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油田可采剩余油不仅品位越来越低,而且高度零星分散。站在该厂
地质勘探形势图面前不难发现,只有零星的油气显示,散落在茫茫的地层砂岩中。如何寻觅它们的踪迹?如何高效地把它们从地宫深入开采出来?这是开发多年的老油田给地质技术人员出的难题。
“唯有站在
水平井和特殊结构井的角度,精心刻画每一个薄油层,才能挑战老油田的
采收率极限。”该厂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师国记说。
“陈2平8井钻进成功穿越厚度仅为1.5米的超薄油层,钻遇率高达75%。”2月4日,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迅速在江苏油田试采一厂地质研究所传开,令技术人员激动不已。
只有他们清楚,成功穿越1.5米的超薄油层意味着什么。
解剖如同夹心饼干一样的薄互层
翻开地研所陈堡油田陈2断块的
地质构造图,可以看到等深线精细到每5米一条。这密密麻麻的等深线背后,是地质技术人员殚精竭虑的结晶。
通过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和动态监测技术,技术人员仔细解剖陈2断块这个如同夹心饼干一样的薄互层,将里面的8套小层描绘得清清楚楚。
在细分油层基础上,他们打破传统的薄互层开采模式,利用水平井技术对其中的部分薄层实施单层开采。2011年,他们在厚度仅为2米的7号薄油层成功部署了陈2平3井,初期日产油9.3吨。
2012年,他们继续挑战极限,瞄准厚度仅为1.5米的6号超薄油层,这是该油田目前运用水平井技术开发的最薄油层。
钻头“有选择地”穿行在地层中
不要说在2000多米的地宫深处,即使是在地表层,1.5米的油层厚度也等同于一条直线,想要水平穿过它,无疑是一场异想天开的冒险不管是
储层描述还是实钻控制,哪怕一点点误差,都会让这场冒险彻底失败。
为此,陈2平8井钻探除采用无线随钻仪器外,还采用了近钻头地质导向系统,这是该油田第二次应用这项技术。该技术仿佛给钻头装上眼睛,让它“有选择地”穿行在地层中。
这个龙年的春节师国记和地质组技术员祝奎、秦家敏是在井场度过的。该井还没有钻进标志层之前,他们就进驻井队。
浓浓的新年气息在周围的乡村弥漫,地质技术人员却在井场紧张地度过每一秒钟,因为他们手中握着水平井的生命曲线。
超薄油层实现75%的钻遇率
科技界有句话叫“上天容易入地难”,说的就是人类可以借助天文望远镜观测上百光年远的浩瀚太空,但对地表以下仅十几千米深处的情况仍是一头雾水。
虽然拥有近钻头导向系统,但面对这么薄的油层,只要井斜超过1度,则“谬以千里”。更何况,陈堡油田陈2断块是低电阻油藏,极容易混淆数据视线,造成油层假象。
1月31日,在钻进1900米时,系统显示电阻值已低到1欧姆。是进入标志层的信号,还是进入标志层前的一些隔夹层?如何决断,考验着技术人员的判断力。
通过测录井资料及区域地质资料等数据的相互印证,结合2011年钻探陈2平3井的经验,师国记判断钻头已进入标志层。他及时调整靶点深度和入靶角度,终于瞄准超薄油层。
进入目的层后,他们仍然面对巨大的考验。
陈2平8井与邻井陈2平3井同属一套薄互层,两口井的空间距离只有10米,200多米的水平段全程都要防“剐蹭”,这简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旅程。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当该井钻至2200米时,技术人员发现井斜达到95度。他们立即下调钻头,却意外发现,调整方向后钻头竟出层了。
为什么方向调对了,反而会钻出层?面对阴差阳错的结果,师国记陷入思考。他重新分析储层结构,发现该层构造有一个微小的坡度。于是,他重新调整井眼轨迹,使钻头重新回到层内。
2月4日,陈2平8井成功完钻,钻遇率高达75%。
负责近钻头地质导向设备的俄罗斯技术人员,禁不住对中方地质技术人员竖起大拇指。因为在1.5米厚的超薄油层,实现如此高的钻遇率,不仅在国内,就在国际上也是鲜见的。
[
复制 收藏
]