元收购要约后为外界所忽视。日前,中国燃气财务总监梁永昌表示,公司曾在2011年11月14日对外宣称有意投资中国燃气较大股权的投资者并非中石化和新奥能源。
多方阻击收购要约
2月3日晚,中国燃气对外公告称,公司获员工发出的表示反对收购要约的函件,由近4000名员工签署。
据悉,中国燃气员工在函件中表达了收购要约对公司业务及中国天然气行业的竞争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忧虑。
梁永昌对表示,公司已经按照规定对外披露相应信息,至于员工提交的函件应该不会对外公布。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燃气截至2011年中旬拥有约2万名员工,其中深圳员工数量约为300人。梁永昌表示,此次签名人员包括下级分公司的员工。
对此,记者获得新奥能源回函称,将继续寻找机会会晤中国燃气董事会,期待有机会向中国燃气董事会当面深度阐述和交流新奥能源能够给中国燃气带来的价值和发展空间,以及由此给员工个人发展提供的机会。新奥能源相关公告显示,除要约公告中已经提到董事会和高管层面的相应建议和安排,并无意就中国燃气员工的聘用现状做实质性调整。
事实上,在中国燃气员工有所行动之前,公司重要股东便通过在二级市场频频出手增持公司股票来回应中石化和新奥能源的联合收购。
资料显示,2月3日,韩国SK公司和富地石油依然在购入公司股票。截至当日,其持股比例分别为10.42%和12.38%。而在2011年4月份前,两者持有中国燃气股份比例均在5%左右。据估算,SK公司和富地石油此轮增持耗资均超7亿港元。
市场人士对此多有猜测,但尚未获得两家公司正面回应。
潜在投资者或成关键
中国燃气去年11月中旬曾停牌对外发布的一份公告或透露天机。该公告宣称,一名独立潜在投资者接洽公司,表示有意投资公司较大股权。
中国燃气财务总监梁永昌说,“当时我们没有披露他的身份,现在也不可以说。”不过梁永昌承认,该投资者并非中石化和新奥能源。
早在中石化和新奥能源对中国燃气发出要约收购之前,就有关于收购中国燃气的传言,其中包括中信资本和
中石油。2011年4月有外媒称,中石油正通过美林研究并购中国燃气的可能性,方式包括通过旗下昆仑能源和自行收购。
2011年11月有香港媒体报道称,与中国燃气接洽的投资者实为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资本,其拟以财务投资者的身份入主中国燃气。
在中国燃气“收购战”陷入僵局之时,背后的潜在投资者或将成为局势转变的关键。
相关新闻
遭遇三方反对 中石化新奥收购中燃或难成功
在遭遇中国燃气管理层反对,以及中国燃气股东富地石油、韩国SK集团以高于收购报价,多次增持中国燃气股份的阻挠后,中国燃气董事会及股东又收到近4000名员工反对收购的两份签名函件。这表明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收购中国燃气的前景越来越不明朗。
分析师则认为,员工的联合反对意味着中石化和新奥能源对中国燃气的收购遭到来自股东、管理层、员工的全方位反对,收购失败几乎成为必然。就算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提出更高报价,收购成本将会随之大幅上升,成功可能性也更小。现在,无论采用何种手段,目前已经错过了最佳收购时机。
中国燃气称,公司接到员工发出的反对收购要约的两份函件。一份函件寄给董事会,一份函件寄给董事会及中国燃气股东。两份函件日期均为2012年1月29日,并由近4000名员工签署,其中部分员工是股东及(或)股权持有人。
该函件表达了员工对收购要约对本公司业务及中国天然气行业竞争及发展之潜在不利影响的忧虑。函件表明员工相信现任管理层是日后有效管理公司的最佳选择。
“员工联合反对收购显然给这桩收购带来了更多阻力。我们并不看好中石化、新奥能源对中国燃气的收购,目前来看这桩收购成功概率微乎其微。”中投顾问能源行业研究员周修杰表示。
根据港交所资料显示,英国富地石油日前增持中国燃气,每股作价3.7~3.72港元;而SK集团买入中国燃气的股份的成本价每股也高于4港元,每股收购价格高于中石化、新奥能源每股3.5港元的收购报价。
周修杰说,中国燃气管理层反对此次收购,大股东增持进一步增加了收购难度,如今员工的联合反对则意味着收购遭到了来自股东、管理层、员工的全方位反对,收购失败几乎成为必然。
据了解,新奥能源和中石化对中国燃气进行突然收购前并未通知对方,敌意收购先于友好收购反映出新奥能源与中石化在收购经验方面的欠缺。在敌意收购几乎宣告流产的情况下,接下来唯一的措施是积极推进与公司管理层以及主要股东的友好谈判,通过合理协商,确定收购价格和收购方式。
在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打出收购的第一张牌后便杳无音讯,而中国燃气则是频频出牌阻击,目前市场都在观望中石化和新奥能源下一步行动。周修杰认为,“从收购被拒到现在,新奥和中石化迟迟没有后续动作,反映出这两家企业要么是欠缺收购经验,要么缺乏收购诚意。无论采用何种手段,目前已经错过了最佳收购时机。”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