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层开发方案一体化促页岩气发展
页岩气正式被列为独立矿种,页岩气“十二五”发展规划即将颁布,一系列利好消息,使业内外人士对页岩气这种
非常规油气的未来充满希望。中国页岩气开采有哪些短板?中国企业该如何面对投资主体多元化?技术问题是否能够逾越?采出气来如何有效利用?近日,中国能源报采访了具有百年历史的国际油服企业贝克休斯北亚区客户服务总监刘青。
中国能源报:贝克休斯作为老牌油服企业,在美国拥有丰富的页岩气开发经验。与美国相比,中国页岩气开发尚处于初级阶段。您认为,中国页岩气勘探开发技术在哪些方面最需要完善?
刘青:中国目前的单项技术已经接近国际水平。比如,2009年中国引进的分段
压裂技术,在美国采用也就两年的历史。而经过实践,已经被认为是目前在中国最有效地解决致密油气资源产量瓶颈问题的技术。这也是未来技术的发展方向。
不过,对于中国企业而言,除了技术障碍,更需要的是建立储层开发方案一体化思维。贝克休斯以前的开采过程完全按照工程顺序进行:搞地质油藏的先确定储层和井位,然后钻井的再做个钻井方案,接着再想怎么
完井、酸化、压裂等问题。国际上出现储层开发一体化趋势之后,贝克休斯开始根据地质和油藏的情况,根据油藏和地应力情况判断合理的井筒方向,决定是否需要储层改造,如何改造及配套的完井
管柱如何设计,最后再综合考虑如何根据完井及储层改造要求设计钻井方案。这与过去的思维似乎完全相反,但是反向思维使得储层开发更加有针对性。这也是贝克休斯在中国一直努力推动的方向。
中国能源报:2011年12月31日,国土资源部宣布页岩气为独立矿种。这一政策被业内人士视作国家希望多种投资主体参与其中,尽快实现其产业化的一个信号。那么,民营资本非技术层面的障碍有哪些?
刘青:我个人经过考察认为,在美国,页岩气能够发展起来,国家扶持和民营资本进入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中国页岩气的发展也很重要,国家开放矿权给了民营资本投资的机会。但是对于投资方来说,页岩气项目的成功不只是单井产气量的提高,还要看项目的投资回报率,所以如何控制成本和有效地将产出气转化成现金收入,就成为投资项目成功的关键。这是当今中国页岩气开发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在中国市场,东部城市用气量大,这些地方又远离中国西部主气源,压缩、液化运输成本又太高。所以,如何输气以及如何创造公平的输气条件是关键之一。这其中就涉及到了管道使用的问题。另外,中国的主管道建设多以主气源和主用户群为始终点修建,实际上也很难做到页岩气采到哪儿就在哪儿建管道。只有合理解决气变钱的问题,才能吸引民营资本投资介入页岩气开发项目。当然就目前的现状而言,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最近国家提出了分布式能源建设的思路,能够解决一大部分的问题。再者,支持当地发展天然气汽车、当地供热、天然气发电等都是解决的途径。
中国能源报:美国能源信息署今年1月发布能源展望报告预测,到2021年,美国的天然气产量将超过消费量,同时还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那么,美国页岩气开发企业发展的特点是什么?对中国有什么启发和借鉴作用?
刘青:美国早期开发页岩气的时候,很多人并不看好。但美国这几年页岩气已经基本满足了本国需求。
我在这个行业干了二十几年,里面有一半以上的公司我都不认识。页岩气开发技术掌握在油田服务公司的手里。这些小规模的页岩气开发公司,主要依靠油田服务公司的技术来帮助开发页岩气。
应该说,页岩气开发对企业的气田开发综合技术要求很高,但投资回报不是很快。不像石油行业,花几百万元人民币打一口井,如果高产的话,可能几个月就回本。页岩气就没这么快,而且还要配套技术含量很高的工具参与开发。另外,页岩气的地质条件也十分复杂。业内将这个现象描述为“各项异性”,即世上没有两块气田拥有完全相同的地质条件,这也是其风险大的一个方面。所以,国外开采失败的例子也很多。中国的民营资本要想进入,需要很多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支持。
中国能源报:从1985年至今,贝克休斯在中国的发展已经有20多年了。贝克休斯在国内页岩气市场取得了哪些成绩?面对中国页岩气市场的新变化,有何远期计划?
刘青: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贝克休斯通过国际市场上的兼并重组,具备为用户提供储层开发一体化方案的专业油田开发服务能力,形象点说,就是从A到Z的服务。目前,我们与
中石化、
中石油、
中海油都有合作。应该说中国政府多个关于页岩气的政策的出台,让我们对中国页岩气市场的前景充满了信心。而贝克休斯提供的储层开发一体化的服务,也将为未来民营资本进入页岩气开发市场提供技术保障。下一个阶段我们希望通过努力,让中国企业更多地了解我们这种专业储层开发一体化油田服务的理念,通过与政府相关部门合作开展页岩气开发技术的宣传工作,让更多的民营资本关注页岩气开发,了解页岩气开发并最终参与页岩气开发项目,为中国页岩气开发市场注入活力。
[
复制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