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称伊朗选择性断供石油意在增加谈判砝码

[加入收藏][字号: ] [时间:2012-02-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关注度:0]
摘要: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观摩核燃料棒加载过程 不顾国际压力和欧美等国的制裁,伊朗15日高调公布了其核计划的多项重大成果,其中包括将国产的纯度为20%的核燃料棒装载至核反应堆和新增3000台新型离...



分析称伊朗选择性断供石油意在增加谈判砝码

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观摩核燃料棒加载过程

    不顾国际压力和欧美等国的制裁,伊朗15日高调公布了其核计划的多项“重大成果”,其中包括将国产的纯度为20%的核燃料棒装载至核反应堆和新增3000台新型离心机。同时,伊朗还宣布将“选择性”的停止向欧盟国家出口石油。

  公布多项核计划“重大成果”

  伊朗专家15日将首批国产核燃料棒装载至德黑兰研究用反应堆。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官员和科学家的簇拥下观摩了核燃料棒加载过程。

  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巴盖里称,是由于西方国家不愿向伊朗提供帮助,伊朗才开始自行生产纯度为20%的浓缩铀,以生产核燃料棒。

  内贾德还下令再建造4座研究用核反应堆,用于测试核燃料和生产放射性药物。他还宣布,伊朗在铀浓缩进程中新增了3000台离心机,这使得伊朗拥有离心机的总数升至9000台。

  伊朗原子能机构负责人达瓦尼当天还称,伊朗已在纳坦兹核研究基地启用新一代离心机,此举将使本国铀浓缩能力提高3倍。他还透露,德黑兰将在伊历明年(今年3月20日之后)开始生产新的核工业原料铀“黄饼”。

  伊朗原子能机构的声明称,伊朗用碳纤维制成“第四代离心机”拥有“速度更快、产生废料和占地更少”的优点,在进行铀提纯工作中将以超音速旋转。

  向欧盟“选择性”断供石油

  据伊朗迈赫尔通讯社报道,伊朗已经停止向法国和荷兰出口石油,并向同属于欧盟的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和希腊发出最后通牒——四国应延长与伊朗签订的供油合同,如果四国不考虑伊朗的要求,伊朗将停止向四国供油。

  之前,伊朗国营的新闻电视台曾报道,作为对欧盟向伊朗石油出口和央行施加制裁的回应,伊朗已停止向上述欧盟六国出口石油。但之后,伊朗石油部和外交部分别否认了媒体说伊朗决定停止向6个欧盟国家出口石油的报道。

  伊朗石油部的一名发言人对媒体说:“我们否认这一报道……即使(伊朗)作出了这种决定,也应由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宣布。”

  伊朗外交部也称,德黑兰“目前”不会停止向欧盟多国出口石油。

  欧盟领导人上月底批准了对伊朗石油出口和伊朗央行实施制裁的决定,引起伊朗强烈反应。伊朗多名议员表示,议会将与石油部讨论停止向欧洲出口原油一事。伊朗石油部长罗斯塔姆·加塞米本月4日表示,作为对欧盟制裁的回应,伊朗“一定会”停止向部分欧洲国家出口原油。

  石油行业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伊朗目前原油日出口量约260万桶,其中约五分之一运往欧盟。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中进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国家。

  伊朗“高调”原因何在?

  分析认为,伊朗不顾国际压力和欧美等国的制裁,此时公布多项核计划“重大成果”并向欧盟国家“选择性”断供石油有多种原因。

  分析称,伊朗公布核计划“重大成果”有政治目的。伊朗在11日刚刚渡过国庆日,下月2日又将举行议会选举,目前国内爱国热情高涨,政治气氛浓厚,在此时公布其核计划所获得的重大进展有利于烘托气氛,推高热情,增强国民自豪感。

  伊朗公布核成果还有利于增加核谈砝码。在15日高调宣布其核计划“重大成果”的同时,伊朗还致信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阿什顿,表达了与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重启核谈判的意愿。分析认为,伊朗能够装载用纯度为20%的浓缩铀制造的核燃料棒代表其掌握了完整的核燃料生产技术,接近拥有整个核燃料产业链,而此前西方一直认为伊朗尚未掌握此项技术。这意味着伊朗打破了西方的核技术封锁,可以在今后的谈判中抬高门槛,向大国提出更多要求。而且,伊朗表达核谈意愿或对缓和目前伊朗与西方的紧张局面提供帮助,这对伊朗来说既有利,又得分。

  至于向欧盟“选择性”断供石油,也是伊朗的谈判砝码之一。伊朗宣布停止向法国和荷兰出口石油。法国是伊核问题谈判六国成员之一,石油“断供”可能会对法国的经济带来一定影响,而同为欧盟国家的希腊、意大利和西班牙是欧盟成员国中进口伊朗石油最多的国家。这三个国家目前都深陷债务泥潭,如果伊朗此时“断油”,必将给这些国家带来沉重的打击。参与核谈判的西方国家不得不考虑“断供”会给本国或本地区带来何种负面影响。 [复制 收藏
]
关键字: 伊朗 石油 核计划 欧盟 制裁 
关于我们 | 会员服务 | 电子样本 | 邮件营销 | 网站地图 | 诚聘英才 | 意见反馈
Copyright @ 2012 CIPPE.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全球石油化工网 版权所有
京ICP证080561号 京ICP备05086866号-8 京公网安备110105018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